《珠光宝气》,追星青少年洗劫明星豪宅,反讽社会扭曲的价值观
《珠光宝气》改编自震惊全美的窃盗案;由《迷失东京》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执导,艾玛·沃森、凯蒂·张、伊瑟尔·布罗萨德、克莱尔·朱利安、泰莎·法米加等主演;2014年上映的犯罪剧情片。
转校生马克(伊瑟尔·布罗萨德 饰)在新学校里备受孤立,偶然在校园他遇到了瑞贝卡(凯蒂·张 饰),两人很快成为好友。
想去纽约成为服装设计师的瑞贝卡非常迷恋时尚名牌,某日突发奇想要去偷好莱坞明星的家,她请马克从网络上查数据并且一同行窃,马克一开始虽然感到害怕,但很快就乐在其中。
随后妮基(艾玛·沃森 饰)、克洛伊(克莱尔·朱利安 饰)等人也跟着加入,就这样几个少男少女行窃了包括帕丽斯·希尔顿、奥兰多·布鲁姆、林赛·罗韩等明星的居所,沉浸在纸醉金迷的虚荣和欢愉中不能自拔。
《珠光宝气》是导演索菲亚·科波拉的第五部长片,是她看到了南希·乔·塞尔斯于2010年3月2发表在《浮华世界》杂志上的一篇专栏时所突发奇想,而故事本身是登上国际头条的真实事件,我隐约地有那么一点点印象,不过细节几乎都记不得了。
当然,这除了是因为时间流逝和地域拉远的关系外,最主要就是如今这个世道什么光怪陆离的现象都有,很多东西早已经是见怪不怪,就算是看到了也很难留下什么深刻印象,毕竟大家都麻痹了!所以说到底,是这个社会有病了,包括你我也都被它感染了。
不过《珠光宝气》拍得既不像电影,也不像纪录片,很平庸的叙事方式,没有什么跌宕起伏,而流于表面的情节,只是将浮华现象加以放大,使得观众就好像在看新闻一样,而且还是故意掺入报道者主观意识的新闻。
当然电影是从报道专栏衍生出来的,会出现这样的感觉并不意外,而且再仔细想想,本片本来就是想要反映现在社会病态现象,而不是要说故事,尤其这又不是什么值得好传颂的故事。
基本上,《珠光宝气》反讽的就是现今青少年,乃至于整个社会扭曲的价值观,信奉物质至上,金钱第一,享乐为先,压倒了所有的崇高,思绪也被功名利禄所蒙蔽,甚至是不择手段,无视应有的道德规范,变成了一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
当然现实中金钱是用来衡量的一种东西,物质更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元素,即使话说得再漂亮、再好听,我们始终无法跟它们做切割,但就算是如此,我们还是不能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迷失在金钱之中,因为这会让我们损失其他更好的事物。
当然《珠光宝气》也表现出人们对于成名的渴望,希望被大家当成超级巨星喜爱,可是绝大部分人又缺乏这种特质,于是乎用尽各种手段来成名,就像是现在有不少女生不惜选择宽衣解带来吸引眼球一样。
然而还更可笑的是,无论是丑闻、绯闻,还是腥膻色报道,这些都是普罗大众津津乐道的奇闻,那些充满正面功能或意义的新闻,大家反倒是不屑一顾。这也以至于有些人不管是好名还是恶名,只要有人能注意到自己就好,开始为满足虚荣心而盲目追逐。
故事中驱使这几个少男少女铤而走险的原动力,就是好莱坞大明星的光鲜亮丽,因为他们一举一动皆是媒体追逐焦点,而这群年轻人在长期间耳濡目染的情况下,听到许许多多的传言,有真的、有假的,到了最后心里难免也会痒痒的,于是盗窃这些名人豪宅,就成了他们接近好莱坞大明星的一个方法,甚至还成为了他们向同伴炫耀的资本。
其实青少年犯罪的动机,很多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挑战大家不敢做的事情,想成为别人眼中的明星,但却不愿去思考「我是谁」的问题,到最后似乎越想证明自己,就越陷入失去自我的窘境。
虽然《珠光宝气》一直打着艾玛·沃森的名号在宣传,甚至开头和结尾都在访谈她片中的角色,有刻意在凸显她,但故事的主人公应该是海报五人中唯一的男生伊瑟尔·布罗萨德才对,因为故事有很多地方都是从他的角度出发,不过即使连同本片是他演出的第三部电影,但一来他的名气不大,二来他的演技还有些生涩,所以观众丝毫感受不到任何情感渲染力。
至于其他四个女生,有两个根本算是路人甲、路人乙的广告牌人物,所以不值一哂。只有挑大梁演出这个窃盗团体首脑的凯蒂·张,以及扮演拜金女妮基的艾玛·沃森比较突出,不过两人的表演仅流于表面,为了使坏而使坏,最后靠得还是她们标致的脸蛋而已。
《珠光宝气》其实捕捉到一个脆弱青春,充满沮丧、不安又迷惘的青春,常常觉得自己的孤独无处可以倾诉,最后只能无能为力地跟着其他人走,依靠物质来麻痹自己,好让自己不要再去思索,试图掩饰内心的空洞,但就是不愿意诚实以对、认识自己,于是逐渐向下沉沦。
欧美明星珠光宝气索菲亚·科波拉豪宅
星二代傅明宪:《珠光宝气》原型…
看过TVB《珠光宝气》的观众应该…
《滚石》杂志:TikTok承载着音乐…
近日,顶级音乐杂志《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