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恋2》《同一屋檐下》慢综艺看的是你、我的生活

更新日期:2021-06-22 17:20:54阅读:3653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近两年,年轻人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影视内容也开始试图挖掘、观察当代青年人的生活观念、情感态度,并探讨其社会价值。   近两年,年轻人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

近两年,年轻人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影视内容也开始试图挖掘、观察当代青年人的生活观念、情感态度,并探讨其社会价值。

  近两年,年轻人群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越来越多的影视内容也开始试图挖掘、观察当代青年人的生活观念、情感态度,并探讨其社会价值。2020年第四季度优酷即将推出《我们恋爱吧2》和《同一屋檐下》两档聚焦青年生活的慢综艺。前者以恋爱交友的形式,展现当代女性最真实的生活、情感状态;后者则全面围绕当下青年的生活、社交,揭露社会竞争下的生存焦虑,有望与年轻观众进一步产生共鸣。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我们恋爱吧2》制片人张红岩,《同一屋檐下》总导演黄斌,试图在观察类慢综艺扎堆、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状况下,探讨该类型的破局方式。

  

  《我们恋爱吧2》海报

  剧式慢综与年轻人产生共鸣

  今年《我们恋爱吧2》在男、女素人共同生活的空间上做了些“文章”:选择回字形公寓,拆掉了屋顶,每一层的不同生活状态,观众都可以同步且清晰地观察到。你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第一层的泳池边上,一男一女坐在那里聊天;第二层一个姑娘独自做着晚饭;第三层有三个人一边荡秋千一边喝酒;第四层一个男孩孤独地弹着吉他……不同的情感关系、内心状态,在同一幅画面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张红岩看来,此次在场景上的突破是希望“上帝视角”的观众拥有更具沉浸感的体验。作为素人情感观察类综艺,《我们恋爱吧》不像偶像剧一样拥有跌宕起伏的剧情,更多是通过素人一个真实的眼神、举动,一次试探或者内心的忐忑,展现年轻人真实的情感和社交态度。而观众也会在观察节目细节的同时,代入自己就是小屋里的某个人,或者思考当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应该怎么做。

  近两年,市场中出现了大量情感观察类“剧式慢综”,从《心动的信号》《喜欢你我也是》,到《我们恋爱吧》《同一屋檐下》。对于该类型流行的原因,张红岩将其归结于“代入感”。当下的年轻人非常注重内心情感,但面对人际关系又往往“当局者迷”。此类节目可以让他们站在第三视角,通过观察别人的生活、情感,反思自己向往的生活样态。

  例如《我们恋爱吧2》更大程度淡化综艺编剧思维,也没有强烈的恋爱导向,素人在十多天的相处中可以以开放的态度接纳每段关系,友情也好,爱情也罢,自然而然产生的最真实的情感链接。而他们从陌生到相知,从不投入到无法抽离的相处过程,也几乎复刻了每一位当代社会青年正在面对的社交关系,让观众代入,这些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剧式慢综就是都市男女青年的社会缩影。”

  

  《我们恋爱吧2》海报

  此外据数据显示,近两年一线城市适婚男女比例悬殊增大,优秀适婚女性越来越多;而在外界对独立女性刻板印象加剧,女性社会价值日益提升的状态下,女性大量的内心情感又缺少有效宣泄。在张红岩看来,情感类慢综通过对女性生活状态的挖掘,以观察员讲述自身阅历输出不同的情感观点,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适度缓解社会女性在感情上的焦虑和迷茫。

  而让观众持续沉浸于观察类慢综艺,也离不开现实生活的急速与慢综的“慢”形成了精神上的反向弥补。黄斌认为,目前拼搏在一线大都市的年轻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交通快,网速快,甚至恋爱分手也快。在一切越来越快的节奏中,大家急需抓住“慢”一点的事情,给自己喘息的窗口。而观察类慢综便抓住了年轻人想宅、想懒、想拖延的心理,也可以说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但我们会利用这个所谓‘逃避’的窗口,通过对年轻人生活的展现,比如年轻人普遍存在的‘懒癌’、‘拖延’、‘丧文化’、‘颓废’、‘社恐’等,探讨他们的生活困惑;同时以他们逐渐的改变,例如奋斗、共情、自我约束力等等,给屏幕前的年轻受众带来积极的影响,弥补他们生活和精神上的缺失。”

  打破仅聚焦“婚恋话题”的扁平化

  类型同质化,是“剧式慢综”遇到的最大瓶颈。自2018年《心动的信号》推出,大量情感观察真人秀入局,主体框架都是几位素人同住一个屋檐下谈恋爱,由明星组成观察员在棚内推理素人的恋爱关系;且相似的“婚恋”话题几乎令大部分观察节目“殊途同归”,例如单身女性似乎可被外界观察到的只有恋爱和婚姻,节目对年轻人真实生活样态的展现也陷入单一、扁平化。

  《我们恋爱吧》在第二季试图从场景、观点输出上实现突破。第一季节目,素人身处于相对封闭的邮轮上,“孤岛效应”加速了亲密关系的产生。而第二季则改为主打“恋爱假期”概念,邀请年轻人们相聚海南,完全脱离原本的生活,实现连续十五天的朝夕相处,首先在情境上让观众和嘉宾都更加轻松。

  

  《我们恋爱吧2》海报

  在话题探讨上,《我们恋爱吧2》也更注重女性情感的挖掘。根据第一季的观众调查,此类节目的大部分受众是18岁到24岁的年轻女性。该人群正处于对感情比较渴求,但没有完全形成成熟婚恋观的阶段,“她们更需要多元化、真实的观点探讨去弥补情感焦虑。”因此这一季固定观察员的男女比例为2:5,其中包括伊能静、黄圣依、金子涵、戴燕妮、张纯烨、郑爽等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观念的女性。

  女性观察员不仅情感更为细腻、敏感,且善于捕捉细节,“而且我们认为,女性更愿意倾听女性对感情观的解释,就像跟自己的姐妹一起看节目、磕CP一样。观察员姐姐更容易说到她们心坎里。女性之间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有共鸣。包括我们的女性观察员涵盖各个年龄层,也是希望一定程度上去弥补不同年龄女性在情感上的思考角度。比如‘女性到底要不要为年龄自卑’,‘爱情是不是生活的必需品’等话题,不同年龄都会有不同理解。”

  《同一屋檐下》则试图打破“婚恋”话题桎梏,将观察样本放大至社会青年群像,尝试提出“共享生活”的概念,让生活经历、原生家庭、个性观念极具差异化的年轻人一起生活30周,通过这种偏“社会实验”的方式观察他们的日常生活、情感碰撞,关注都市年轻人的迷茫、思索、奋斗和成长,并试图解决年轻人的部分痛点。

  在这档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20岁学习表演的女大学生,如何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在底层广告片演员的生存困境中挣扎,没日没夜地拍却依旧乐此不疲;所谓的“富二代”却选择自负盈亏,艰苦创业,每天给自己安排非常周密的计划表并且严格执行;还有 “大龄被催婚代表”、“青年创业者代表”、“新兴行业从业者代表”、“普通社畜代表”等。黄斌称,《同一屋檐下》希望通过这些截然不同的年轻人的生活样本进行一场“社会实验”,展现年轻人的学业、就业问题;原生家庭对性格的影响,以及“妈宝男”、“啃老族”等现象;小镇青年在大都市努力融入却始终格格不入的生存状况等等,如何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同一屋檐下》海报

  剧式慢综的内核是“共鸣生活”

  “棚内观看讨论,户外纪实拍摄”的模式发源于日本,《改变人生的一分钟深刻佳话》《人类观察学》等日本无厘头观察综艺仍是当下市场的主流。2013年随着《我独自生活》开播,韩国也掀起了一阵观察综艺热潮,接连推出了《无论如何要上班》《暑假》等高分节目。日韩慢综爆款逐渐增多,而纵观中国综艺市场,一年十档左右的数量也证明该类型未来或将成为综艺发展的重要方向。

  如何抢占风口,并作出差异化的优质慢综艺,张红岩认为无论市场如何“跟风”,扎实的好内容永远都有人买单。“情感类慢综艺更多是偏腰部的内容,还是要看能否留住更多观众,是否能把社会问题引出,并给观众启发。当内容不匹配观众需求的时候,它自然就会被市场淘汰。”张红岩举例,慢综最无法取代的就是“沉浸感”,如果节目仅停留于“观察”,无法代替观众发声、探讨,这类节目将失去竞争力。因此素人引发的话题质量、观察室对话题的讨论深度,决定了此类节目的存活,“可能节目形式未来不会有太大改变,但话题上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比如跟着女性情感观的变化、当下社会话题的变化去调整,更好的呈现当下年轻人的样貌。”

  黄斌也分享了他的思考。慢综艺或许需要各自探索新的突破,才能抵抗审美疲劳。例如《向往的生活》通过增加飞行嘉宾的人数和频次来调节节目节奏,带来新鲜感;《亲爱的客栈》第三季朝“职场化”方向演变;《同一屋檐下》则用剧式制作的全新模式,来试图对观察类综艺进行破圈。“观众对内容可能已经不满足于故事性较弱的琐碎日常生活了。我认为观察类慢综艺或许可以往剧情化、故事向增强的方向发展。真实的生活呈现才是最重要的元素。”

  而作为内容平台,优酷也将在《我们恋爱吧2》《同一屋檐下》后继续开发慢综艺的内容赛道,深耕女性情感和青年生活,不断深入洞察年轻人的新生活方式和新型社会关系,满足年轻人多样化综艺内容的同时,传递享受生活、期待生活的观念。正如黄斌所言,观察类慢综就像生活的窗口,像短暂的虚拟“时空穿越”体验,观众可以从观察、思考别人的生活时,找到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情感、想法和感受,“重新找到内心的平静,然后更好地出发去面对生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