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0年 《国家宝藏》续写“九色鹿”的今生传奇
198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改编的动画作品《九色鹿》风靡一时。因为那段舍己救人的荧屏故事,“九色鹿”作为美丽、善良和正义的化身,定格在了无数70后、80后的记忆里,也成为无数国人关于敦煌之美的启蒙。
40年后,“九色鹿”重返荧幕。她以“国宝守护人”的身份现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不仅再度勾起了一代人美好的童年回忆,也开启了观众深度了解敦煌、亲近敦煌的热忱之心。
在动画故事里,九色鹿是人类的守护神。那么在现实世界中,谁创造了九色鹿,谁守护了九色将鹿,又是谁她和同伴们的故事沿着丝绸之路传遍远方?
1月3日晚,第三季《国家宝藏》第五期节目走进敦煌莫高窟,不仅带领观众感受它“凝千年艺海之精髓,汇四方文化之瑰宝”的浩瀚气象,也通过《鹿王本生图》、敦煌遗书《归义军衙府酒破历》、莫高窟第220窟三大国家宝藏,讲述从“一个人的执着”传承开来的“一群人的坚守”,并试图启迪今天的年轻一代续写这场文化的接力,缔造敦煌艺术新的巅峰。
爷孙三代守护敦煌壁画
88岁老先生64年零失误,却称“我们一家只是泥瓦匠”
《鹿王本生图》的前世故事发生在1945年:深夜的戈壁中,“敦煌守护神”常书鸿骑马追逐离开敦煌的妻子,意外坠马昏厥的他,醒来后发现九色鹿出现在身旁,给了他重新选择的机会:“是时候停下来了,要是再继续下去,你将失去一切财富,你会后悔的!”
舞台上,辛柏青饰演的常书鸿眼神坚定:“虽然我没有信过佛,但我心中也有佛。我的佛就是莫高窟,我的至爱就是莫高窟,所以无论任何艰难险阻,我都会与它终生相伴。”
《国家宝藏》借用虚拟技术让“九色鹿”和“常书鸿”同台,并邀来配音老师丁建华重现动画片中九色鹿的声音。与其说节目是在致敬经典,不如说节目是以致敬经典之名,致敬所有为守护敦煌文化“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人们。
在第一季《国家宝藏》时,“永远的敦煌少女”常沙娜就曾讲述过父亲常书鸿先生痴守敦煌半个世纪的故事。1935年,因为偶然在巴黎街头看到由伯希和编辑的《敦煌图录》,他备受震撼,毅然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回到祖国,哪怕妻离子散,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离他而去,甚至被提醒守在莫高窟将是“无期徒刑”,常先生也从未停止对敦煌艺术的保护。
莫高窟九层楼檐下的铁马风铃,苍凉传响。与它遥遥对望的黄沙之下,是常书鸿永远的安息之所。在他身边,还长眠着众多为敦煌奉献的人们,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却选择归根大漠,隐身于世,生死相守。
本期《国家宝藏》讲述的爷孙三代守护敦煌壁画的故事,让观众从更加平凡的视角深切感悟了一次“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已经88岁的李云鹤老先生,在莫高窟做了64年的文物修复工作,他这一生都在和时间赛跑,近4000平方米的壁画,500多身的塑像,在他的手下重获新生;儿子李波今年56岁,莫高窟第220窟是他看着父亲修复起来的,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回到大漠,干了父亲的老本行,他说,每次从外地回来有一种生命的兴奋,于是一干就是30多年;31岁孙子李晓洋是在敦煌出生,在莫高窟第220窟边上长大的,如今也已从事了10年的壁画修复工作,他想象着自己的孩子未来也会虔诚地守在敦煌,把爷爷的手艺和理念传承下去……
修复壁画64年,李云鹤老先生从零起步,练就了一身本事,如今仍在一线发光发热,他却谦逊地称“我们一家不过就是泥瓦匠”。老先生这一生最骄傲的就是64年零失误,面对不够认真的徒弟,他会跟孩子们说:“佛像就是不会说话,会说话你修不好就去法院告你们去!壁画比我们自己的肉都金贵,肉可以再生,而壁画不能!”
如今的敦煌研究院,已从建院之初的18人,发展到1473人。在世代守护下,莫高窟这座凝结着人类千年文明的璀璨瑰宝延长了生命,也深情诉说着“我心归处是敦煌”的执着。观众们说,这个故事和“给兵马俑拍照的人”一样震撼人心,他们从事着自认为“全世界最棒的工作”,抱朴守拙,工于匠心,而这样的热爱,可能是对时光对浪漫的表白了吧!
“后九色鹿时代”的启思
吾辈当努力,让世界看到敦煌艺术新的巅峰
敦者,大也;煌者,盛也。一个沟通中西的商贸重镇,留下举世瞩目的人类文化遗产。
在漫长的岁月里,无数艺术家走进黑黝黝的洞口,未留下名字,却留下丹青千壁,将近八个世纪的灿烂文化凝结在45000平米的壁画中。六万多件的敦煌文书,上起十六国,下至北宋,因为战乱曾被迫封存。千年之后,洞口重见天日,却又逢乱世,洞内宝物大量流散海外。
饱经沧桑的敦煌,见证了中国文化的一面辉煌,一面血泪。如001号讲解员张国立所说:“敦煌,是一节历史课、文化课、艺术课、地理课、传承课。”80多年来,在一代代人的悉心守护之下,敦煌文化逐步从悲凉中走出来,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本期《国家宝藏》从《归义军衙府酒破历》一分为三段的颠沛流离命运切入,讲述了一件国宝是如何在中国众多考古学者的苦心奔走下,在日本青山先生一家的无偿捐赠下,在法国国家图书馆的支持下,得以全卷“合璧”。见证了文物回归之旅的原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永增先生说:“未来我们期待着能有更多的中国文物回到祖国,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们出生于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为了掌握中华文明的发言权。当然,我们也向全世界的学者敞开怀抱,因为这不仅是敦煌的历史遗存,更是敦煌带给全世界的共同财产。”
对敦煌文化更好的保护,是对它的传承和光大。回望历史,常书鸿、张大千、徐悲鸿、董希文、关山月等美术巨匠都是受到了敦煌的熏陶和滋养;冯健男等老一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创作匠人们,当年也是根据莫高窟的壁画,创作出了经典的《九色鹿》。
节目特别从《九色鹿》衍生开来,回顾了“一座上美厂,半部国漫史”的辉煌。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为代表的第一次高峰,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九色鹿》《哪吒闹海》《三个和尚》《葫芦娃》为代表的第二次高峰,曾经的中国动画享誉世界,斩获过威尼斯国际儿童电影节大奖、第17届戛纳电影节荣誉奖等重磅奖项,并影响过众多的动画人——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的导演、“动漫之父”手冢治虫,就是看了中国动画片之后放弃学医;凭借《千与千寻》封神的宫崎骏,也是因为中国动画,萌发了将动画作为终身事业的想法。
辉煌属于过去。“后九色鹿时代”的新一代文艺工作者,同样在沿着前辈的路,进行新一轮敦煌文化以及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孵化。当我们放眼望去,会发现“艺术之花”正越来越多地绽放在我们的生活里: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电影《英雄》《妖猫传》等无数影视剧的场景还原来自敦煌莫高窟;奥运会开幕式的飞天、舞蹈《丝路花语》《千手观音》,无数的美妙身姿来自敦煌莫高窟;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天顶彩绘、民族文化宫的建筑装饰、福娃欢欢头上的火焰造型,无数的纹饰元素也是来自敦煌莫高窟……
80岁的冯健男老先生说,当年,他们怀着朝圣的心情打开了敦煌的艺术之门,在简陋的环境里日夜兼程,你追我赶,并把这股“生命不息,冲锋不止”的精神气儿贯穿了整个的创作生涯。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否看到下一部像《九色鹿》般的传世经典,也让世界看到敦煌艺术新的巅峰呢?看着《九色鹿》长大的常书鸿先生的外孙崔冬晖、新一代“上美影”人田懿在节目中给出了他们坚定的答案,我们也有理由期待——这场文化的接力之路,将在吾辈脚下走得更加宽阔而自信!
杨紫《国家宝藏》路透,没有了百…
10月19日,杨紫工作室在社交平台…
《国家宝藏》第三季归来:这一季…
2020年《国家宝藏》第三季即…
《国家宝藏》第三季归来精气神儿…
时隔两年,终于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