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美大奖得主吴彤加盟《国乐大典》
《国乐大典》由广东卫视梦之队承制,历经两年策划、10个月筹备制作,更在国内首次采用4K超高清电视技术录制。节目中,无论是风格各异的各支民乐团对国乐经典的创新演绎,还是悬念迭出的淘汰赛制,都给观众带来不少惊喜;国内顶级音乐“大咖”和文化学者的加盟更为节目增加了专业性和科普性。
“这档节目就像一次国乐文化的普及之旅,同时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国乐演奏家方锦龙评价道。《国乐大典》音乐总监李海鹰则表示,国乐最接近普通民众,既专业又通俗,让观众一饱眼福和耳福,对国乐产生自豪感。
值得关注的是,跨界音乐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笙的制作和演奏传承人吴彤近日也受邀成为《国乐大典》的“飞行嘉宾”,来到广东广播电视台参与节目录制。
吴彤是中国第一支学院派摇滚乐队轮回乐队的前主唱,也是我国跨界音乐第一人。他的音乐融合传统民乐、摇滚乐、古典乐及世界音乐所长,他参与制作的专辑曾两度获得格莱美音乐大奖。
多年来致力于推动国乐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的吴彤日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坦言,当下孩子们学习西洋乐居多的现状让他感到“着急”,而《国乐大典》这样一档民乐竞演节目的出炉恰逢其时,“从这个节目中可以看到民族音乐这些年来发展的状况,给业界和社会带来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吴彤认为,音乐的传承发展是根据时代审美需求不断融合变化的过程。在新时代传承国乐文化,需要进一步打开视野,继续深挖传统音乐的文化内涵和延伸发展的可能性;同时需要寻找更科学更有针对性的普及方式,让国乐文化走向世界、走入千家万户。
【对话】谈加盟节目:
“《国乐大典》能引发全社会对国乐发展的思考”
记者:什么样的契机和原因吸引您参加《国乐大典》这个节目?
吴彤:这些年来像这样大众媒体上支持民乐的节目非常少,包括电视台做的大型的民乐比赛类的节目,我看了一下大概六年的时间就没有了。这次在广东卫视做工作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也非常的关注。
我觉得这个节目之所以受到关注,是因为民乐现在很衰落。之所以说民乐衰落,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一个环境还是一个十分开放、渴望学习新知识、新思想的大时代。西方的流行音乐,包括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这又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目前无论是国内外,整个社会对东方文明都充满了期待,所以需要更多中国人来把我们祖先的智慧、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出去。
《国乐大典》做得就是这方面的工作。通过节目的形式深挖每个作品的含义是什么?它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美好的境界?东方的音乐审美和西方的音乐审美有什么不同?中国人怎么看待音乐,怎么看待自身的发展?等等,都是在比赛过程当中有所思考有所体现。
我觉得这是对中国民族音乐当代发展的一件大事,从节目中可以看到民族音乐这些年来发展的状况,也能够感受到我们广东电视工作者的匠心。通过重新解读民族音乐,透过舞台上的灯光、舞美、视觉重新演绎音乐给大家带来非常美好的意境,我非常开心能参加这个节目。
谈创新继承: “继承传统音乐并非‘一成不变’的演奏”
记者:节目中,很多乐队都尝试将西方的乐器和现代的演绎方式融入传统民乐曲目的演奏中。有嘉宾认为,现代音乐和西方音乐过多的融入会破坏国乐的传统韵味,对于国乐的创新传承,您认为看待其中的“变”与“不变”?
吴彤:我觉得音乐应该是多元化的,民族音乐也应该是多元化。文化之所以一直生生不息地传承,就因为可以适应那个时代人的审美,被大家所需要,甚至愿意付钱去买。继承传统就是把那个作品一成不变地演奏下来吗?我觉得未必。
我们的前几代人其实也在顺应他们的时代,让传统音乐发生变化。例如我的家庭,我生在一个民乐世家,我是第四代。我们家已经四代人制作乐器和演奏乐器,我的祖辈一直在努力做乐器的改革。新中国成立以后要求将小的民族乐器组合,发展成大的民族乐团,原来的中国乐器大多是比较偏中高频的,如果要组建交响乐团就需要借鉴西方乐团,需要有中低声声部。比如说唢呐怎么有更低的声音,我父亲就和演奏家合作,从一个传统的唢呐,发展成为加键的高音唢呐、加键中音唢呐、加键次中音唢呐、加键低音唢呐、加键贝低音唢呐,现在已经是一个完全的全声部的唢呐,这只是一件乐器。
我想说的是,上一代人更多的是努力把民族乐队交响化,到了当代社会,流行音乐加入进来,新的语言加入进来,新的音乐审美加入进来,我们就需要结合当代需求,深入挖掘传统音乐更多的可能性。中国音乐可以给我们带来更深入的思考,那种诗性抽象的智慧、国乐对人的教化等等,其实需要我们更深入的去挖掘,而不是简单的“继承”二字。
记者:有观众提出一个问题,《国乐大典》节目竞演中有很多如大提琴、架子鼓、电吉他等西洋乐参与,是否与“国乐大典”这个定位有所不符?
吴彤:这是个有趣的问题。刚才说到文化一直在变化,音乐一直在变化,中国的乐器也是一直在演变。大致来说,中国的乐器里一个字的乐器才是诞生在中国本土的乐器,比如说笙、埙、萧、琴、瑟、钟等等,两个字的乐器如唢呐,这两个字本身就是“苏尔奈”的译音,它最早是从土耳其传来的,它往西方传播的时候,就形成了双簧管。琵琶也一样,琵琶更早的时候是从波斯传过来的,琵琶和吉他是同一个家族,经过不同演变出来的乐器。包括唐朝的宫廷音乐,其实十部乐里面只有一部是宴乐,很多都是龟兹乐、西凉音,都是不同地域的音乐。所以音乐的发展就是不断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
【谈海外传播】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我只同意一半”
记者:您在国外发展多年,也拿了许多音乐界的大奖。您怎么看待中国音乐在海外传播的现状?
吴彤:如今中国有民乐训练的演奏家在国外越来越多,他们在国外历练,在国外的音乐舞台上碰撞、学习,还有一些音乐家是在国内学到大学毕业或者硕士毕业之后出国再读另外一个文凭,比如说电子音乐或者音乐制作、作曲、世界音乐学等等,所有的这些尝试,我都认为是对我们民族音乐的一种更当代的丰满,是一种建设。
因为每一个人对民乐血液里面的记忆其实是忘不掉的,加入了新的文化的音乐元素进来以后,一旦未来他回到中国或者在国外创作新作品、进行研究,就会对我们的民乐加入不同的基因,让我们民族音乐乃至民族文化有了更强壮的可能。
记者:对于向世界传播国乐,用音乐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您有什么经验能分享?
吴彤:有一个说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我只同意一半。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意味着你要真正了解民族独特的美,这种独特的美同时也需要满足被传播者的生活需求,否则就很可能影响民族音乐更好的走出去。我觉得我们要做的工作,一方面更深入挖掘我们的传统,另一方面更多地打开我们的视野,掌握当代音乐多元化的演绎方式。我认为,这个时代的音乐就应该完全敞开,这也是我们当代人幸运的地方。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很快地接受到最先进的科学思想。只要我们每个人开通自己的渠道,每个人都可以让传统焕发更多的活力。
【谈科学普及】
“音乐与养生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普及方式”
记者:国乐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很难理解。从目前来看,社会上学习钢琴、小提琴等西洋乐的孩子确实比学习国乐的要多,如何在下一代中更科学地普及国乐,让孩子们有学习的动力,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吴彤:你说的这个问题其实我也着急,这方面的工作确实特别需要我们去补充,如何让祖先的智慧在孩子启蒙的时候,让他们听得懂的方式传递给他们。我想这也是每一个音乐工作者、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一起面临的问题。
我本人近期正与哈佛教育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全美第五大的康复医院以及纽约的瑜伽师、现代音乐家、丝绸之路乐团一起做一个音乐疗愈的项目。这个项目是五年的,具体是透过教孩子吹笙,通过演奏非常简单的小旋律,不一定要求他们掌握多复杂的技术,就是教给他们一个正确的呼吸方式。这种正确的呼吸方式可能对他们的健康带来深远的影响。
音乐与养生结合,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普及方式。透过音乐来影响人的情绪、心智,让人变成一种更优雅的存在。我想,不单是传递给孩子,传递给中年人、老年人、外国人,每一个传递的对象都应该有不同的一种表达方式。
记者:除了刚才透露的这个教育项目,您接下来还有什么新动作可以与乐迷们分享?
吴彤:以往我的音乐事业更多是在创作和舞台上,从今年开始我会多一点精力放到编写一些教材,或者说适合于孩子学习启蒙的小曲子。另外,我也在做一些乐器改革方面的工作。我们到国内外演出,乐器经常说受到旅途中的气候、干湿等各方面变化的影响,但并非每个演奏者都会修。未来乐器要面向世界不同语言的人推广时,对于乐器调音修理,能否化繁为简,比如换一个哨片、换不同型号的配件就可以修好,这样可以让演奏者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音乐中,这个工作我也在做。
当然我今年还有很多的作品创作,今年我会与新加坡的华乐团(当地对民族乐团的称呼)合作,有我的音乐专场,其中有演唱、演奏,也有我创作新的器乐曲以及改编的一些歌曲。当然我希望自己新的专辑也可以在今年年底之前给大家汇报。
【本周节目预告】
《国乐大典》即将第七期将于周五晚21:10分在广东卫视播出。
本期的主题是“乐蕴八方”,在新一期里,龚锣新艺术乐团将以一首《侠心飞白》演绎琵琶与弦乐四重奏“同宗乐器”的团聚与对话。来自广州本土的南亭会乐团邀来非洲小哥哥玩转大鼓,将《美丽的神话》演绎出“国际味”。来自香港的赤焱乐团更是集结了来自五湖四海的国际军团,看“歪果仁”如何玩转中阮。晋风乐团则再次摆出山西的两大宝藏,用唢呐、管子、口哨演绎一段生动的木偶剧。内蒙古的神骏乐团则回归民族特色,深情演绎“骑马回乡”。补位上阵的符生乐团更大胆挑战花鼓戏与美国爵士的融合,将乐蕴八方的主题演绎到了极致……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王牌8》拟邀阵容曝光,吴彤没…
都说现阶段已经开机录制的综艺节…
《王牌对王牌第八季》的变革之路…
《王牌对王牌》是浙江卫视的一档…
《王牌8》延迟录制,两位常驻是…
作为国内的当红综艺节目,《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