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剧如何叫好又叫座

更新日期:2021-06-11 05:40:18阅读:283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   近日,一档真人秀节目《戏剧新生活》中一段演员扫街卖票的视频登上热搜。视频片段中,游客向推销话剧票的戏剧人“砍价”,提出“一折”(10块钱)票价并希望和主演合影,双方不欢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

   近日,一档真人秀节目《戏剧新生活》中一段演员扫街卖票的视频登上热搜。视频片段中,游客向推销话剧票的戏剧人“砍价”,提出“一折”(10块钱)票价并希望和主演合影,双方不欢而散。“戏剧不值一顿饭钱吗”引发热议。

   有网友对戏剧的艺术属性进行了客观分析。首先,因为戏剧具有观演同时在场的属性,很难通过视频或直播等在更大范围呈现,不像影视剧有先导片、预告片,这种属性决定了它的小众性;戏剧对场地、道具、灯光舞美等物质条件的依赖使其成本居高不下,决定了其票价不会太低。这些客观原因造成了市场化的戏剧需要顶着票房压力前行。

   关于视频片段中游客提出的“一折加合影”的要求,部分网友认为这是对戏剧艺术和戏剧人的不尊重。在“戏剧不值一顿饭钱吗”话题投票中,约有78%的网友选择了“值,艺术应该是无价的,好的表演更应对得起好的票价”。

   也有网友就戏剧人的推销方式、推销对象以及戏剧创作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比如,对于节目中戏剧人广撒网,见人就推销的情况,网友“果断的柳树”认为,戏剧人寻找的并非爱好戏剧的目标群体,“只能说当你目标群体定位错误、硬性推销时,你的宝贝就是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没有什么价值。不应该偷换概念说成戏剧在大众心里没价值”。网友“擊空明兮溯流光”则认为,戏剧人的宣传方式值得商榷,“戏剧内容丝毫不提,自己先‘贱卖’,以打感情牌苦肉计的方式去吸引观众并不可取”。

   不少老戏迷和戏剧爱好者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看到一出好戏,仿佛是在某一瞬间心里埋下了兴趣的种子。但是真正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戏剧的人并不多,人们的好奇和憧憬并不能直接转化为票房。

   “做戏剧确实很难。”就像节目中那些戏剧人一样,编剧和璐璐并不讳言戏剧行业的艰难。动辄几万元的场地费、道具费等,还有每次为了力求完美,不断修改排练的花销,这些成本最终都会转化为票房压力。每次演出前必须算清楚一笔账,卖多少票能回本,卖多少票能赚钱,一旦票卖得不好,不仅赚不到钱还有可能会赔钱。

   “戏剧虽然相对小众,但是在中国,人口基础大,再小众的艺术,只要找准你的受众群体,为你的观众创作精品,都是可以生存的。《戏剧新生活》算得上一种宣传戏剧的尝试,但是节目中呈现出的向游客推销话剧票的情况存在一种错位。”北京戏剧协会副主席杨乾武指出,“在戏剧宣传推广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比如孟京辉早期通过戏剧进校园培养自己的观众,后来在北京剧场演出,票价也是市场化的,普通观众一百二百也能看。赖声川早期的作品被制作成光盘广泛传播,也是一种有效宣传,好的戏剧作品是不怕视频化的。典型代表还有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的拍摄,他们将众多经典戏剧作品拍摄出来在全球院线上映,既能赚取票房又能完成宣传推广,很多观众会因为看了视频而憧憬现场。”杨乾武认为,不少戏剧人存在急功近利“捞快钱”的思想,通过高票价演个两三场,没有持续性,“戏剧不是没有观众,但需要耐心找准和培养观众。”杨乾武说。

   哪些作品是被时代认可被观众接受的呢?它们常演不衰、一票难求的秘诀何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宋宝珍认为,只有品质为王才能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花钱走进剧场,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比如《茶馆》《雷雨》《家》等经典话剧,一直都在演出,而且还走出国门,受到了国外观众的欢迎,其生命力一直在延续,这是时间考验的结果。还有话剧《白鹿原》等依靠口碑创造着票房和驻场演出的奇迹。”宋宝珍指出,“这些经典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点,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种思想内涵不是说教,而是通过典型人物的沧桑命运表达出来了。”

   《光明日报》( 2021年02月01日 09版)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