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贺岁》原来紫禁城也流行“集福”
“当天地间寒风骤起,年就近了,那些关于团圆的温暖气息,似乎也开始萦绕在记忆里”,随着青年演员罗晋的开场白响起,《故宫贺岁》第三期于1月8日上线。本期节目主要讲述了清代紫禁城新年自腊月始的宫俗礼仪,例如元旦盛典皇的帝拜年和开笔仪式有什么讲究?清代五帝的“福”字又有何不同?一系列礼制仪典背后,如何以物为注脚,见证礼的延续?别急,窦文涛和罗晋将领着您去宫里揭晓答案。
《京师生春诗意图》包罗万象,新年从乾隆写“福”开始
《故宫贺岁》第三期让我们得以一饱眼福,欣赏到清代知名画师徐扬的画作《京师生春诗意图》,在该画中,画师徐杨详细地描绘了清代过年从腊月初一到二月初三这段热闹的时间流动过程,也记录了“馈岁”,即年节时分家家户户互赠礼物等种类繁多的过节习俗。
除此之外,徐杨还在画中题诗道:何处生春早,春生书福中。这也就是说,如果现代人的新年是从拿出手机扫码集五福开始,那么清代紫禁城的新年,则是以乾隆皇帝写下多副“福”字分挂于各个宫殿为序幕的。
和普通人家写“福”字挂春联不同,皇帝家的写“福”流程都大有讲究,比如乾隆写“福”字可不只是简简单单地写个“福”字,皇帝用的可是“赐福苍生笔”和“龙笺”。这两样东西究竟是什么来头,龙笺上的云龙纹到底是印刷还是画师的巧夺天工?皇家挂春联和民间黏贴的纸质春联又有何不同?故宫博物院古书画研究的专家们,会在节目中一一解答你的疑惑。
皇太后初一庆贺礼乾隆三跪九叩,鸣赞官唱喊行礼秩序
初一一早,乾隆皇帝就要来到长信门内、慈宁门外,领着他的宗亲和文武百官,向皇太后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为天下做孝与礼的表率。由于初一皇太后庆贺礼参与人数众多,因此又分为两个会场——慈宁宫外是拜会的主会场,皇帝、宗室和二品以上重臣在此参拜,午门外则是分会场,主要有三品及三品以下的官员。特别有意思的是,为了保证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没有通讯设备的古人巧妙地设置了“鸣赞官”这一职位,在参拜过程中,由鸣赞官高声唱喊,以维持两个会场同步的行礼秩序。
当然,不止皇帝和文武百官需要参拜皇太后,正如电视剧中刻画的那样,后宫里的妃嫔和皇子同样需要向“老佛爷”请安。至于妃嫔和皇子是如何请安的,为了守住“男女大防”的传统古人又有哪些特殊的礼仪规范?不妨听听专家是如何解读的。
正月初一明窗开笔,乾隆皇帝又有着怎样的秘密心愿
在《故宫贺岁》第三期中,故宫博物院专家揭秘了初一这天乾隆皇帝的一个小秘密,也是改日最重要的一项仪典,即在这一天,日理万机的乾隆皇帝有一段明窗独处的静谧时分,用来回顾过去一年的成败得失,再为即将到来的新年,许下虔诚的心愿。这个重要的仪典被称为“明窗开笔”。有点类似现代人新年立flag。写完后还要封起来,不能看。当然在节目里会揭开乾隆登基那年许下的第一个愿望。金瓯永固杯和玉烛长调(烛台)是自雍正帝以来,开笔典礼中最重要的两个礼器,寓意着江山永固,四时调和。节目中,青年演员罗晋即兴演绎了开笔典礼的流程。
说到底,紫禁城过年,绕不开这礼俗二字,所谓“俗”即传统,由来已久,“礼”即规程,绵延不绝。本期《故宫贺岁》以一幅描绘清代过年画作的《春生诗意图》为线索,展开了对紫禁城内祈福迎祥的寻访,呈现在传统的大年里中国人对文字的崇拜,对长辈的孝道。尽管,我们参考文物与史料,并不能够完全地复原历史,但我们却能从中体会融入日常的文化传承、领略礼俗背后的历史缘起,唤起一丝对传统年味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