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观众“耳听美味”,用美食小切口书写中华文化大篇章

更新日期:2021-06-11 04:27:10阅读:4249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中华饮食文化以其独有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每逢年节,一顿顿可口的佳肴更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家庭年夜饭的浓浓眷念,更是家乡美食的舌尖记忆。  由于疫情

  中华饮食文化以其独有的地域性和多样性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每逢年节,一顿顿可口的佳肴更是大家绕不开的话题。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它是家庭年夜饭的浓浓眷念,更是家乡美食的舌尖记忆。

  由于疫情原因,今年春节人们响应国家号召驻地过年,所以难以回家品尝到属于家乡的独特美食。为此,从2月12日至26日(从年初一到十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CTV-9纪录频道特别播出十五集以声音为创作重点的美食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该纪录片选取了十五道最具中国烹饪技艺代表性的菜品,涵盖川、鲁、粤、淮四大经典菜系,其中的每一道菜都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佳肴美味。这些菜品既唤醒了人们舌尖上的味蕾,更展现了其背后中国人独特的味觉审美。

  

  新鲜食材和着锅碗瓢盆的交响烹饪出甜酸辣咸的美味,再搭配上极致专业的视觉呈现,这些手段使该片呈现出了令人“耳目双新”之感。在这部“中国厨房好声音”中,当观众听到家乡美食制作的声音以及背景中亲切的乡音,便似乎能够片刻跨越山水回到家乡,感受到家庭中惬意的温暖,餐桌前熟悉的鲜香。应景的美食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一经播出,引发了社会的热烈反响,观众好评如潮,网友口碑炸裂。

  

  独特创新的拍摄手法:专业拟音团队用声音元素呈现食物的制作过程

  与常见的美食纪录片不同,《听起来很好吃》选择了一种创新的拍摄手法,即以声音为创作重点,用听觉呈现食物的制作过程。该纪录片动人的美食声色、独特的拍摄手法、电影级的拟音效果都达到了纪录片制作的高水准。

  

  《听起来很好吃》由顶尖级电影拟音团队为菜品赋予丰富多元的声音元素,在音效方面层次十分鲜明。该片通过真实声音模拟、高速动作拟音、声音元素创意混搭等方式放大食物的质感与细节,真正做到了让观众“耳听美味”的效果。

  这十五集中每一道菜肴的制作过程,其实都有着自己鲜明的声音符号——

  干烧鱼的“自来芡”酱汁气泡炸裂;

  沙溪扣肉肉皮的清脆声响;

  蟹粉狮子头在双手间挪腾的声音;

  口口脆“刀口辣椒”麻辣香脆;

  煎饼馃子交叠一刹的脆劲;

  烤鸭渗出的油滴落果木的滋滋声;

  咕咾肉与浓稠酸甜汁交融的闷声;

  干炸丸子相互碰撞时的刺啦作响……

  

  虽然,观众或许很熟悉毛血旺、炖生敲、啫啫煲、麻婆豆腐、八宝葫芦鸭、避风塘炒虾等名菜,但恐怕从未听到过它们被烹制时的声音。这一次,《听起来很好吃》将声音作为创作重点,加上卓越的视觉效果,成功让一道道传统美食成为当之无愧的主角。

  热油浇淋、铁锅爆炒、汤汁翻滚……菜肴烹调过程中的声音本身就是一句句美妙经典的“台词”。这部美食纪录片用心捕捉和延伸了菜肴烹调过程中的各种声音,使观众从中收获到了视听上的双重享受。

  

  美食小切口书写文化大篇章:从餐桌喜悦到味觉眷恋,家乡美食最抚人心

  饮食文化跨越物质和精神领域,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延伸,更有永恒的生命力。历来,各种菜肴在被制作的过程中,其味觉记忆、饮食习惯、文化形式与家常情感都被食物悄悄地记录着。所以,当观众听到、看到或尝到家乡的美食时,也会强烈感受到某种回家的氛围。

  《听起来很好吃》以声音创作为主,以视觉呈现为辅,从菜肴制作过程的多层次声音元素切入,生动诉说着南北形态各异的饮食文化,以及不同省份、地区的味觉审美倾向。该片每集开场带入的街景、菜市和当地方言对话等元素也十分引人入胜。电影级别的视听制作标准和巧妙的剪辑方式让人如临其境。仔细聆听,某一集中或许就藏着你最熟悉的“乡音”。

  

  用声音大餐陪伴无法回家的观众过年,被网友称赞为温暖人心的“下饭纪录片”

  截至2月16日为止,《听起来很好吃》相关视频微博总播放量过百万,微博话题#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总阅读达1268万,随着本片的持续热播,数据不断攀升,关于片中美食的讨论也在继续,优质内容收获广泛的喜爱。

  

  

  

  

  饮食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纪录片以中华美食的“小切口”书写中华文化的“大篇章”,以走心而接地气的方式展现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质和生活理念,传递着美食背后的精神与风格。

  新年期间,纪录片《听起来很好吃》的确让观众在这场美食听觉盛宴中获得了许多思乡慰藉,为许多驻地过年的朋友留下了温暖的独家记忆。而这部被网友评论为“光听都下三碗饭的纪录片”也正在让美食于温暖人心的烟火气息中、刀火流光的味觉记忆中为自己庄重“代言”。(张文)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