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效似乎成了检验国内大作的唯一标准 刺杀小说家也不免落入此怪圈
文/紫依
电影好比一道菜,也得讲究色香味俱全。
不知从何时起,特效似乎成了检验国内大作的唯一标准,《刺杀小说家》也不免落入此怪圈。
在宣发电影时,主创团队穷尽褒义词夸耀特效的炸裂。
当然,身为观众的我,也如此。
详见上一篇文章。
说实话,路阳导演用五年磨的这把“剑”,仅以肉眼观赏,其产生的视觉效果在国内影史上,绝对首屈一指。
当在影院看到光怪陆离的神木峰、火光璀璨的云中城、阴森恐怖的崖殿宫时,我心中不免有个念头:中国式奇幻片或将在此刻崛起!
可惜,待视觉效应散去后,细细品茗,却发现《刺杀小说家》真没那么好,直白点说,它不过是部半成品。
诚然,震撼人心的特效可以让影迷食指大动,但剧情的繁芜、角色的单薄、设定的冲突、逻辑的混乱终究会使观众难以为继,也就是所谓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而这,正是《刺杀小说家》的真实写照。
它就像一个抱着琵琶的美女半遮面,一副娇羞之色,让人动容,可当慢慢放下琵琶之时,失望之情不断涌上,另一面竟如此丑陋。
影片改编自双雪涛的同名短篇小说,原著仅寥寥数万字,立意隐晦,矛盾冲突并不强烈,通篇语言平淡,带有一种被生活磨砺的沧桑感。
不夸张地说,要完全根据原著一板一眼地拍摄,恐将成为一部带有奇幻色彩的文艺片,而这,注定适应不了市场。
现如今的影视圈商业文化盛行,主创团队当然不能允许该情况的出现,所以必须大刀阔斧地改。
这意味着,在这部电影上,编剧必须以C位站在一个极为重要的舞台上,改得好不好,决定了片子叫不叫座。
只可惜,5个编剧,含导演路阳和原著作者双雪涛,历时21个月的编撰,这场好戏还是演砸了,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事故。
接下来,本文就从两个角度,浅谈该编剧是如何摧毁一部作品的。
剧情设定的繁芜丛杂
影片采取双线并行的叙事手法,明线为小说世界,故事清晰,即空文弑神达成复仇;暗线是现实世界,定位则十分含糊,包含有动作、亲情、悬疑、喜剧、异能等等元素,这些元素大多又雨露均沾,东拼西凑,且不深入研讨,导致的结果就是大杂烩!
以喜剧元素为例,本片很明显为了迎合春节档合家欢乐的理念,竟妄图在与赤发鬼的决战中,博影迷一笑。
故加以冒蓝火的加特林及“代表月亮消灭你”这样的陈年旧梗,使得原本沉重的决战,变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闹剧,小说世界的完整性亦遭到破坏。
个人认为,本片是一个极难把控的二次创作,如何完美串联小说世界与现实世界当是重中之重。
原著作者在这点上显得极为高明,从未直接点明两个世界之间有任何关联,仅以极其暧昧的态度告诉读者有这一可能性。
然而编剧的处理颇为鲁莽,直接撕掉了这层带有朦胧美的霓裳,明确小说与现实互相影响,然而又受制于自身有限的水平,只得将这最为关键的设定流于表面。
也就是告诉观众有这么一回事,却不解释为什么,两个世界犹如仅以几根青丝粘连,所以影片使用该设定时,会显得极为突兀。
举个例子,现实世界关宁的女儿被拐失踪,他穷尽六年时间,用尽一切手段,依旧毫无进展。
可他最后只是在小说中撰写几段,人贩口中已逝世的女儿竟蓦然出现在眼前。
请问小说为什么能帮助他找到女儿?
这其中的原理又是什么?
当一部影片在核心设定上,尚且不能自圆其说,由此衍生而出的其他元素又怎会不破绽百出?
角色塑造的扁平单薄
2019年3月8日,电影官博一连发布了九张杀青海报,海报上用了诸如“再见,1号棚,杨幂在这里爆发了她的小宇宙;
再见御临隧道,雷佳音在这里被冰雨拍了两个大夜”等再见式告别语。
主创团队用意很明确,就是要告诉影迷—:咱这片子的演员演技杠杠的,信我没错。
看完电影后,有一说一,演员确实尽力了,连一向演技饱受诟病的杨幂这次也达到了及格线。
遗憾的是,演员可以给予人物躯体,但赋予人物灵魂的却是编剧。
如果一个角色本身就毫无内涵可言,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人物形象根本不可能立得起来。
本片无疑属于这一范畴。
影片中的人物都太过工具人化。
佟丽娅饰演的姐姐一角,存在的意义只是为了帮路空文抵挡追兵,最后战死,让空文有复仇弑神的理由。
然后,这个角色就彻底消失了,存在仅几分钟。
我不明白,编剧既然不想用回忆等方式将姐姐插叙在影片中,从而补足空文与姐姐之间令人动容的亲情,那营造姐姐这一人物的意义究竟在何处?
要知道,只有强烈的亲情动力,才能促使一介凡人,竟然弑神?!
而这一强烈的动力,源自被杀之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只有把最美好的一面给观众欣赏,才能在摧毁之际,让观众有强烈的代入感,这种代入感的缺失,使得空文的复仇之旅,带有着浓厚的自我感动和热血。
与之相比,原著姐姐一角换成了母亲。
故事通过回忆的方式,描述了与母亲在一起时的温情时刻。
可是受限于篇幅,老实说,同样很难产生共鸣,可这恰恰体现出了作者双雪涛的聪明之处。
他把空文设置成了一个烧坏脑子的白痴,他复仇只是遵循母亲的遗愿,规避了复仇需要强烈主观意愿的难点,而且原著的立意本就隐晦,凡人弑神,蚍蜉撼大树也从未是原著想要表达的核心。
当编剧一味提高影片立意,却将丰富人物的任务弃之如敝屣,即使立意再高,也不过是空洞无力的。
当然,片中黑甲的设定,还是很值得肯定的。前期的高冷、玩世不恭,与后期的嘴贱,形成鲜明的反差萌。
这种贱萌感顿时让这一角色变得立体化。
这充分证明了,编剧是有一定实力丰满角色个性的。
事实上,原著中有很多增强人物真实感的设定。
如小说家虽被塑造成颇具落寞文人风骨,与社会脱节,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但会偶尔去一些风花雪月之地释放自我;
又如关宁因女儿走失一事,被反复地希望与失望,折磨得脑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去北极看熊。
至于为什么舍弃了这些设定,我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剧情糅杂了过多元素,导致编剧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角色该是什么人设,也就只能舍弃人设的多样性,采取单一化人设。
可以这么说,剧情服务于角色,而角色又能推动剧情。
当剧情已然崩塌,角色设定肯定难以独善其身。
结语
编剧不仅未能做到取其精华,反而平白增添糟粕。
这个世间从没有什么成功秘诀,奇迹背后只有信念坚定的含泪奔跑。
所以,请别再用“只要相信,就能实现”的口号自欺欺人了,真的很尬。
一部国内电影竟能让特效成为遮羞布,这也算是一种进步了吧。
豆瓣上无数好评,都是冲着这酷炫的IMAX特技来的,可见它的成功,好歹,它也是年度票房第三。
希望下次导演路阳,能十年磨一剑,真真正正,让观众见识下,什么叫表里如一地“绝世好剑”!
欢迎关注0002,一起吃瓜,看剧,追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