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影融合路在何方?听电影人们华山论剑

更新日期:2023-06-19 08:35:23播放:305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作者|知行“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对影视制作带来革新性的冲击。在团队评估完新技术之前,我不会开始《流浪地球3》的创作。”上影节上,郭帆导演毫不掩饰对科技的推崇。陆川导演宣布将会从《749局》开始建

作者|知行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这将对影视制作带来革新性的冲击。在团队评估完新技术之前,我不会开始《流浪地球3》的创作。”上影节上,郭帆导演毫不掩饰对科技的推崇。

陆川导演宣布将会从《749局》开始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将电影中真正属于数字部分的价值提取出来,进行再开发与利用。

国际上,《蝙蝠侠》三部曲、《盗梦空间》的视效总监彼特·贝布也说,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动态捕捉等都能够让电影人尽情地发挥创造力,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

AI作图 by娱乐资本论

GPT带火了AIGC后,国内诸多传媒公司都在宣布积极拥抱科技,第一季度传媒板涨幅达5.12%。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指出科技是风口,会在未来三年,上影新视野基金投入3亿元资金用于加速器优质项目投资,包含AIGC等前沿科技。

今年上影节,AI、大数据、web3.0、VR/AR/MR、“元宇宙”等科技用语成为了论坛活动中频频被电影人士讨论的行业议题。元宇宙影院、科幻电影周、超感试验场等诸多科技“狠活”也在全方位搭建科技电影的试验场,科技风头无二。今年上影节也可以称为科技味最浓的一届,而这种影响也会蔓延至整个行业,产生深远且全方位的影响。

科技能够应用在电影行业的哪些方面?会为电影行业带来哪些改变?未来,科技又会给文娱行业带来怎样的产业变革?又有哪些作品会因此受益?我们一探究竟。

对科影融合是拥抱还是怀疑?听电影人们华山论剑

“AI发展日新月异,没人知道该怎么用,这是我们弯道超车好莱坞的最好机会。”由娱乐资本论主办的首届上海文娱科创沙龙上,郭帆直言如坐针毡,“技术更新的太快了,这会对行业带来深刻影响,我们必须重视,我觉得我也会被AI淘汰了。”

陆川则在要求团队使用AI的同时,亲身体验了苹果VR眼镜,“我们在《钢铁侠》等科幻片中看到的‘手刷屏’已经实现了。观影时就像坐在影院巨幕前,恐龙的额头像从墙壁中真的伸出了三米左右,还可以实时互动,这个设备给元宇宙一个真正的入口,也许会彻底改变观影方式。”

知名导演黄建新直言苹果头显的180度视野跟IMAX没有任何区别,“这个变化是一次国际化的融合,全世界都在同一个起点上,机遇来了。”

相较于上述电影人对科影融合明确的拥抱态度,也有人对此并不感冒。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王红卫提醒年轻创作者,“相较于技术策动和科学赋能,电影创作更重要的是审美。疫情三年后电影审美也要更新换代。”

导演董润年则强调,科幻片的本质是考验人类在极端情境下,会有什么样的极致情感,让我们有超越日常经验之外的情感体验。

创作者之外,影视公司对科技的态度更为多样。

中影CINITY总经理边巍强调,在拥抱和利用新技术的同时,也要重视内容的协同优化,“任何技术手段的目标,是能够让观众更沉浸地、更快速地、更毫无知觉地进入到这个故事里。”

中国电影科学技术研究所书记张伟指出,技术正在成为行业创新的新动力。

今年上影节设置了“数字影视体验展-超感试验场”等活动,网罗了全景观影、立式交互体验、VR戏剧、XR装置等近期火爆的未来电影形态。联系到6月初,苹果公司与迪士尼就头显设备Apple Vision Pro的内容,构建合作伙伴关系。科技与电影之间,有着太多可以畅想的未来。

VR座椅

构建元宇宙基石,咪咕正在改变中国电影行业

“想象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特别重要的动力,但却常常限于技术无法实现。”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说。

而在今天,技术不仅给了人类实现想象力的可能,也让电影制作的门槛降低,成本更加可控,内容丰富性大增。在技术引领电影行业的发展方面,刘昕直言影视工业是视听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代表整个技术集大成的展现形式,它应该一直是最积极拥抱技术创新的范例。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

面对短视频等对电影的冲击,中影董事长傅若清直言,当电影面对短视频的冲击时,如不能跨越式成长,观众为什么要看电影?电影人需要引领电影技术的更新。他也强调,咪咕在电影科技的应用,为电影工业带来的影响方面值得称赞。

“中国移动咪咕是一家技术的公司,我们一直在努力通过自己的算力、网络、元宇宙技术为内容服务,推动内容的多元化发展,给观众打造更好的体验。”刘昕直言。

总体而言,咪咕对电影行业的赋能,可以分为制作、放映、发行、IP赋能等方面。

制作上,咪咕依靠强大的“5G+算力网络”技术支撑,以数字化的方式重构着影视生产流程,为动态实时渲染、后期即时可视化等技术提供了网络环境。5G 即时拍摄技术可实现即时摄影、瞬时导播和实时投屏,升级观众的观看体验。

此外,XR+全息技术与5G和数字化手段的结合,可以实现“数字+现实+艺术”的跨界相融,增强演员表演的沉浸感与真实感。多层次算力设施,可以支撑电影云制作和云端智慧应用。

近年来,咪咕为舞剧《天路》打造了全球首次“4K+5G”影院直播。通过5G即时电影拍摄技术,将演出《伟大征程》呈现在鸟巢的大银幕上。

在电影制作最核心的帧率方面,咪咕一直走在前列。CBA、NBA与去年的冬奥会开始,咪咕做超高清转播的时候,帧率已经到了120帧。

宣发方面,中国移动有着丰富强大的线下渠道,这些渠道既可以成为电影的宣发渠道,也可以成为电影产品多元化消费的场景,改变传统电影的发行模式。比如咪咕视频、视频彩铃、移动高清的“铁三角”阵地,可以实现对各类标签人群的精准触达,助力电影票房的提升。

未来,咪咕会打造戏与影、剧院与银幕的未来场景探索跟外延,实现观影关系的升级。如何通过元宇宙等方式,让放映终端产生的经济收益回馈到电影产业,是咪咕一直在发力的方向。

此外,中国电影有着海量优质的数字资产,但基本都处于沉默状态。未来,咪咕可以通过云算力,实现对电影IP的再利用,转化数字资产的价值,探索电影和游戏、演艺、文旅等的再开发,对拓展电影产业的商业链条延伸十分重要。

元宇宙的“开放性”和“兼容性”,决定了它可以和不同的行业、场景进行结合,“中国移动元宇宙的本质是时空构建,是降本增效,降低门槛,为行业带来更广阔的空间和机会,我们期待在元宇宙中实现人人可演、生态共创的新世界。”刘昕说。

未来,咪咕将会从“内容+科技+融合创新”的角度,打造5G+元宇宙的探索和实践。咪咕认为影视行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就是元宇宙,无论是制作还是宣发放映,元宇宙的5G、XR、AI、3D技术都将为电影技术的升级提供支撑,会带来电影摄制数字化,以及体验沉浸化,助力中国电影产业的全方位、立体式升级。

《749局》华丽回归,科影融合未来可期

从短视频到电影,从内容生成到数字人制作,科技对内容行业影响是具体而迅速的。科幻作家陈楸帆认为,未来85%平均水平的从业者会被AI替代,他也指出,“未来,每个人都能成为创作者,注意力也会被各种娱乐吸引,人想要深度思考会很难。传统叙事手段会面临什么样的挑战?”

诸多科技公司与AIGC类产品,亦在现实中不断探索落地应用场景。

上影节文娱科创沙龙上,商汤携手刘慈欣数字人亮相。现场,商汤数字文娱事业部总经理栾青演示了其在制作数字人方面的最新技术:只需要几分钟的视频,就可以生成逼真的数字人。此外,无需动捕,通过一段抖音视频即可生成相应的动漫人物画面。

栾青说:“我们也希望未来每个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导演梦,可以用AI随心所欲的创造出心中的场景,不再受拍摄条件、场景、投资的限制。”

灵境赛博则可以做到仅用少量影像资料复原人物,生成数字人。新壹科技的产品一帧秒创可以让用户零门槛完成从灵感到文案、视频内容创作的全链路生产。

昆仑万维CEO方汉表示,“一到两年之后,我们就可以解决视频生成一致性的问题,从而彻底颠覆目前的视频拍摄、制作流程。像宫崎骏这类导演的作品原本需要200人、一年才能做成。未来,20个人3个月就能完成。”

电影方面,咪咕宣布将以《749局》为起点,与猿动力共同进行一系列的数字科技创新合作,包括打造数实融合的电影全新体验,共建场景化运营新模式等。

此次咪咕与猿动力数据科技合作将涵盖三方面:首先将依托中国移动5G+算力网络优势,共同探索元宇宙相关技术在电影制作领域的应用。其次将围绕数智人制作、数字场景制作和数字资产流通全环节,促进产业间的协同发展。例如,咪咕发布了《749局》中王俊凯饰演的角色马山的“马山数智人”。“马山数智人”已在咪咕元宇宙影院“星际广场”开启首秀,探索数智人的新场景新模式。最后将围绕电影IP开发与产业生态搭建,为“文化强国建设”铸牢数字基石,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

电影是技术和艺术的产物,更是最新科技的实践者和应用者。如今,科技与电影的融合不仅给予了创作者新的机会,行业公司更高效的发展途径,也让观众有了更多与故事、与内容互动的可能性。而这一切,更离不开咪咕类科技公司的技术支持,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石和空间。

王俊凯749局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