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赔光63亿、大裁员,华谊兄弟“倒台”背后,是演员的彻骨寒冬
“华谊兄弟”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如果不熟悉,请原地反思一下为什么自己不知道。这家公司曾经是国内商业成绩最好的民营影视公司,更是被称为“民营电影第一股。”
经常看电影的人,会在某部电影中看到一个机械制作的龙头H标的图样,那就说明你正在看的这部电影是由“华谊兄弟”公司投资。
市面上爆火的电影中,就有大概三分之二是出自于“华谊兄弟”之手。比如说具有年代感的《手机》、《唐山大地震》、《画皮2》等脍炙人口的影视作品。
《老炮儿》、《芳华》、《我不是潘金莲》等知名追评也是出自于“华谊兄弟。”作品火了,也随便带红了很多演员。
演员和作品从来都是相互成就的,就比说肖战和王一博因为《陈情令》大爆。魏婴和蓝湛这两个角色,因为肖战王一博变得生动,而他们两个人也因为这个角色一跃成为顶流。
就是因为这个道理,所以经过“华谊兄弟”的手捧红的作品无数,演员更是众多。例如,邓超、黄晓明、李冰冰,还有草根明星王宝强等人,都是沾上了“华谊兄弟”的光。
如果介绍到这里,你还是对于“华谊兄弟”在娱乐圈的地位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那么我再来讲点其他的。
娱乐圈里的权色交易并不是什么秘密,女明星为了得到角色,早日走红,主动献身的人绝对不在少数。当然,也有很多工作人员以权谋私,潜规则众多女明星。
之前,娱乐圈还没有被管控时,随便扒拉扒拉就可以看见“华谊兄弟”的老总和众多美女的“亲密接触”。王中磊真的就如此有吸引力吗?当然不是,他身上最吸引人的除了“钞能力”就是权力。
作为“华谊兄弟”的CEO,谁都清楚和他搞好关系一定会对自己的演艺事业有帮助,自然而然,上赶着的人只多不会少。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随着“华谊兄弟”的日渐势衰,在娱乐圈的地位逐渐变得微妙起来。管中窥豹,大公司“华谊兄弟”都步履维艰,你想想那些明星的日子又该多难。
四年时间就亏损了63亿的“华谊兄弟”当即决定开源节流,大规模地进行了裁员。一时间,曾经在“华谊兄弟”公司里工作的很多员工面临着待业的状态。
电影投资制片公司的龙头企业,都开始紧急缩水了,其他小公司的运营就更不用说了。要依靠投资公司吃饭的众位明星们,也不得不放下身段寻找其他赚钱的出路。
想必经常网上冲浪或者是喜欢网上购物的人,都曾感觉到有一个阶段,明星现身直播间疯狂带货的人数急剧增加,那就是受到了影视公司迎来寒冬的波及。
导致像“华谊兄弟”这样大型的投资公司都面临着缩水、裁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长达3年的特殊情况外,更多的是影视圈乱象引起了连锁反应。
近些年来,明星的高片酬实在是太离谱。一天的片酬就高达200多万,一部电视剧下来就是上千万,甚至是上亿的收入。
如此高的收入冲击着很多人蠢蠢欲动的内心,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渴望进入娱乐圈。有需求就会有市场,众多选秀节目油然而生。
为了给喜欢的爱豆应援,很多人不惜欠钱也要追星。小学生的愿望开始当个老师、科学家,变成了只想当明星。
在娱乐圈里,越来越多的明星走红后开始道德败坏,PC、吸食违禁物品、TSLS、违法犯罪等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
这种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荼毒着新一代年轻人的思想,所幸国家颁布相关政策进行了干预,所以现在的娱乐圈才能变得干净一些。
也是因为相关政策的出台,所以影视业迎来了寒冬。限薪令和严苛审查制度的双重夹击,将近3000家影视公司宣告关门大吉。
各路演员的寒冬更加明显,这一点黄晓明曾经就公开聊过。黄晓明直言以前都是人家求着自己拍戏,自己都不一定接的,因为太忙了。现在就是自己去求人家,人家也只是表面客套,但是不一定会用我。
从“华谊兄弟”的赔钱到裁员,再到明星掉下神坛,开始四处求资源,这正是娱乐圈被严格监控的结果。明星并非是什么大功之臣,所以高薪酬和太顺利的资源都会让他们活得飘飘然。
娱乐圈华谊兄弟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