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2》幕后能逼出差距,让高手吃苦,而内娱科幻起步先忽悠

更新日期:2023-02-09 23:08:05播放:3050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内娱跟好莱坞,还是有许多差距的。比如当票房达到几百亿后,演员的变化上。在内娱,通常情况下,外界就会很少再能看到这位演员去认真谈论作品。这里是指ta的绝大部分营业时间内。反而是会看到这位演员由此变得圆滑

内娱跟好莱坞,还是有许多差距的。

比如当票房达到几百亿后,演员的变化上。

在内娱,通常情况下,外界就会很少再能看到这位演员去认真谈论作品。

这里是指ta的绝大部分营业时间内。

反而是会看到这位演员由此变得圆滑起来。

情商高了,交际也多了。

而留给下一部作品的时间,变少了。

但在好莱坞那,这种事儿,极少发生在演员身上。

尤其是佐伊·索尔达娜。

她的名字,观众很少知道。

不像安吉丽娜·朱莉、妮可·基德曼那样家喻户晓。

但她的作品,很多人都看过。

海报一放,大家就都知道她是里面的谁了。

漫威里有她。

卡梅隆里的《阿凡达》系列,她更是女一号。

因而在这次《阿凡达2》上映后,她创造了自己的新票房记录:

“4部电影的票房均超20亿美元!”。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骄傲的成绩。

可是,这事儿,不会成为通稿,也不会上热搜。

佐伊没有改变太多。

仍然会在《阿凡达2》的宣传阶段,尽力去跟观众解释“表演捕捉技术”这个东西的概念。

它不是用来代替演员的。

而是捕捉到演员的全部表演,来更好地融入到角色里。

言谈间,佐伊依旧在努力试图消除观众心中不太了解的偏见。

同时,面对外界提出的“拍摄卡梅隆的作品有生命威胁”时,已经快1000亿人民币电影总票房的佐伊,依旧不敢正面接话。

只是挤出微笑,说了简单的“太疯狂”,就不敢再多发怨言了。

这是好莱坞当下票房最有说服力之一的演员,在做的事。

没有昙花一现。

也没有自此就把自己看得很重的感觉。

在《阿凡达1》创造了票房第一的神话后,仍旧害怕卡梅隆。

在拍《阿凡达2》前,

佐伊被卡梅隆邀请到工作地点后,对方告知她,接下来的故事,70%发生在水下。

这意味着,要么所有演员都得考证,要么都去自费学好潜泳再过来。

说完这个要求后,整个房间一片安静。

佐伊违心地说了一句,“太酷了”。

实际上她当时她慌得要死。

同样的害怕,也发生在男主的扮演者萨姆·沃辛顿身上。

“镜头前再怎么冷静,可真到了9米深的水下,你仍会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慌”。

(萨姆有次在水里累到走神,是小演员掐醒了他)

这就是《阿凡达2》的幕后拍摄。

整个风格,都很卡梅隆。

认真,较劲,逼出所有参与者的极限,才算罢休。

哪怕距离90年代——这段卡梅隆不把演员当人看的年代——已经过去了几十年,

但,敢跟卡梅隆合作的,依旧是那些不怕吃苦的顶尖电影人物。

所有的人,上到导演,下到片场搬东西的普通工作人员,都想把《阿凡达2》拍好。

从票房超20亿美元的数据来看,他们这次,又做到了。

虽然,《阿凡达2》在剧情上的确不够吸引人。

但说到这次用到的技术,以及演员幕后拍摄花费的努力,那真的是业内奋斗的天花板。

最首先要提的就是,这个项目的系统性。

《阿凡达1》的时候,大家也知道了卡梅隆为了让潘多拉星球更具真实性,

找专家团队设计出了纳美族人的整套语言体系,

给星球上的动植物都做了命名,

做出了专属于部落的音乐风格,

甚至大气密度都算好了。

搞了一本350多页的《潘多拉百科全书》。

当然,在续集里,这种专业系统性,一样到处可见。

最基础的,就连演员在水底拍摄导致不能言论交谈时,

潜水指导团队都给他们设计了一套特有的水下交流动作手势体系。

同时,因为涉及的范围之广、制作规模之大,

参与到《阿凡达2》的幕后工作人员、科学家等,比别的电影多得多。

所以,他们特地做了一个网站,来感谢这些人。

里面的成员并未能一一例举,只是挑出里面的每个代表来致谢。

“所有的镜头,都是合作的成果”。

里面写到。

这些代表来自世界各地,以美国和新西兰的居多。

当然,也有来自中国北京的小姐姐。

感谢完这些人后,网站底下写了这样的话:

“宝藏不在别处,就在我们的身边”。

就是卡梅隆身边这些,对电影技术孜孜不倦去追求创新的人,

把这次《阿凡达2》的特效,做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地位。

粗看之下,续集仍然延续了前作的高超拍摄技术水平。

演员所穿的衣服上特定的位置贴满了小球,头戴表情捕捉装置。

这样,演员们的表演,会被100%捕捉。

包括脸部表情,也包括行为动作。

然后这些,会被转化成虚拟世界的数据。

另外,旁边还会有许多能发出感应射线的小摄像头,

记录了演员们的移动数据,并保证了任何细微动作都能被记录保存下来。

整套技术下来,使得演员的表演,被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

实现了在最大程度上,动作和演技被融进了角色里。

用凯特·温斯莱特的话来说就:

“总之,就是厉害”。

当然,细看之下,这次的拍摄技术和要求,也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前面说到的记录演员的小摄像头,就有120台。

拍1的时候,演员需要在脸上粘贴许多个微小的圆形标记,因此在拍摄的过程,他们不能触摸自己的脸。

但在2的时候,有了新系统,且只需几分钟就可以轻松戴上头部设备。

拍摄的部分,包括真人布景和棚内表演捕捉。

为了实现这个,团队在新西兰搭建了一个巨大的摄影棚HighCampBioLab。

里面包括了一个巨大的水池。

它有36米长、18米宽、9米深,里面有大约3400吨水。

在建造这个水池前,剧组的其他人还想心疼演员。

提出,要不让演员穿着捕捉服以吊着的方式,来模拟水下拍摄。

甚至,他们还搞出了一个测试方案。

打算让卡梅隆看看,他同意的话,演员就不用下水了。

但卡梅隆拒绝了这个提议,且连测试都没看。

就撂下一句,

"水底的戏,就要在水下拍。

就像如果要拍西部风格的大片,你就得去外面骑马一样"。

所以,凯特·温斯莱特等人都学会了长时间憋气。

需要这样的原因是因为,在水底呼吸会产生气泡,会干扰到摄像头内的捕捉系统。

会带来噪音问题。

为了能更好、更持久地在水底拍摄。

每位演员都逼出了自己的憋气极限。

凯特·温斯莱特有7分多钟。

其他人也有5、6分钟,

说起这事儿,男女主二人可是很怕这种狠人。

因为他俩已经够努力跟上卡梅隆的要求了。

但新加入的孩子演员,适应能力贼快。

令他俩汗颜,也就算了。

旁边的卷神凯特·温斯莱特更是因为遇到了知己而激动。

他们一伙人,把本就变态的标准,拉得更高了。

(熟悉凯特的人都明白,她的专业素养是极高的)

最后,确定转入水下实景拍摄的时候,《阿凡达2》依旧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

但都解决了:

红外线在水里行不通,就换成了紫外线;

光的反射会干扰到水里的镜头捕捉,那就在水面铺满一层白色的塑料小球……

整个续集拍下来,对导演和演员,都是一种煎熬,和突破。

深扒之下,仍然觉得难度这么大的作品,《阿凡达2》还是完美上映了。

果然还是得佩服好莱坞技术流派的坚守。

但即便是差距如此巨大之下,国内的《流浪地球2》仍然还是拼了出来。

我觉得《流浪地球2》是部挺好的国产科幻片。

发自内心地觉得。

导演郭帆终于让国内科幻靠谱了一回。

当下国内科幻片土壤之糟糕,他还能有如此正统的科幻审美。

且把咱们坚持的价值观,以一种非常自然的方式,放到影片里,非常自信。

该有的姿态,一样没落下。

比西方大片里,动不动就放自家总统做拯救全人类的选择,舒服多了。

里面对数字生命的探讨,给出的答案也很发人深省。

丫丫开口的一句“抱抱我”,就道出了这种生命的局限性之大。

当然,太空电梯是真的梦幻。

可同期这么优秀的国产科幻片,

这么高水平地实现技术和电影相结合的作品,

却在宣传的卖点上,把郭帆又强调成了一个“忽悠惯犯”。

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在谈这一点。

鲜少有人谈论到《流浪地球2》里的技术突破,以及多企合作的良好前景。

而,这正是接下来中国科幻片需要关注的东西。

这种内娱动不动就娱乐至死的做法,令人想到了昙花一现这种不安的结局。

大家不要留在《上海堡垒》这种伤害性极强的国内科幻片里走不出来。

详看全球电影票房市场,能拿到数十亿美元票房的,占大头的都是科幻片。

漫威系列,《阿凡达》系列,星球大战系列……

对应的就是好莱坞的电影技术,始终是全球同行里的标杆地位。

既保证了实力,又大有钱途。

同时还能让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形成了非常良好的业内生态循环。

当国内观众以一种娱乐口吻谈论68岁的李雪健老师和刘德华的时候,

73岁的西格妮·韦弗已经在采访的镜头前,

谈论她和卡梅隆在10年前对剧本内容的构想是如何影响续集的发展的了。

显然,已处高龄却依旧对演戏充满激情的她,压根不难变回14岁。

饰演蜘蛛的那个小演员杰克,他整个过程,均要拍2次。

1次是为了给其他演员当参考。

另外1次是为他自己,因为他在里面是真人演出的。

这前后2次的完成,间隔了2年。

他帮别的演员合作对戏的时候,13岁。

拍他自己那部分的时候,已经15岁。

而另一边,卡梅隆前后筹集拍摄《阿凡达》更是等了数十年之久。

期间他就是搞点纪录片和硬件设备。

真·十年磨一剑的典型人物。

结果一看,两部的票房都非常喜人。

基于国内对流量的认知,

你以为凯特·温斯莱特会是里面的大咖。

但现实里,凯特对老前辈西格妮还是非常尊重的。

处在行业顶端的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到处皆是高手过招。

这种局面,高手愿意吃苦,也能迎来进步。

当卡梅隆跟长期的合作伙伴乔恩·兰道对视了一眼后,拉对方说“我们去拍阿凡达续集吧”时候,郭帆有什么呢?

或许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坊间留下的对他的忽悠吐槽,

“我叫郭帆,在拍流浪地球,V我50!”

这种内娱和好莱坞的变味对比,总是让人觉得怪怪的。

总觉得内娱不应该总是这种画风。

《流浪地球2》这,不应该对这种忽悠宣传,迷上了瘾……

因为差距之下,还未到可飘的地步。

诚然,拿《阿凡达2》来和《流浪地球2》说事,会让许多人感到不适。

可只要技术上实现了作品上的表达融合,它就算是成功的。

二者皆是如此。

卡梅隆无需夸赞太多也会往前进。

但国内这边,技术基础有了,但对自家产的科幻片认知,还是保有惯性的认知差距。

人家努力的方向都对了,咋就不能给点面子呢?

(图源来自网络侵删)

欧美明星凯特·温斯莱特阿凡达2卡梅隆电影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