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博炫语言天赋太刻意纯作秀?二刷《无名》才懂程耳的良苦用意
文/倾舞霏阳
电影《无名》上映后,王一博给观众们带来了多重精彩,其中一重便是他的上海话说的不错,日语也说的很溜,可见背后下了不少功夫!
没看电影前,看了些网络上揭开的部分桥段,尤其是他和王传君在车上说上海话那一幕,咱也不懂上海话,不知道说的是否地道,只是从屏幕中get到了一丝尴尬和刻意。
影片中,那么多人,为什么要让王一博搞特殊:和王传君对话时就是上海话,和渡部聊天时就是流利的日语,到底是为了炫耀王一博不凡的语言天赋?还是打着流量的旗号纯作秀?
二刷《无名》后,方才懂了程耳导演此举背后的良苦用意。
身份在影片中,所有人几乎都有两重身份:一重是戴着面具,暴露在人前的;一重是摘下面具后,不为人知的。
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身份特殊,他是负重的潜行者,话不能说太明,事不能做太过,只能半真半假,扮猪吃老虎。
他和王传君饰演的王队长,关系很好,除去是不错的饭友之外,王队长亲近他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说上海话!
每个人心中都会对有些地域存在偏袒。
王队长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基于工作关系,正式场合他会说普通话,但私底下,和他说上海话的叶先生,会让他觉得放松自然。
要想和一个人拉近关系,就和他说家乡话,其作用不亚于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的功效。
叶先生碍于特殊身份,需要和王队长保持关系,刻意讨好他,用上海话和他沟通,投其所好,是潜行者必须要做的功课!
而叶先生和渡部聊天时,说日语也有这样的目的。
客观来讲,那时的上海对于渡部来说,是寄宿之地,周围大多数都是中国人,很少有人能听懂日语,更别说会说日语。
是以,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能和渡部无障碍沟通,这件事本身就会让渡部对叶先生生出一丝自己人的好感。
从心理层面来说,叶先生说日语,既能解渡部的思乡之情,又能给他极大的心理满足感:看吧,帝国就是强大,1个中国人都会说一口流利的日语。
叶先生用渡部的母语讨好渡边,再加上自身情况的辅助,这才换来了渡部对他的特殊信任:从渡部要去满洲时,都离不开他,要带着他,就能看出,叶先生此举的效果多么强大!
责任在看《无名》时,莫名觉得其中的角色都好厉害:
梁朝伟饰演的何主任,可以听懂上海话,可以听懂日语;王传君饰演的王队长也能听懂日语;大鹏饰演的康部长也能听懂日语;而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不但能听懂日语,还能讲一口流利的日语。
在那个年代,日语真的这么好懂吗?真的不需要翻译吗?
看到这时,莫名暗喜,这怕不是程耳导演没注意到的一个Bug吧,而在二刷时,终于读懂了程耳导演如此拍的良苦用意:
叶先生和何主任他们不同,他是更年轻的一代,他承载着未来和希望!
在几个关键人物都能听懂日语这样的剧情设定下,叶先生会讲日语的独特之处,暗中揭示了他的不同:
他是负重潜行者,唯有成为渡部的亲信,才能有机会瓦解日本人在中国的罪行,何主任在渡部跟前已然失去了信任,所以,他才冒险扶植叶先生,他无根无源,更容易让渡部信任,利用,驯化。
最终,叶先生也不负众望,他不但从渡部处得到了很多机密的重要情报,最后,更是亲手了结了这个罪大恶极的坏蛋,为死在他手下的万千同胞,报了仇!
包装王一博出演《无名》,很多人没看电影前,恶意唱衰:流量演电影,玩儿呢?
这种论调,程耳导演邀请王一博时,就该早有预判,尤其是,在拍摄时,王一博给了程耳很多灵感,使得原本戏份不多的叶先生,最终也挑了大梁,成了影片中的重要人物。
但你我必须承认:王一博作为流量本身,所能带来的话题,热度,口碑,传播。
学上海话,讲流畅的日语,这或许是基于剧情需要,而在剧情之外,它自然也成了电影宣传时不可多得的亮点:粉丝买单;识货的人会买单,部分路人也会买单。
这就是流量自身最强势的地方,即便你不看好,即便你再唱衰,顶级流量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也不容小觑。
是以,抛开剧情,程耳导演如此拍,必然也存了包装王一博的心思:毕竟,他学东西是真的快,这点看过《街舞》的都知道。
演技导演可以调教,但语言这部分要想取得意料之中的成效,必须演员自身,背后下苦功,王一博的诚意我们看到了,他的真心我们也听到了!
而由此引发的蝴蝶效应,便裂变成了一波又一波的口碑,对电影,对王一博,对程耳,都有利无弊。
导演,影片,演员,互相成全,自此形成三赢局面,稳定输出,坐等票房长红!
王一博日语程耳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