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奇谭》第6集口碑崩塌!文艺青年一发病,年度国漫也兜不住
1月29日《中国奇谭》第六集《飞鸟与鱼》开播,然后也引发了可能是《中国奇谭》系列开播以来最大的吵闹。
成吨成吨的网友和自媒体人都在怒批该集的糟粕,什么“国漫之耻”、“伤痛文学”、“来自宅男的意淫”。
还有人说“就像看了20分钟郭敬明作品”,以及觉得如果可以单集评分的话,那这一集直接可以-99,堪称“答辩”一样的作品。
在我看来,“答辩”的评价就有点过激了,但上述指责也不完全是无礼。
我从《中国奇谭》开播以来就一直追更和解读着,哪怕在曾被舆论怒斥过“平庸乏味”的第三集《林林》和第四集《乡村巴士》中都能体会到作者关于困境和乡愁的深情刻画,但来到第六集,我是真不太能够喜欢起来。
我是真觉得《飞鸟与鱼》乃一位文艺青年在“发病”状态下才可能打磨出来的作品---表面看上去很美,但越嚼就越不是滋味。
《飞鸟与鱼》究竟讲了什么?这集故事发生在大洋某处的废弃岛屿上。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只有男主一人,他独自享受着潮涨潮汐、日出日落,而这种平静的生活也让他感觉时间仿佛凝固了下来,他说他非常享受一个人的安静。
然而这般安静却被一场意外打破了。
某天,男主在回到地堡后发现一位通体发亮的女人(女主),她说她来自外太空B-612星球,名叫81199。她还说她只是一抹探测太空的“信号”,只是在无数随机可能性下突然降落在这里,然后在不久后就会彻底消失。
在开始的时候,男主对女主并无太多感觉,甚至对她擅闯民居的行为有点厌烦,想要对方赶紧离开。
然而在接下来的一连串意外与相处下,如在阻止女主偷看电脑时被击晕、房子停电、相互分享美食、倾听鲸鱼叫声、以及帮助鲸鱼制作“同伴”等等作用下,主人公们的情感也越发浓烈,且在某个黑夜的沙滩上相互亲吻了起来。
这是一个相当奇特的吻,在吻下去的那一瞬间,男主说他们穿越了时间和空间,见证了宇宙的爆炸和泯灭,生命的诞生和死亡...
就那么一瞬间,男主读懂了女主,而女主则探索了男主,他们俩融为了一体,彼此拥有着,但又彼此失去了。
是的,就在这一个吻下去后,女主便于世间消散了。
在最后的最后,男主似乎回到了大城市,他再次做回了一名社畜。当然,他对女主的眷恋已经被刻在了内心深处。
那如此现代和科幻的《飞鸟与鱼》又怎么个体现“中国奇谭”法呢?答案是:这是一部以《田螺姑娘》为原型的改编。
导演说他自己是一个科幻迷,所以在看中国传统鬼神故事的时候,就会经常幻想那些鬼神其实只是到来地球探访的外星人,故动画女主才有了不一样的身份。
当然,她也如田螺姑娘一般,给男主提供了大餐,或者更准确说是满足了男主的欲望。
事实上从以《田螺姑娘》为原型的意义上来说,所谓“宅男的意淫”压根就不能算是指责,而是一种原汁原味的致敬。
毕竟在男性掌握绝对权力的古代社会中,有什么故事能逃脱将女性物化的操作呢?如经典《白蛇传》中的白素贞,在最初于《警世通言》的记载中就是一位一眼爱上许仙的妖怪;
而《牛郎织女》中的织女也是在牛郎偷看洗澡后,便心甘情愿成为对方妻子,此典故在上世纪90年代还被一款国产仙侠游戏借鉴,用作对主人公宿命之旅的起始---该游戏就是大名鼎鼎的《仙剑奇侠传》。
《仙剑》的故事在某种程度来说也算是一部后宫剧,属于宅男意淫的范畴。但事实也告诉我们,意淫也可以带来感动,乃至成为口口相传的经典。
对比起古籍中的“田螺姑娘”彻底工具化的呈现(天帝知道某男子从小父母双亡且克勤克俭,于是派遣田螺姑娘下凡帮助他),《飞鸟与鱼》好歹还赋予了外星女主自由意志,让她在“服侍”男主之外还有更多的行为空间,让她得到更多的平权尊敬,如她给男主做的海鲜大餐、升级的风力发电设备等等,都不再是单方面的馈赠,而是一种对人类知识的探索和学习,以及对男主关怀的报恩。
同时该作还关联上了现代人的一个症结:孤独。
必须承认动画对孤独的刻画是美的。制作人通过男主那低沉且温柔的声线说出了“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久久等不到回应”的事实,而伴随着画面略过繁荣的大都市,这抹孤独也徒增了不少寒意---那一栋栋用混凝土浇筑的高楼大厦代表着经济的发展,但也恰似一座座孤岛封闭了人们彼此的联系。
说到这里,男主所在的“荒岛” 也就有了喻指,请留意《飞鸟与鱼》的英文标题“NULL ISLAND”(空虚岛),也代表着那是男主的“舒适区”,所以那里有着能满足基础生活的物资(包括电力和网络),以及让男主感到看似有意义的工作,比如转播鲸鱼的叫声来抚慰城市人的心灵。
面对这样的“舒适生活”,男主曾说过“很喜欢”,但这份喜欢却抵不过女主的一次“那你孤独吗?”的询问。而面对该询问,男主在沉默半响后也只能低声回复一句:“我有Alice(鲸鱼的名字)”。
由此可见,男主的内心是存在着一个大大的空洞,且这个空洞是他不敢去直视乃至要竭力回避的。
但越是回避的东西,就越有着强烈的满足和填补的渴望,而后者则是外星女主带给男主的事物:爱情!
虽然这两主角们仅仅相处了几天时间,但在外星女主那知心、无所不能、以及陪伴等等能力和行为的影响下,男主是真打开了封闭的心窗,初尝到了爱情的无穷力量,而那力量甚至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直达宇宙的洪荒。
简单来说,这是一部歌颂爱情的动画短片,制作人结合了现代社会的孤独症状,并给出了用爱情解决的回答。所以从叙事完整性的角度来评判的话,《飞鸟与鱼》是无可非议的,它确实提出了一个真问题并且给出了答案,以及主人公也确实得到了成长。
但完整不代表就是优秀的,《飞鸟与鱼》让人不舒服的地方就在于:它充斥着文艺青年式的刻奇。
文艺青年的“病”在解读第四集《乡村巴士》的时候我提到了“理性”这个概念。它是自启蒙运动以来被推崇备至且具备摧枯拉朽力量的武器,一切超出经验和神秘的事物在理性面前都再无立足之地,也是在理性的作用下才有了当下的丰腴物质以及现代化的大都市。但也因为理性,不少现代人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
当然,能认清理性的两面性,这本身也是理性的体现。
但注意了,理性的反义词不是“非理性”,而是“浪漫主义”。这是一种非常文艺的思潮,而拥有这种思潮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文艺青年”。
文艺青年是拒绝现代化的,他们向往着田园牧歌的生活方式,也常常用“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来诠释他们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忧虑,以及对旧日温情的眷恋。
可以看到,文艺青年是有足够能力将喜爱的事物描绘的很美的,也就像《飞鸟与鱼》中的那一幕幕海岛景象以及对孤独和爱情的呈现,都无不能让观众感受到唯美的力量。
但“美”也往往会是一剂迷幻药,它会将文艺青年的眼睛遮蔽,让他们在自我感动中选择性忽视真实,从而也就让他们追求的理念成为一个又一个的梦幻泡影。
在导演潘斌的评论中有这样一句话:“相对于宽广的宇宙空间和漫长的历史时间,两个人的相遇都是亿万分之一的概率,相爱相知更是微乎其微,我们要去珍惜生命中每一次相遇”。
这句话的逻辑是“因为概率小”,所以“要珍惜”。
粗略看是没什么问题的,抛开时间和空间的诞生点,单就“诞生”这个事情来说,每一个来到这个世界的人都是在一场有着千万蝌蚪的竞赛的胜出者嘛,那就遑论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了。
但细嚼一下又不是滋味了。我与你的相遇是亿万分之一,但我与谁相遇的概率不是这个结果呢?换句话说“人与人相遇概率低”这件事,本身就不是什么“稀缺”的事。
也或者说将任何一样事物拿去和具备“无穷属性”的东西对比后(如时间和空间),都总能得到“概率低”的结果(比如一坨答辩),那你总不能得出“我们应该珍惜答辩”这个结论吧?
这只是文艺青年的自我感动,也就是所谓的刻奇,同时在这种感动作用下,文艺青年们都会相信乃至痴迷着所谓的“命中注定”,他们会不假思索的认定,眼前这位与自己陷入热恋的爱人,一定就是生命中的唯一。
然后才会有了动画末尾亲吻时的那段关于“穿越时间和空间,见证宇宙的爆炸和泯灭,生命的诞生和死亡...”的抒情---男主笃定自己已经穷尽所有可能性,然后找到了眼前的唯一。
“命中注定”是很浪漫很唯美的,但它是一点都不真实,而不真实的代价就是:在坚硬的现实面前,往往只能一败涂地。
著名网络女诗人余秀华的婚姻悲剧就是一个例证,在去年中的时候她高调宣布与90后小鲜肉结婚,并宣称“愿用所有,换这一场风花雪月”。然而仅仅距离拍完婚纱照2个多月后,余秀华的婚姻生活又再次冲上热搜,只是这一次带上了“家暴”的标签。
现实没有所谓的“命中注定”,这种抒情只是一种中二的诠释,而当它落脚到某些想探讨严肃问题的作品的时候(比如《中国奇谭》),那这种中二就会让人感到“腻”。
是的,在听到男女主相吻后的那段“穿越时空”的旁白时,我是全身泛起鸡皮疙瘩了。
不是这样的,现实中还存在着另一种更为坚硬,更为具备力量的美与爱情,这种爱情不讲究“概率”,只看重“能否创造意义”---这段感情之所以值得珍惜,那是因为我和你能够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记忆。
对于理性青年来说,相信“命中注定”的文艺青年只是一群不懂概率且痴心妄想的数学白痴,而知名的大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也曾在给侄子的回信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你真认为这女孩是你一生唯一最爱的话,那我以一位统计学家的身份告诉你,世界上两个唯一最爱的人,相遇的机会是零。茫茫人海,你们在有限的生命里面根本不可能遇见对方”。
现实中的相遇一点都不浪漫,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都只是在身边随便找一个相对合适的人就结婚了。
但现实中的爱情可以充满力量,比如《隐入尘烟》中的马有铁和曹贵英本是一对被各自家人嫌弃并随意凑合在一起的夫妻,他们的结合没有半点浪漫,有的也只是悲凉。
但他们成功将这副烂牌打成了好牌,在相互扶持和不断努力下,这对卑微的夫妻也慢慢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房子、田地、家畜等等,而他们俩的感情和相处方式还一度成为了被村中妇人羡慕的存在。
这才是真正有力量的爱情,这股力量甚至能强大到将“随意凑合”变成真正的“命中注定”。
文艺青年不懂这份来自真实的力量,也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有勇气去面对真实,因为真实会对他们的能力进行严峻拷问,需要独自去承担成败的代价。但“命中注定”不一样,那完全是他人对自己的救赎。
同时,也因为这份勇气的缺失,所以文艺青年还有着另外一个病---伤痛。
文艺青年相信爱情,痴迷命中注定,但同时他们又酷爱着“转瞬即逝”,而为了能够迎合这个趣味,文艺青年还会捣蛋出各种“物种隔离”,比如标题所示的“飞鸟与鱼”。
飞鸟是翱翔天际的生物,而鱼则深潜海底,它们在平常的时候彼此间不会有任何交集,而一旦交集那就是食物链的关系。但文艺青年就偏爱用他们来吟诗和编故事,还美其名曰“世界最遥远的距离”。
在我看来,《飞鸟与鱼》这部动画的制作人在这方面上是有点用力过度(病入膏肓)的。他不仅安排男主和女主这对跨越星际物种的情侣来印证这场悲剧,让他们在亲吻之后便彻底失去对方。他还让男女主制作了一盏孔明灯,让原本孤独的鲸鱼有了追逐的对象,当然,该对象在转瞬后就坠落海面烧成灰烬了。
还有渔船对鱿鱼的诱惑,鱿鱼在夜里会追逐渔船的灯照,但在靠近的时候也就会沦为人类的食物。
为什么文艺青年痴迷伤痛?美是一方面,爱而不得、爱而危险总能令人忧伤,而忧伤中又总是带有凄美底色的。
但更重要的还是缺少直面现实的勇气,他们没胆量去面对命中注定的爱情走下坡路的过程。于是文艺青年就总爱将悲情怪罪到“命运”,也总喜欢让爱情于最绚烂的时候(彼此接触的时候)就立即走向死亡,而且还能来上一番自我感动:我读懂了你,你探索了我,我们融为一体。彼此拥有,又彼此失去。
可以看到,伤痛主义的底色是“丧”的,它们可以被诠释得很美,但丧就是丧,除了留给文青自我感动外,是没有任何现实增益的。
但现实还有另外一个东西,那就是罗曼罗兰口中的那个“认清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英雄主义,而前面提到的《隐入尘烟》中的男女主角自然就是对英雄主义的最好诠释了。
但文艺青年不敢去窥探生活背后那残酷的真相,他们只敢蜷缩在美好的、纯洁的、神圣的理念当中,而这就是所谓的“悬浮高空”,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就只能让文青们自我感动,但对其他观众来说,就只能是“腻”和“空洞”了。
注意了,“腻”和“空洞”不是两个东西,而是因果关系。
因为文艺青年认定自己的理念高于现实,超越一切,所以他们会很自然的认为“只要将理念抛出,即可感动万物”,也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基本毫无故事可言、空有设定和理念说明的《飞鸟与鱼》。
导演说男女主人公的相遇是极低概率和值得珍惜的,所以就让女主说出且只让女主说出“我是一抹信号,你这里只是我无数随机产生的目的地之一”;
导演说男女主人公的相爱是命中注定的,所以就让他们在几幕极为日常的交互后爱上对方,并在亲吻后说出那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话语;
导演说他们的爱情是转瞬即逝是伤痛的,于是就有了物种隔离的设定。
在将近20分钟的剧情中,我是真感受不到任何的故事性,它就像是一部被阉割了“在B612星球以及星际旅行发生的一切事情,空余下小王子和飞行员在沙漠相遇的几幕场景”的《小王子》。
但拜托,没有了那些背景故事,只是单纯让小王子说出“成人是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等等,那这些道理又怎么能有说服力呢?也或者说,当这样一位满嘴说教的小孩突然在沙漠蹦出来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是值得仰慕的智者?还只是一位带点恐怖的中二愤青呢?
沉浸在自我感动中的文艺青年或许会选择前者,但对于尚存理性的我来说,那是真受不了这种刻奇造作了。
鲸鱼穿越时间中国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