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线无战事》的德军军服:电影忽略的细节是哪些?

更新日期:2023-02-01 17:11:02阅读:2051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近日,新版《西线无战事》引起网上的关注,电影依然是第一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和法军的激战。剧本设定是一战的中后期,德法两国士兵在被炸得寸草不生的污泥中混战。因此,即便是细节丰富的德军军服,恐怕也有许多方面被

近日,新版《西线无战事》引起网上的关注,电影依然是第一世界大战时期德军和法军的激战。

剧本设定是一战的中后期,德法两国士兵在被炸得寸草不生的污泥中混战。

因此,即便是细节丰富的德军军服,恐怕也有许多方面被观众和剧组忽略,大家找出来了吗?

军服领章

不知道观众们有没有意识到,电影里出现的德军除了将军佩戴着矢车菊样式的领章,其它军官和普通士兵都没有领章,而且军服领子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较大。

但是发掘一下历史资料就知道,一战德军的近卫军(禁卫军)、在一战中新成立的飞行部队以及殖民地的部分部队是有领章的。

而且理论上来说,德军普通部队的军人只要有财力定做,也可以在军服上加上领章。

一战时代德军的领章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普鲁士传统,那时候的普鲁士军队和欧洲各国类似,穿着色彩鲜艳的军服,他们每个团的军服衣领颜色不同,军上衣牙线,后摆和袖口也不同,以此来互相分辨。

一战爆发之初,德军近卫军(禁卫军)的领章是战前的样式,领章较长,尺寸覆盖整个衣领,几乎可以看作是17世纪那种华丽衣领的演化版。

战前样式

而随着战争的进行,领章继续演化,样式逐步变为我们较为熟悉的样子——类似于罗马柱的图案。下面是电影《例外》里展示的一战式样的德军领章。

一战结束后,德皇退位,德国行政权在魏玛成立所以称为魏玛共和国,1919年3月6日,德军全军开始佩戴领章,从此德军离大家熟悉的模样又进一步。

除此之外,《西线无战事》新版里对德军士兵军衔也没有明显的表现。

和某些西方国家一样,当时德军士兵和士官的军衔标志佩戴在军服的袖子上,肩章,更确切地来说是肩带——无军衔标识,上面写的是代表所属部队的数字和字母。

当时的士兵和士官军衔标志如下:

士兵和士官军衔

当然德军军衔在普通历史时期的含义是不同的,上图中的军衔标志从左到右依次粗略翻译为:

列兵、代理下士、下士、中士、上士。

按说电影里的主角与他的同学们刚入伍的时候是新兵不戴军衔标志,这也许情有可原。

但是到了电影的后半段,他们都算老兵了,难道连个列兵军衔也没有?他们的部队里一个士官也没有?

这不合理。

两枚帽徽

早在一战之前,德军就开始佩戴两枚帽徽,但这种样式的历史并不长。

1842年,普鲁士军队的帽徽开始,在帽墙上加上“黑-白-黑”的三色同心圆帽徽,这三个颜色正好和普鲁士国旗色相对应。

1867年起,普鲁士逐步通过各种方式统合德国各地的各种邦国,但大部分邦国招募的部队依然佩戴所属地的帽徽,而不是统一的普鲁士帽徽,如下:

各种帽徽

这种情况如果拿中国历史作比较,约等于司马昭的晋国统一三国之后,原东吴、蜀汉以及南蛮的军队依然使用原来的标志和名称,并且各自的军队以当地人为主。

这在中国春秋战国之后几乎是很难想象的,但这在欧洲是非常常见的现象。

比如电影里的主角所在的部队就是原萨克森王国的军队,因此帽墙上戴的是萨克森的帽徽,见上图第三排左起第三个标志。

主角的部队

1897年开始,德国为了纪念德皇威廉一世诞辰100周年,给所有部队配发了红-白-黑三色的同心圆的帽徽,这个帽徽象征着德国国旗的颜色。

这种帽徽佩戴在大檐帽和无檐帽的帽瓦上,在原有帽徽的上方,而尖顶盔则佩戴在右侧。

这样算起来,至1914年一战爆发,德军佩戴两枚帽徽的时间也就17年而已,时间并不长。

另外,德军预备役部队和地方卫队的帽徽有所不同,他们的帽墙上的那枚帽徽的正中央多一个曲臂铁十字(类似条顿十字)的标志,不过这也是普鲁士的老传统了,拿破仑时代就是如此。

尖顶盔

不知道有没有人奇怪,电影里的德军士兵为什么不戴尖顶盔,清一色地戴钢盔?

答案是尖顶盔看起来威风凛凛,其实根本不防弹,它是皮革做的,不是金属的。

德国最早的尖顶盔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1842年设计的,最初设计的尖顶盔高度较高,后来在1856年降低了高度,做了一些改进,外形才变成目前大家熟悉的样子。

步兵的尖顶盔是两片皮革制成,而军官的是三片。

军官的尖顶盔外层喷涂喷涂亮漆,所以乍一看像是金属的,帽徽和军帽一样,各个邦国并不相同,如上文所述,后来配发的统一帽徽佩戴在右侧。

步兵的尖顶盔通常带有盔罩,正前方写有所属部队的番号加以区别。

下图为军迷重演活动中所展示的德国尖顶盔。

注意尖顶盔正面的部队代号有红色的,也有绿色的。

有种说法认为一战爆发之后,德国用来书写代号的颜料紧缺,所以颜色从红色改成了绿色。

但是电影里,真的一点都没有表现,哪怕通过回忆的方式呢?

没有尖顶盔,对于老普鲁士贵族军官的形象刻画,显然差了一点意思。

其实电影里如果表现一下一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德国上下那种狂热的气氛,认为战争很快就会获胜的乐观估计,再对比一下战壕战的现实,非常具有讽刺意味。

当然新版《西线无战事》虽然在拍摄技术和器材上取得了进步,但是文戏和氛围塑造方面仅仅停留在反战这一层面上,对于细节的考虑差一些,也不足为奇。

关注 T34与虎式评论 (原网名 近卫步兵师),关注 军事

扩展阅读

西线无战事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