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27年的仇?冯小刚与王朔的恩怨纠缠,比他们作品更精彩

“冯小刚一直对我很好,我跟合作的导演里面,就属他给的钱多。”
如果王朔没有说这句话,或许冯小刚一直会背负“忘恩负义”的骂名。


冯小刚遇见王朔之前,一直是穷困潦倒的状态,各种寒酸词用在他身上都毫不为过。
虽然生活贫困,但冯小刚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那就是正儿八经的“北京人”身份。

论出生地,冯小刚要比王朔等“高级”的多,但论起经济实力,十个冯小刚也比不上一个王朔。
冯小刚出生地方是在胡同大杂院,并不是各种军属大院子弟,所以他跟“有钱人”三个字并不沾边。

父母靠体力吃饭的普通工人,家中还有一个姐姐,一家四口经常是入不敷出,吃了上顿没下顿。
在冯小刚7岁的时候,父亲又被外面的野花吸引走,没有父亲的帮衬,一家三口更是显得捉襟见肘。

那时候,冯小刚最大的“梦想”就是和隔壁的大院子弟成为好朋友。
他很羡慕这些“公子哥”的生活,但是因为身份上的悬殊差距,再加上他较为磕碜的长相,他很难融入这个圈子中。

当他穿着满身补丁的衣服走进大院时,迎来的不是嘲讽就是指指点点,强烈的反差让他内心极其自卑。
在这时候他就暗暗发誓,自己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要让这些人都对自己另眼相看。
当时社会流行一句话:“知识改变命运”。
冯小刚开始发奋图强,高中毕业后选择去参军,为的就是一口吃的。

到部队后,凭借自己的天赋,冯小刚当上了文工团的美工,每天帮助剧团搭布景、搬架子、画宣传报等等基本工作。
本以为他会有大好前程,奈何造化弄人。

1984年,冯小刚所在部队在精简整编中被裁撤,入伍7年的他“被迫”退伍转业。
之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建筑公司做宣传,恰巧这里正是郑晓龙的“地盘”。

在这里工作时,冯小刚很努力,脏活、累活没少干,为的就是能多结识大人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偶然的机会下,冯小刚与郑晓龙结识。
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冯小刚很快和郑晓龙成为好兄弟,在他的引荐下,冯小刚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

他的志向远不是进入体制内如此简单,他想要的是出人头地、发大财。
所以他一直跟着郑晓龙混,再加上嘴又甜,因此,郑晓龙对他很是器重,与王朔结识也是他牵的线搭的桥。

某次,郑晓龙在翻开杂志时,正巧读到王朔的小说《浮出海面》。
冯小刚见后就问:“这是谁写的,文笔不错啊,想必身份不一般”。
郑晓龙一脸自豪的回答:“哦,这啊,这是我兄弟王朔,我们一块在大院长大的”。
冯小刚听闻后直说:“能把他介绍给我认识一下吗,跟这种人物学习一下也有利于我们以后发展”。
郑晓龙很爽快就应下来了。

在去拜访王朔之前,冯小刚买来了他的《空中小姐》和《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细细拜读。
在见到王朔的时候,冯小刚的赞美之词犹如滔滔海水,“拼命”的向王朔诉说自己的崇拜,甚至还背出了书中的经典段落。


而王朔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恶心,怎么会有这么能拍马屁的人,而第二印象就是能说,太能说了。
王朔对这个人算不上喜欢,但绝对不是讨厌。
就这样,冯小刚搭上了王朔这位京圈文豪,也开启了自己的成名之路。

无论是财力、背景还是地位,王朔都甩冯小刚几条街。
但就算如此,王朔还是有比不上冯小刚的地方,那就是出生地。
王朔出生在南京,而冯小刚出生在北京,这样算下来,冯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

1958年出生的王朔家庭条件很好,父亲是部队高官,母亲是军医。
在还没有学会走路的时候,他就跟着爸妈搬到了北京海淀区的军区大院,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院子弟。

虽然当时的社会倡导人人平等,但是民间还是会把人分为三六九等。
而大院子弟就是站在塔尖的一部分人。
因为身份的特殊,王朔从小也是一个“纨绔子弟”,在学校中没少惹事。

写检查、请家长就是他的家常便饭,一篇检查就是五千字,洋洋洒洒。
这种异于普通人的文学天赋,其根源还是来自王朔的父亲。
他的父亲曾在军校中担任教导员,家中有一整面墙的藏书,酷爱读书的王朔并没有浪费如此资源。
年纪轻轻的他绝对算得上是饱读诗书。

高中毕业之后,王朔父亲送到海军部队里,在部队上的这几年,王朔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学天赋。
他写的短篇小说《等待》被刊登在了《解放军文艺》上。
三年后,从部队离开的王朔去到医药公司做销售,但这份工作有坑蒙拐骗的嫌疑,一怒之下他便离开此单位。

随即,他便和发小叶京干起了“倒爷”的买卖,把南方几块钱的东西放到北京买就几十块。
这个买卖做了没多久,王朔就被安上“投机倒把”罪名,他又回京搞起文学创作。

1985年,王朔凭借《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举成名,成为当时京圈中名极一时的新人。
自此,王朔的文学之路一发不可收,名与利也纷纷向他“袭来”。

而冯小刚结识王朔之后,不仅把马屁拍的十分巧妙,就连王朔的端茶倒水也是由他负责。

1987年,王朔的事业迎来巅峰,作品《顽主》、《枉然不供》等作品发表,他在文坛的地位愈加稳定。
到1988年,王朔更是不得了,他的《浮出海面》、《顽主》、《大喘气》等接连被改编成影视剧,这一年也被称为“王朔年”。
用王朔自己的话来说:“现在的中国电影,哥们儿平淌”。

也就是这时候,王朔有了成立影视公司的想法,因为他知道这个比小说来钱要快。
而彼时的冯小刚,在王朔的推荐下,也从一个美工做到了编剧的地位。

王朔拉着马未都、海岩、朱晓平等成立“海马影视创作中心”。
轰动一时的电视剧《渴望》,就是他们的作品。

1990年,一直跟在王朔身边的冯小刚,终于隆重登场 。

彼时,海马影视公司开始筹备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资金、演员、导演均已到位。
可就在开机的前一刻,剧本却不翼而飞,演员根本不知道台词是什么。
找遍办公室的各个角落,都没有发现这个剧本。

这个时候冯小刚主动站出来对王朔说:“我看过很多次剧本,可以凭记忆写出来”。
靠着他的“二手剧本”,《编辑部的故事》成功开机并完成拍摄。
王朔也很仗义,挥笔把冯小刚的名字写到编剧一栏。

经此一战后,王朔开始将冯小刚当做自己人,还引荐他做《北京人在纽约》的副导演。
王朔的这一通操作其实另有目的,那就是创办自己的影视公司。

和大院子弟创办的影视公司,一分钱要平分成好几份,而如果是自己的公司,挣钱的就全是自己的。
因为自己懒得去导演,所以他就开始培养冯小刚的导演才能为自己所用。
四年后,冯小刚的导演才能已炉火纯青,王朔便拉上他成立“好梦电影公司”。

王朔是董事长,冯小刚是二把手。
与此同时,王中军、王中磊兄弟也成立华谊,开始进军电影市场。
在“好梦”成立的这几年,王朔混的风生水起,他的很多小说被买走拍成电影。
跟在他身边的冯小刚,也顺势成为京圈中响当当的人物。

眼看着王朔的势力越来越强大,同行难免有些眼红。
写书卖不过他,拍电影卖不过他,拍电视剧又卖不过他。
他们开始联合举报王朔,说他的小说低俗,全国开始掀起批判王朔的风潮。
紧接着,好梦电影公司的作品开始遭到禁播、封杀。

为躲避这突如其来的批判,王朔不得不远走美国,留下冯小刚在国内给他“擦屁股”。
分别之时,冯小刚泪流满面,一方面是感慨自己的命运,自己以后该怎么办啊,一方面也是舍不得这位命中贵人。

虽然王朔远走国外,但他的作品还在。
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冯小刚开始摆脱王朔独自行动,他们的“决裂”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

1997年,冯小刚开始研究王朔的《你不是一个俗人》。
没多久,一部名为《甲方乙方》的电影便登上大荧幕,导演和编剧一栏的署名均为冯小刚。
然而,这部电影的原著就是《你不是一个俗人》。

这部电影先后投资总计370万,而票房却有三千多万。
而且还同时斩获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影片、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男主角、第2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凭借这部电影,冯小刚一夜之间成为大佬,再也不是别人口中“王朔的跟班小弟”。

一年后,王朔从美国回到国内。
这次回来,他十分低调,再也没有了大院子弟的身上的傲气。
事业上他也一落千丈,经济条件十分落魄,最困难时还是徐静蕾出手帮忙。

冯小刚在得知他的近况后,又因为《甲方乙方》署名的事情心里过意不去。
他拿出五万块钱派人送给王朔,对于这份嗟来之食他嗤之以鼻,连人带钱都轰了出去。

在后来的采访中,王朔也提及过此事。
他表示自己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加自己的名字,因为当时加上“王朔”两个字过不了审。
但是你冯小刚在电影上映时招呼也不打,现在还拿着钱来挖苦我,这就有点过分了。
看在曾经的面子上,王朔并没有状告他,只是和他划清界限而已。

此后,冯小刚又结识文豪刘震云,剧本问题根本不用发愁。
《手机》、《我不叫潘金莲》、《一句顶一万句》等等,都是在刘震云的协作下完成。

靠着这些作品,他也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贺岁片导演。
相对于冯小刚的辉煌,王朔就显得落魄很多,虽然他们的关系通过叶京有所缓解,但终究比不上以前称兄道弟之时。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相对于成名已久的王朔来说,冯小刚还是显得有些“稚嫩”。

2004年,冯小刚投资三千万拍摄《天下无贼》。
可因为电影男女主角都是“贼”,因此很难通过审核阶段。
在这种情况下,便有人提议找王朔帮忙。

冯小刚找来叶京做中间,三人在饭桌上推杯换盏之间,内心的矛盾也所松动。
王朔在看过剧本之后,大手一挥写下五个字:
“让女贼怀孕。”

经此改动,电影成功过审,女贼烧香拜佛的场景还成为电影的名场面。
冯小刚这时真正意识到,自己离不开王朔。
之后,他拼命的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为的就是王朔的才华。

王朔终究没能挡下冯小刚的“糖衣炮弹”,又给他写了《非诚勿扰2》和《私人订制》。
在此之后,他们再也没有合作过。

多年以后,冯小刚已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导演。
可依然有很多人在背后戳他的脊梁骨,说他忘恩负义,踩着朋友上位。

但就利益分配来说,冯小刚还是很仗义的,对于这一点王朔也很满意,要不然也不会有文章开篇的内容
可每当王朔被问和冯小刚的关系时,他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相互利用而已”。

想想二人27年的合作之路,他们在意的都无外乎一个“利”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个想要证明自己,一个想要出人头地,仅此而已。
然而,最后一个人成为郁郁不得志的大文豪,风范犹存,一个人成为资本的“傀儡”,鸡犬升天。

冯小刚电影王朔老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