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小妞电影,为什么《失恋33天》大胜《非常完美》?
要谈到国内爱情电影,有一部“以小胜大”的经典案例不可不提,那就是《失恋33天》。
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只有890万,但最后的票房却达到了3个多亿,大有复制当年《疯狂的石头》之势。
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部没有明星大咖、没有巨幅叙事的“小制作电影”,在2011年那个秋季电影档,前有《白蛇传说》和《画壁》的勇猛势头;后有《猩球崛起》、《铁甲钢拳》的激烈追逐,却竟然反客为主、全线突破,成为一匹杀出重围的黑马,无论票房还是口碑都双丰收,不得不说是值得记录的一笔。
但其实,鲜有人知道,《失恋33天》的成功,除了本身的优势之外,也离不开另一部作品在前面的铺垫、开路,那就是由章子怡担任制作人的《非常完美》。
《失恋33天》和《非常完美》制作方同为北京完美时空文化传播公司,《非常完美》在2009年上线,官方票房9000多万。虽然谈不上成绩很差,但除开制作成本,距离3个亿的《失恋33天》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更何况,《非常完美》豆瓣5.9的评分距离《失恋33天》豆瓣7.3的评分,也说明了两部电影口碑上的差距。
《失恋33天》最开始定的影片名是《非常完美2》,这也不难看出,制作方最开始,是要把《失恋33天》当做《非常完美》第二部来制作的,希望一以贯之,打造出以西方“小妞电影”为蓝本的国内爱情轻喜剧系列。
那么,既然如此,同为“小妞电影”,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两部电影的差距?大咖云集的《非常完美》为什么还赢不了小制作电影《失恋33天》?“小妞电影”在国内市场最重要的究竟是什么?今天,我将通过这两部影片的对比,谈谈这两部“师出同门”的同类型电影以及“小妞电影”的本土化胜利。
01 《非常完美》是典型的好莱坞式的产品,典型性与艺术性更强《非常完美》作为内地小妞电影的初次探索,虽然在票房和口碑上都不及后起之秀《失恋33天》,但实际上,《非常完美》的制作水准和电影性,相较于《失恋33天》要更高、更强。
①高饱和度的色彩对比营造出别样的梦境感
《非常完美》的色调,咋一看上去很普通,多看几眼就会发现其特别之处。
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饱和度非常高的暖色调,而且对比性非常强:强烈的红、饱满的绿直接冲击在一起。
照理说,这种对比强烈的色调会给人视觉上一种很不舒适的感觉,但是实际上却没有,反而产生出一种独有的温馨之感。
这是因为影片这种浓烈的色彩背后,同样暖色调的灯光得以大量运用,光影与色彩的交错辉映之间,画面给人一种与现实世界保持着距离的若即若离的梦幻感,具有独特魅力。
这样的色彩运用应该说是借鉴了法国电影《天使爱美丽》。导演让·皮埃尔热内在这部影片里将色彩作为一种电影语言进行充分展示,同样如油画般的高饱和度的色彩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主人公略显夸张的性格。
艺术源于生活,但永远高于生活。
相较于《失恋33天》平淡的色彩表现,《非常完美》营造出了一个更具有艺术性的故事框架,用这种明亮又和谐的色彩基调,将观众带入了另一种如梦似幻的境界。也正是这种不真实的感觉,给影片增添了多一分的灵动与生机。
《非常完美》的画面色彩对比强烈
②完整的叙事和结构,是典型的好莱坞式产品
作为一部商业片,如何“套路化”地讲好一个故事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好的叙事节奏?好的叙事节奏,就是“起、承、转、合”各自其职、详略得当,把一个故事完整地讲完。
这就类似于我们小时候写作文,很多人都看不上老师要求的最基本的写作文的结构,认为那是八股文。可是,在没有能力行文如流水的前提下,能把“八股文”写好,也是一种能力。
导演金依萌自己表示,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机制已经渗透到她的思维里,因而《非常完美》在节奏上轻松明快,在叙事上也足够商业化,主旨明确、条理清晰,一路围绕着“打怪升级”的逻辑进行,张弛有度。
相比较而言,《失恋33天》在这一点上略有欠缺。
虽然整体的逻辑是明确的,但是在叙事上却缺乏核心的矛盾冲突。因而,部分情节的转变显得很是跳脱,缺乏故事性,人物性格也比较单一,不够饱满——女主角前一秒还在为爱寻死觅活、无理取闹的,后面突然开始意味深长地教育别人什么是爱情,这显然不够让人信服。
影片最后,想借一对老年夫妻之口来表达爱的真谛,虽然很感人,但是同样也凸显了影片结构较松散的缺点,不免有“硬凑”之嫌。
③《失恋33天》的电视剧式拍摄,削弱了电影的魅力
导演滕华弢无疑是个好的电视剧导演,《双面胶》、《裸婚时代》均出自他手。但可惜的是,导演导出来的仍然是一部带有浓厚电视剧色彩的电影。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旁白的大量运用。电影依靠的是镜头语言,而电视剧依靠的是对话。
《失恋33天》采用了大量的旁白,这在电影拍摄上是很不常用的。因为旁白的大量运用也就是意味着影片叙事能力和人物刻画的薄弱,因为没办法讲好一个故事,只能借助旁白来让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其次就是对白。《失恋33天》对对白也是非常依赖,故事情节完全靠对话推动,而不是依靠镜头语言来进行。虽然这样容易产生不少让观众大笑的金句,但实际上这种金句的产生是脱离了电影本身的语境的。
可以说,这部电影被拍成了一部导演擅长的短时间的电视剧,影片的成功已经跟其是不是一部电影没有本质联系了,与此同时,它也失去了电影本身的魅力——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为什么要去看电影而不是电视剧呢?
从这一点上看,《非常完美》明显要高出《失恋33天》,虽然谈不上有多高明,但至少在情节、叙事、表现手法上,完整而且成熟。更何况《非常完美》还在画面色彩、空间运用(苏菲幻想情敌被自己砍)等方面有着自己独有的表现与思考,即使是通过对经典影片的借鉴,也看出了其在电影艺术上的追求。
02 《失恋33天》为什么压倒性胜过《非常完美》?既然单纯从影片的角度,《非常完美》的表现要强过《失恋33天》,那么,最终呈现的结果,《失恋33天》为什么会压倒性胜过《非常完美》?
①剧本的群众基础是影片成功的基石
剧本是一部电影获得成功的基础。《非常完美》虽然呈现了一个能够自圆其说,逻辑清晰、完整的故事,但是它的整体思维模式仍然是“好莱坞”式的,缺乏的就是那么一点点面向普罗大众的“亲切感”,没有击中观众的“痛点”。
而《失恋33天》的故事,本来就来源于网络。作者鲍鲸鲸在网上发帖的时候,就已经得到了数千万网友在线围观直播,出版面世后,短短几个月,销量就超过11万册,三次加印仍供不应求。
换言之,《失恋33天》本身就是一个IP,是一个有着强大群众基础的故事,电影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再度创作,某种程度上,是在“为群众发声”。
更重要的是,影片的群众基础不仅仅来源于原著,更在于对当下年轻人感情生活的敏锐察觉与把握,它真实、准确、贴近生活。
《非常完美》的核心主线是“女主化身复仇女神”的桥段,好看是好看,但终归跟普罗大众隔了一层,毕竟现实生活中这么一波三折,纯粹为了情感复仇的例子极其少;
而“失恋”,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过刻骨铭心的经历:那些在失去与得到之间的纠结、那些悔不当初的懊丧、那些重新找回自己的振作,都是影片直击人心的成功之处。
②更接地气的特点让影片与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前面说过,“小妞电影”一般都有都市化的生活背景,可是“都市化”并不一定意味着“高端化”。都市里面有从不为钱发愁的富家贵公子,但更多的,是那些忙忙碌碌讨生活的普通人。
《非常完美》里面没有明显的地域痕迹,让人看不出在哪个城市。但是,那些没有小区概念的复古临街公寓,奇装异服的化装舞会,还有只需要白日做梦、从不加班的漫画家、摄影师……处处都在影射着这是一个离我们很遥远的城市。
正所谓“美人如花隔云端”,影片刻意营造出来的梦境感给了观众视觉上的惊喜,可惜却在故事上也成为了另一个“美梦”。
《非常》里面的生活也非常遥远
《失恋33天》的“都市化”是真实的、琐碎的。
男女主人公终于不再是站在摩天大楼里喝咖啡、手握上百万合同的“都市人”;终于不再是情感利落、拿得起放得下的“都市人”;他们跻身在一个小小婚庆公司里辛辛苦苦打着工,要忍受客户的挑剔、忍受没日没夜的加班;他们失恋了,没有足够的能力华丽转身,短时间内开启自己的新生活,而是纠结、痛苦、想挽留、不想失去……这样的“都市”才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都市”,才是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们最真实的模样。
③不落俗套的设计体现了影片带来的反思与成长
除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接地气”的特点,《失恋33天》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能让它在众多爱情轻喜剧影片当中脱颖而出,那就是影片对人物塑造的不落俗套,对自我的反思与成长。
一般来说,这种以女性为主体的爱情轻喜剧容易将女主塑造得过于“完美”:她们美好、单纯、看不惯世俗现实;在感情上遭受的创伤,通常都是男友的不忠诚或者势利造成的,跟自己丝毫没有关系,《非常完美》也同样没能跳出这个套路。
自我反思的黄小仙
但是《失恋33天》里的黄小仙不一样,电影给了她美好一面的同时,也暴露了她的缺点,甚至可以说是恋爱中女性的一个普遍现象——自尊大于天,永远站在原地不动的黄小仙,耗尽了男友的全部热情和耐心。
女性开始反思这种被舆论挟裹的“女性要在爱情里当公主”的论调是否正确,一段感情的失败,终究两个人都有原因,这样的道理终于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让观众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其次就是王小贱。兰花指、爱补妆、牙尖嘴利不饶人,粗一看,王小贱也是导演们最经常采用的套路化人物形象。
可是看到后面,王小贱和黄小仙前男友一对比——前男友形象高大,可是却有着一颗软弱、不敢直面问题的内心;王小贱外表“娘娘腔”,内心却是真男人,敢于为朋友出头,敢于正视爱情。
这才是模式化的人物形象的真正的内心世界,也是影片反“套路化”的精彩之所在。影片用这些不落俗套的设计,展现了对每一个人物最真诚的理解,也带来了关于自我的反思。
内心真男人的王小贱
03 国内“小妞电影”成败的关键点在于本土化全面对比过《非常完美》和《失恋33天》之后,我们能发现,前者带着地地道道好莱坞气质,是流水线作业模式下的合格产品;而后者则“入乡随俗”,做了大量的符合国内观众审美情趣的“接地气”的改变。
同为“小妞电影”,《失恋33天》能大胜《非常完美》,本质上,是小妞电影的本土化胜利。
小妞电影的讲述主体是女性,它主要面对的也是女性观众,因此,如何讲好一个关于女性的故事,如何把这个故事的主旨恰到好处地击中女性观众的内心,就是决定这样一部电影的关键因素。
国外的《欲望都市》、《穿PRADA的女王》、《公主日记》、《我最好朋友的婚礼》等,突出了最符合西方社会的“个人主义”精神内核,强调的是女性们的个人选择和自我表达;
在香港,以《瘦身男女》、《嫁个有钱人》等郑秀文早期作品为代表的电影,也是完美地突出了“港女”特色。
郑秀文本身就是香港人最爱的女明星之一,是香港精神的代表。她在影片当中表现出的倔强、不服输、独立自主的特点正好与众多的香港女星产生了共鸣;
内地此前是没有什么这样类型的影片的,第一次有意识、有“预谋”地去刻意制作一部小妞电影,大概就是从《非常完美》开始。
而《失恋33天》的大获全胜,也更加说明了影片在情感上与普罗大众的合拍有多么重要。
而内地的“草根精神”是一种全民精神,也更符合万千普通人生活轨迹,疾风中的劲草,即使缺少雨露和阳光的滋润,也一样有着永远蓬勃的生命力。
电视剧失恋3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