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东方》:失之于口音,败之于加戏,要不然会更好看
电视剧《破晓东方》播出以来,观众对张嘉益饰演的陈老总和刘涛饰演的纪南音多有微词,甚至有因此弃剧的。
小编也是站在唱衰之列的,就是因为张嘉益演的陈老总不带感,与心目中的陈老总形象怎么也联系不起来。
有的观众更是极端,因为有刘涛的出演直接弃剧,有时想想刘涛也真够悲催的,不知哪里得罪了广大观众,咋就这么不招人待见呢。
不怕各位笑话,我是一边唱衰,一边追剧。因为我对上海解放的印象还停留在老电影《战上海》上。
至今一想到电影里的台词“我是汤司令的人”,就能回忆起许多童年时的小伙伴。
记忆里只知道战上海难,建上海更难,但是只是概念化的,没有形成具体的内容。
《破晓东方》的播出正好为我补上了这一课。可是张嘉益饰演的陈老总一出场,就先入为主地让我陷入怎么也爱不起来,又不忍放弃的境地。
加之刘涛所饰演的纪南音身上附着的光环太多,有点失真,在因刘涛而弃剧所带起的节奏下,我也是怎么看刘涛都觉得别扭。
演员对一部剧来讲太重要了,第一印象如果打了折扣,恐怕用成倍的演技也难以弥补。
难道是被唱衰的张嘉益演技不好吗?难道是被嫌弃的刘涛形象不佳吗?我想都不是。
作为一名导演来讲,高希希肯定知道张嘉益在外形上与陈老总相差太大,就是在高超的化妆技术下,也难以掩盖张嘉益在身形步态上的痼癖毛病。
毛遂自荐也好,大胆使用也罢,我想都是高希希的一次破天荒式的大胆尝试。在这一点上看,高希希还是勇气可嘉。
他希望张嘉益能通过扎实的演技来将陈老总的形象加工得更加立体丰满,突破以往艺术形象的窠臼。
像刘涛就更好理解了,也许在高希希心中,刘涛能够很好地贯彻理解导演的意图,况且还有以往的合作基础,用起来也顺手些。
像在剧中饰演潜伏特务潘立忍的演员于滨,就经常出现在高希希的影视作品中,俗话说:“人熟为宝”嘛。
像张嘉益的表弟姬他在剧中也出演了首鼠两端的资本家林秉良。
可以说姬他、孙浩与张嘉益是铁三角的关系,但凡有张嘉益主演的电视剧,都能看到他们俩。这次在《破晓东方》中,孙浩没有出演角色实属意外。
抛开这些因素不说,单就剧情而言还是充满张力的。该剧在历史氛围的营造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特别是表现处在黎明前至黑至暗时刻的上海时,有很多细节都是很有新意的。
该剧在战上海阶段的表现手法上,主要突出了历史的沉重感和历史的厚度。
而在建上海的表现手法上,则强化了各种矛盾的冲突,虽然由军事转到了经济战场,但是“两白一黑”之战远比军事战场要复杂得多。
数百万计的上海百姓的生死存亡要比之军事战场上的你死我活还要惨烈。
有些事情甚至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任何经验可借鉴。可以说,在管理上海所积累的经验,就是后来全国管理城市的范本。
全剧在展现这一段历史上,不但有大开大合的气势,还有细腻温情的一面,把特定历史中遇到的特定问题淋漓尽致地摆在观众眼前,能产生很强的代入感。
尽管张嘉益在外形上明显吃亏,有点准翻车的意味,但是在演技上还是用心尽力的。
把一名指挥千军万马的名将所应有的气度、格局和能够压倒一切困难的气势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在剧中,陈老总与投机商人赵丰年对话的桥段,被张嘉益演绎得极具震撼力。
面对经济战场上的劲敌,张嘉益在眼神上有着对反动势力的坚毅和狠绝,更有对敌人发自内心的蔑视。
他在手势上无比的霸气和自信,一种久居上位者的威压扑面而来。这一节让观众看起来十分解气、过瘾。
而在几场陈老总与群众和各界人士的对话中,又展现出了长者的风度和如沐春风的一面。两种情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人物顿时丰满起来。
可是张嘉益凭借这样扎实的演技还是没有征服观众,究其原因还是亏在了外形和台词上。
特别是在台词上,很多细心的观众都会发现,剧中张嘉益的台词基本上都对不上口型,难道是后期配音的毛病吗?
起初我也认为是后期配音在制作上存在的问题。可是,当我看到最早版本的官方宣传片时才恍然大悟。
原来在该剧播出前的版本中,张嘉益饰演的陈老总是操着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的。
这样就能掩盖在外形上的不足,毕竟台词上的精心刻画也是一种艺术加工手段。
在不到一分钟的预告片里,四川口音的张嘉益能与陈老总的形象产生很强的契合度,更加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比播出的普通话版本要强百套。
也许是高希希考虑到剧中的其他特型演员都是说普通话的缘故吧,如果只让陈老总一个人说方言可能会显得突兀了一些。
基于这此考虑,在决定定档播出时,使用了普通话版本。岂不知,这个折中的方案一下子让张嘉益饰演的陈老总失去了特有的光彩,造成了演员与角色两层皮的问题。
所以说张嘉益失之于口音上,与演技无关。至于刘涛,更是显而易见,存在强立人设的问题。
刘涛饰演的纪南音在剧中可谓满身光环,集南洋富商的女儿,起义将领的亲侄女,资本家的表妹,陈老总身边不可或缺的经济专家于一身。
搁在现在来讲,纪南音就是有背景、有实力、有关系的超级牛人,就算这些人设在戏剧中都是可以存在的,可是总要有一个可信度在里面吧。
纪南音不只人设五彩斑斓,在剧情上更是无处不在,有时是不务正业,就为了时刻体现她的重要性。
说服敌对阵营将领有她,事急从权刻萝卜章有她,应对突发事件有她,协调紧俏物资还有她。
总之,不该出面的事情里有她,不该出现的场合里还有她,简直像穆桂英一样阵阵落不下。
就是这样毫无原由的加戏,刘涛还是没有得到观众的认可,是演技不好吗?不是。
主要是刘涛在剧外的不务正业给观众造成了反感,引起了集体抵制的结果。
不管什么戏,只要刘涛一出现,观众就能想到净水器和奶粉广告中的宝妈或者在各档综艺节目中大出风头的形象,精力很难集中到她所饰演的角色上。
这是作为一名演员最大的悲哀。所以说,刘涛败之于戏份太重和不务正业上。
如果播出时采用张嘉益的四川口音,再把刘涛的戏份进行合理删减,我相信该剧不至于如此的不堪,也会收获观众更多的鲜花和掌声。
以上为刚柔经史原创作品,将持续输出更多优质文章,期待您的长期关注与支持。
刘涛张嘉译破晓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