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梦之家》:导演献给自己的一部电影,仅此而已
《造梦之家》是一部半自传电影,讲述了斯皮尔伯格第一次跟电影相遇,又是如何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与相机、导摄结缘,步入好莱坞演艺圈子的前20岁生活。看的时候非常享受,但由于个人性质很强烈,整个叙事显得非常散,看完雁过无痕,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人生中哪个情节对他最重要,有点流水账的意思了。这是导演献给自己而拍的一部电影,仅此而已。
影片基于斯皮尔伯格的人生经历展开讲述,主要聚焦男主角的成长时期,以及他和父母的关系。主角和斯皮尔伯格一样住在亚利桑那州凤凰城。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斯皮尔伯格住在凤凰城,他在面对反犹太主义的同时,也在用父亲的8毫米摄像机拍摄家庭电影和冒险电影。高中时期斯皮尔伯格一家搬到了加州,后来父母离婚,他和父亲一起居住,与父亲的紧张关系也成为他打造《铁钩船长》《侏罗纪公园》《林肯》《猫鼠游戏》等电影的灵感...
整部影片讲述了导演7至18岁的化身男孩和家人们的故事,从爱电影到踏上制作之路,爱好变职业成为电影人的十年过程,不只是过去和私人感情,而是对整个电影业好莱坞的现状思考、对行业未来的忧虑。借家庭变故父母破裂令男孩成长,痛苦和困境使人成熟,对应疫情重创影视产业企业关闭项目停摆等困难,如何恢复和面对是老斯的思考重心,答案也显而易见但极难达到。疫情下很多人已放弃电影、离开不再关注,而导演/男孩反是有爱又坚守不离不弃之人,用一生去爱并以爱为动力前行,努力过程既孤独又艰巨,还要付出巨大代价,导演相当于前人,以己为鉴启发后人。
“造梦之家”并不造梦,略有些惊奇的是,斯皮尔伯格讲述的是梦一次又一次在与现实的同行和夹击中背叛自己的故事。最钟爱的媒介记下了分崩离析的种子,每一次首映都带着额外的愁绪。电影究竟重不重要?一点也不重要,因为在生活的洪流面前它什么也不是。但又好像没有更重要的事了,因为如果连它也失去了,那我们或许确实什么也没有了。驱使我们重新相信梦想的其实并非激情,而是绝望。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婷婷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这是非常私人化的影像记录,认真、纯真又充满热情。电影就是这样一门艺术,电影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电影中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美妙。这不仅仅是献给电影的作品,也是斯导献给自己献给影迷们的作品。很多人说电影太平淡,我觉得这就是童年的往事;很多人说电影中的男主一切都太顺遂,我觉得这就是童年少年的滤镜,也或许只有顺遂的青少年时光,才能让导演拍出《E.T》《侏罗纪公园》这种充满想象力和童趣的电影吧。
整部影片非常动人也非常真诚,电影的每一帧都渗透着导演非常浓烈的私人感情,或是欢乐或是悲伤,那些关于成长的伤痛,关于梦想的坚持,都是一份美好的回忆,多少人的导演梦都始于一台 8mm的摄影机,看着男主角拿摄影机拍家庭录像,在老式的剪辑机上剪片子,我和湖南企发文化的李同学都太喜欢那种感觉了,能把一个爱好变成职业并最终变成毕生的追求是件多么让人羡慕的事!
这不仅是写给电影的情书,更是把电影写进了生命,就像对电影理解和情感成长的一次双重曝光:从无忧无虑享受造梦的奇思妙想,到被电影所揭露的真相刺痛并逃避,最后接受生活的复杂性,学会不加预设地拥抱摄影机前开放性的“真实”。时至今日,老斯在影像的处理中依然贯彻着这种柔软的直觉,而站在他现在的位置回望,这一切又都像是他留给后来人的经验与期许:生活要“跟着感觉走”,电影亦然。地平线下落的瞬间,也是未来无限奇迹的起点。
伯格造梦之家
奥斯卡颁奖礼的大热门,《造梦之…
这不是送给电影的一封情书,而是…
斯皮尔伯格《造梦之家》影展版海…
1905电影网讯 史蒂文·斯皮尔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