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了20多天后,前央视主持人赵普报平安:我阳过了,也阳康了
2022年12月22日,前央视主持人赵普发声报平安,称自己阳过了,也阳康了。
赵普有日子没有跟在网络上发声了,上一次公开露面还要追溯到11月末,在消失的20多天里,他究竟在忙什么?
赵普在长达三分钟的视频里,没有跟网友细说自己在这段时间里究竟在干什么,只简单用一句“在家闲的时间多了,看书时间就多了”一笔带过。
他分享了一首诗,来自诺奖获得者、美籍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的短诗《礼物》,里面这样写道。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赵普也说不清楚为什么,脑子里突然冒出来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很喜欢,也将它送给所有关心自己的网友,一起共勉。
他用米沃什的这首《礼物》代表自己的彼时的心境,实际上是有深层含义的。作者米沃什生于立陶宛,后加入美国国籍,他的一生经历了漫长的漂泊和最黑暗的动荡,他作为一个人在面对整个时代时是无能为力的,于是将所有的思考都写进了诗歌里,试图唤醒所有人的良知。
这首《礼物》就是这种环境下创作的诗歌,隐晦描写了诗人在那个世界里的遭遇,却也没有丢掉希望,最终自我觉醒,将所有的往事放在,达到超脱之境。
这是一首诞生于黑夜却满怀希望的诗歌,正好符合赵普的心境。
一个月前,赵普跟最广大的网友一样,都正在经历一些灰暗的时刻,在大多数名人选择沉默的时候,他选择站出来发声,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乱象公之于众,并对此发表了看法,最终的结果就是“消失了20多天”。
在这20多天的时间里,大量网友在他的评论区留言,他也收到了很多网友的私信关心,他看到这些留言后表示很感动,也很感慨,感觉做的一切都值了。
他还表示,他也曾感到害怕,也曾为五斗米折腰,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广大网友们心目中的“英雄”,只是做了一个人、一个媒体人该坚守的底线。不光是他,所有评论转发的网友也都是这份事业的共有者。
最后,赵普表示今后会更加珍惜难得的发声渠道,把自己该做的做到位。
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在某些社交平台的账号依然处于被禁言的状态,他还能够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已实属不易。
行业内有这样一种说法,在某些时候,一个有一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突然消失,其实这对他来说也算是一种保护,是为了让他避开最危险的时刻,使他更长久地为人们谋福利。
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做法,可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任何时候都需要勇敢的人,甚至可以忽略一定的“结果好坏”,我们尤其需要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只有撇开道德善恶,给予开创者一定的宽容,才能正视另一种可能,还人们更多选择空间。
媒体人不因言获罪,这是真正的民主。
在这个全民人均一部手机的年代,媒体的概念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就像赵普说的:“每一个点赞转发评论,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人,都代表了一种声音。”
换言之,当一个事件自发生之日起,它就属于公众了,它会被迅速搬到台面上来,被不同的人以不同角度评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每个人都可以给出合理的看法和推断,每个人都是这起事件最后的落脚者。
媒体的概念已经极大扩展了,不再局限于每个人或某个群体,所有人都具备信息共享权,但是每个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却是不尽相同的。
有人是信息的传播者,他不具备主观属性,只扮演话筒的角色;有人是信息的拥有者,他具有决定信息真伪的权限;有人是信息的裁决者,具有给信息定性的权威性;大部分人都属于信息的参与者,他们负责从信息中总结教训,并督促装载信息的列车回到正轨。
赵普在辞去主持人职位后,显然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中的一员,他的视角跟所有老百姓是一样的,发出来的声音也最能代表同类群体。
我们必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是否只有降低视角,才能看清楚事情的本源,才能够发出真正代表普通老百姓的声音?
这是每个媒体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想要恪守媒体人的职责,就必须要抛开所在体系的属性,可一旦抛开了这些,也就不具备了媒体人的权限,他的声音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了。
最起码赵普本身开创了一个案例,他辞掉了工作,连记者证都没有,可他依然在坚守一个媒体人的操守。
央视赵普主持人平安
平安演唱碳中和博览会主题曲《祝…
6月11日至14日,上海国际碳中和…
《保你平安》,一部喜剧,带来的…
《保你平安》这部电影,虽说没有…
黑粉道歉!柯以敏的一句“警局有…
柯以敏是一位马来西亚华裔女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