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中年成名的男演员,有实力不怕蒙尘,狠狠地打了小鲜肉的脸
娱乐圈里从不缺乏对童星的关注,有一句古话叫“出名要趁早”。
大家津津乐道的讨论着哪个哪个童星长惨了,哪个哪个小鲜肉又犯事了。
亦或者是夸赞一些老戏骨的演技优秀,可偏偏像落掉一个年龄段一样。
他们在年轻时不被注意,没有赶上“靠脸吃饭”的快车。
不得不珠玉蒙尘,沉浮多年,终于能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实力,一点点的将自己的身上的灰尘拂下。
轻描淡写地来一句:“嗨,都过去了。”
这是成功了以后才能有的淡雅,可殊不知,在无人问津的几十年中,他们又是通过什么熬下来的。
刘奕君他出生于1970年,是陕西西安人。
父母都是科研工作者,从小就对刘奕君的要求很高,并且寄予厚望。
好在他的学习成绩没有给父母丢脸,学习好的孩子总是让人舒心的。
于是他的童年过得轻松又自在,学习上搞好了,生活上父母自然都顺着他的意。
经常带着他去放松,骑着自行车去家附近的西安电影制片厂看露天电影。
这一看,就给刘奕君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直到17岁时,他叛逆的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一意孤行的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表演系,差点就和家里断绝关系。
既然阻止不了孩子,就不如支持他。
父亲带着他拜进了老艺术家曲国强的门下,和张嘉译一起成为了师兄弟,为大学冲刺。
1987年,如愿的兄弟二人走进了北京。
同班的还有王全安、张子健、管虎、钱雁秋等人。
刘奕君不如其他人一样大胆自信,他总是十分腼腆地低着头。
只有在演戏时,才会爆发出暗藏的能量,有一种让老师震惊的反差魅力。
大一时,就有人介绍着刘奕君拍了一部《女贼》。
年纪轻轻的他就当上了男主角,和他搭戏的都是方舒、邓婕、张晓敏,个个都是响当当的人物。
正当刘奕君觉得幸福来的这么突然的时候,意外也来的很突然。
电影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过审,成为了压箱底之作。
灰都快落到的比他高了,还是播不出去。
刘奕君知道,自己的处女作就这么的凉凉了,空留给他满肚子的遗憾。
不过大二的时候,他熬了四轮面试,终于从几万个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成了《落山风》的男主角,和他搭戏的是已经是百花奖最佳女主的大宋佳。
刘奕君血气方刚的在片场,不知什么原因和大宋佳吵了起来。
第二天就被通知可以滚回学校了,刘奕君一脸震惊。
也是这一个举动,让他今后的数十年里变得寂寂无名。
他从西安电影场的抄表员,到宁波电视台的电视剧导演,再到靠老同学管虎帮衬谋了一个电影副导的职务。
一共经历了10年,知道他30岁的时候,才出演了第一部电视剧《人鬼情缘》。
好不容易凭借着这部电视剧让大家都注意到了他的实力,才在那年又再次接下《生死兄弟情》。
拿下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奖项,第18届金鹰奖最佳男演员提名,但仅仅也只是提名。
从那以后刘奕君的资源才渐渐好起来,《大染坊》、《摩登家庭》、《绝密押运》等等。
可即便出演,也始终是不温不火的人气。
真正让他火起来的,是2014年的《父母爱情》和《北平无战事》。
狠狠地用演技征服观众的刘奕君,那年已经44岁。
一年后的《伪装者》,凭借着心狠手辣、生性多疑的军统特工王天风彻底成名。
从那时起的很多电视剧就都有了他的身影,《琅琊榜》、《温州两家人》、《芈月传》、《外科风云》等等。
这个成名,刘奕君等了太久太久。
有人说当初他没戏拍是因为得罪了如日中天的宋佳,从而被封杀。
也有人说是宋佳看中了年轻的刘奕君,想要潜规则他被拒绝,从而恼羞成怒导致的后果。
不过这些陈年旧事对于刘奕君来说,早已不在乎了。
他不问世事,只管努力,终究得来的好结果。
更能让他在娱乐圈站稳脚跟,近日播出的《扫黑风暴》中,出色的演技让多少人直呼过瘾。
而中年成名的不止他一人,还有他的难兄难弟。
张嘉译张嘉译在大二时也经历了和刘奕君同样的事情,明明是靠自己实力当选的男主角。
合同都签好了,却在临开拍前被别人横插一脚,替换掉了。
张嘉译摸着自己为了电影而剃的板寸,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
他同样回到了西安电影制片厂,龙套一跑就是9年。
在各大电视剧里你都能看见他的身影,可就是叫不上来名字。
走在大街上,经常被人问:“唉,你是不是……是不是……那个谁谁谁来着?”
一开始张嘉译还能特主动热情的介绍自己:“你好,我叫张嘉译。”
到后来这种事情层出不穷,烦的他一有人来问就说:“没错,我是胡军。”
多年以后,张嘉译还笑着说,胡军的早期粉丝都是他给累积的。
到了30的张嘉译觉得不能再这么蹉跎下去了,好男儿志在四方。
上北京!
那肯定有好机会!
张嘉译顺利成了北漂一族,住地下室,吃馒头配咸菜,这都是他的日常。
一顿三餐靠闻别人家的饭香味,来幻想自己吃到嘴里的也是这样。
在北京辗转了4年,对待每一个角色他都是细心揣摩,用心感受。
不管戏份多少,他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分。
演技不断磨炼的厚实、瓷实了下来,可是身上的老实憨厚却没有被磨下去。
导致别人想行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嘉译这个老实人。
有人跟他说,北京有套房子在特价,只要掏2万块钱就能拿到钥匙,特别值当。
张嘉译想了想,确实不错。
他奋斗了这么多年,用积蓄买个房子也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爽快地就把钱给了朋友,可是等到拿到钥匙后就傻眼了。
开发商告诉他必须要在半年内再交17万,这个房子才是真正属于他的。
要不然别说房子,他一开始2万块也是打水漂,拿不回来了。
可是2万块钱就已经是他的全部家当了,想要凑够17万就只能拼命赚钱。
张嘉译哪还顾得上装修,紧赶慢赶得出去拍戏。
但他即便凑钱,也非常的有职业操守。坚持不用武替,全程自己上场。
有些磕磕碰碰都是常有的事,那时的张嘉译已经34岁。
他有遗传性的“强直性脊柱炎”的毛病,正处在突发期。
每天回到休息的地方,都需要用热水冲开整个后背,要不然他就连腰都直不起来。
只要睡一觉,腰立马就变硬了,依旧需要重新用热水冲开。
张嘉译记得特别清楚,直到最后,这17万他依然没有筹到。
为了不让之前的两万块打水漂,他只能低三下四的去求之前坑过他的朋友借钱。
也许是不好意思,朋友替他付了一半,这次债款张嘉译还了5年。
好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几年后的北京房价疯长,拥有房子的张嘉译成了赢家。
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
命运亏待了你,同样也会在另一段时间厚待你。
2009年,张嘉译出演电视剧《蜗居》中的“宋思明”一角,彻底火遍大江南北。
那时的他已经39岁。
“一夜成名”更像是个贬义词,它把张嘉译这么多年做出的努力全用一个机遇来代替。
殊不知,要想抓住机遇,也是需要可以与之对应的雄厚实力才可以。
陈道明评价张嘉译:
“他的外形条件,在男演员中不占任何优势,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喜欢的男神,都是靠后天的努力。”
这话不假,只要是和张嘉译合作过得演员,都会用“戏疯子”来概括他。
在拍摄《白鹿原》时,仅仅为了一个镜头、一个细节,他都能和导演吵的不可开交。
让其他和他相熟的演员在私下偷偷拉他:“你干嘛啊,也太吓人了。”
张嘉译20年的沉寂换来的回报,让无数人感慨: 他配!
但也因为对工作的专注,导致他的强直性脊柱炎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这个病本就不可治愈,需要小心翼翼地养着。
张嘉译的拼命让医生看了都心惊胆战。
2017年,他在拍戏时不小心从楼梯上滚下去。
为了不停工,张嘉译硬生生的用一天三顿止疼片把这部戏熬了过来。
直到杀青才敢上医院,回家的时候连腰都直不起来。
被医生确诊为脊柱弯曲变形,健康情况十分严峻。
因为脊椎的问题,导致张嘉译面临着瘫痪、站不起来的风险。
他发病时,整个人在床板上又捶又抓,无助的连眼泪都流不下来。
甚至还想过自己瘫痪的事情,特地嘱咐妻子,当他去世后一定要好好生活。
妻子王海燕摇着头不肯,每天悉心照顾,不停地为他的双腿按摩。
到了出院的时候,张嘉译因为腿部尚未恢复,走路仍然晃晃悠悠。
可还有网友认为是他为了耍帅走的“张嘉译步”,更有甚者因为他的走路姿势而嘲讽他。
如今的张嘉译被誉为“国民爸爸”,很少接戏。
就算进组,妻子王海燕也是寸步不离地跟着他、守着他。
现已经51岁的张嘉译尽可能的回归生活,从成名到息影,时间短暂的让人唏嘘不已。
但他曾参演的每一部电影、电视剧,都仍被大众喜爱。
也希望观众的喜爱能化成点点力量,变成动力支持他继续走下去。
大家一直期待着健康的张嘉译重展雄风。
于和伟于和伟出生时就很惨淡,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他作为最小的那个得到了最多的照顾。
父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独留母亲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
9个孩子的负担过重,于和伟小时候几乎没有见过母亲在家。
一直都是靠着哥哥姐姐们带,他和长姐的女儿一起长大,甚至一起喝着长姐的奶水。
穷苦的孩子早当家。
于和伟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偶然间他碰到了话剧团招人。
便拼了命地往里挤,最后从二十几个人里面成功当选。
有了一个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能稍微用工资补贴一点家用。
直到他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一年700块的学费让他望而却步。
是长姐支持他,为了凑钱卖掉了家里的值钱物件。
家里大多数人不支持于和伟走这一行,于是每年的学费都是长姐一个人替他担下。
在大学时,为了不辜负长姐的期望。于和伟总是什么赚钱就拍什么戏,最高的时候他一集片酬能拿一千多块钱。
即使不温不火,但有钱拿总归是好的。
临近毕业,南京话剧团邀请他加入,“铁饭碗”的到来让于和伟欣然接受。
但他没想到的是,进入话剧团不仅辛苦,连片酬都远不如从前。
固定的岗位让他拍戏的机会一直都在减少,受限于话剧团让他有一些心怡的剧本也不能接。
于和伟一直在放弃和坚持之间来回犹疑,在他32岁那年。
因拍摄《曹操》终于让他的名字在大众间有了水花,于和伟的工作逐渐忙碌了起来,三个月不回家,回家待三天都已经是常态。
不过好在收入和辛苦是成正比的,家里因为于和伟的工资补贴也过得越来越好。
但还来不及欣喜,上天就给了他迎头一棒。
一直是他最坚强后盾的长姐突然查出癌症,于和伟中途回过一次家,长姐笑脸盈盈的欢迎他,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不断地告诉他不用担心,病情已经控制下来了。
于和伟被连哄带骗的赶去继续拍戏,可等他再次接到家里来的消息时,却是长姐的死讯。
他后悔极了,因为工作的原因,于和伟错过了见她的最后一面。
于和伟也因此一直怀疑自己,坚持演戏真的是对的吗?
是其他的兄弟姐妹劝说他,感受自己心里对演戏的热爱,如果轻易放弃了,岂不是愧对大姐。
于和伟更加拼命的工作,在他40岁的时候凭借《三国演义》中的“刘备”被大众熟知。
大器晚成的他在经历过更多风雨后,将家人放在了第一位。
在娱乐圈凭借演技站稳脚跟,《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更是让人念念不忘。
越走越好的于和伟,想必长姐看着也会微笑吧。
游本昌“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
游本昌在《济公》中的精湛演技甚至被北京电影学院编入教材,可谁知道,这部电视剧竟是52岁的游本昌第一部电视剧呢?
早在6岁时,游本昌便被一位高僧预言活不过13岁,面相不好。
只有皈依佛门一种法子可以破解,于是8岁的他便被削发送进了寺庙,法号乘培。
一直到他15岁时,被高僧摆摆手说:“花花世界那么大,让孩子回去吧。”
游本昌18岁进去南京文工团,1952年被分配到中央戏剧学院读书。
学成归来后,继续调到北京,成为中央实验话剧院的一名成员。
看起来像是康庄大道的前程面前,不知蕴含多少迷雾。
游本昌自诩“情商太低”,不会和别人打交道。
就算有些极强的专业能力,往往也挑不到自己喜欢的角色。
不会谄媚领导,就只能在边角的角色中选择。
几年过去了,不如他的人也红的红、火的火,只有游本昌一人还要跑龙套。
一直到29岁的他才被晚会导演选上,在《笑的晚会》上表演节目。
这对于游本昌来说已经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机会了,为了五分钟的节目,他前前后后排练了两个月。
但突然在晚会现场晕了过去,被送往医院,让医生惊讶的说:“是饿晕的!”
这时的人们才意识到,一直笑呵呵的游本昌生活过的有多么艰苦。
但人们的爱心往往只是一瞬间的涌动,之后的日子游本昌生活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30几岁的人正是心潮澎湃,想着做出一番事业的年纪。
却一番力气无从发泄,憋在胸口生疼。
那十几年寂寂无名的时光里,游本昌想过“一棵树吊死算了”,连树都找好他突然不舍得了。
他热爱演戏、热爱生活,一了百了的放弃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逃避是最不耻的行为。
42岁的游本昌坚定了“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的信念。
在47岁时,游本昌凭借《一仆二主》中的“仆人”,获得了文化部授予的表演一等奖。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个获得的奖项,为此他更加充满了动力。
在《大雷雨》中饰演“农奴”,即使只有十几秒的戏份,也让游本昌十分看中。
前前后后查阅了19个原著译本,揣摩人物性格心理。
游本昌从不觉得苦和累。
同年的他还拍摄了电影《阿Q正传》,被奉为名留青史之作。
这几年的游本昌终于声名大噪,接连上了春晚表演哑剧小品《淋浴》。
还被导演相中饰演“济公”,这个彻底改变他一生的电视剧。
而被编入北电教科书的“吃肉”镜头,其实吃的是臭肉。
资金短缺的剧组,一个肘子买了两个星期,并且在39度的高温下放置。
游本昌没有任何犹豫的拿起来就吃,和大家以为的“长篇巨制”《西游记》一样。
《西游记》只有25集,而《济公》甚至只有6集。
但这不阻碍它们成为经典。
52岁大红的游本昌没有被名利蒙蔽了心,他坚持不接恶搞济公影响的活动。
认为这是对角色的不尊重。
如今的他已经88岁,不忘初心很简单,坚持初心很难。
大器晚成;大音稀声;大象无形。
一时的失意并不能全盘否定一个人的努力,不成功便成仁的仁,会带领我们走向另一条的大道。
没有人能规定成功的路是死板的,只有那一条的。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放弃自己才是王道。
既要有“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骄傲,也要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
成功的路注定不是一帆风顺的,风雨过后才能彩虹。
胜利一定在前方。
张嘉译于和伟刘奕君游本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