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换社会模式,每个人就换了一生
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第十部》(111)
《感知社会的个人身份》
每个人都有一个生活角色和社会身份,身份不是个人本质的表达,而是个人行为的定位,父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孩子的母亲、妹妹的哥哥……等等亲缘关系的角色,不但表明了你在伦理关系中的位置,更表明了你在生活中的行为内容。人必须要当好自己的角色,无论做父亲还是做儿子、无论做妻子还是做丈夫……人都必须在规定角色的内容范围内活动,得有做父亲的慈爱和严厉、得有做妻子的温柔和贤惠……等等等等。
身份定义了人的行为,人一旦有了身份就从宏观上定义了自己的角色及行为内容,伦理不允许你做出超越身份的行为。我们不知道,身份限定了人的行为,比如,某国公民、某组织成员、某公司职工、某队伍战士……等等。这些身份就是对人的强力限制,谁也不能超越身份,否则,必然遭受相应的惩罚。
人一生就活在几个或数个身份之中,人的一生只不过在做好该做的角色而已。这就跟演戏一个性质,你不可能在戏台上窜了戏,将A角演成了B角,这样,人间之戏能演下去吗?然而,我们的一生就为做好各自的角色而来吗?我们愿意做这样的角色?我们愿意被这些不同的角色分解自己的一生吗?然而,不这样充当各种生活角色和社会角色,我们怎么做?我们是什么角色?我们是什么身份呢?没有角色和身份的人能存在吗?没有角色和身份,我们不但不能生活,我们将寸步难行。
角色和身份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我们只能这样做,不能那样做,意味着我们生活的选择性大大降低,意味着我们不是人,而是规定情景、规定内容以及规定行为的人。这意味着我们没有了做人的自由,我们能自由地做出行为吗?我们能放弃自己角色和身份担负的责任和义务吗?我们能随心所欲地展开行为活动吗?在角色和身份中做好自己,这给人留下了多么狭窄的空间和余地?人还能够自由经营自己的愿望和梦想吗?人还能够自由地获得纯粹的愉悦和幸福吗?人为什么总觉得这一生做错了自己?因为人无法做一个纯粹的自由的人,人困死在自己所承担的身份和角色里,永远不能自拔。
人能够做没有身份和角色限制的人吗?或者,人能够自由地主动地随心所欲地扮演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吗?人能够一生只做一个纯粹的人,不做某种前提下的人和受到某种限制的人吗?我们无法想象的没有身份与角色的人会在感知社会成为事实,当所有的人都放弃生存伦理下的身份与角色,满世界只有纯粹的人,而不是受身份角色限制的人,这样的社会和这样的世界有意义吗?这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没有身份,不充当角色,不受前提所限,不承担必须的责任的人可能出现吗?我们愿意做这样的人吗?答案是肯定的,感知社会和感知纪元,全世界都是这样的人,只有这样的人,再也找不到有固定身份和角色的人。每个人的自由度达到最高值,人不但可以自由地做自己,还可以自由地选择想要的生活,就像虚拟世界中的自由人,也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的人。
没有身份的限制怎么去生活?没有角色的人怎么做出行为?人回到自己本身,人就是人,人做人该做的一切,人获得人该获得和愿意获得的一切。这不可想象吗?这恰恰是我们人该有的生活,我们不敢作此想象是我们受限于生存伦理逻辑,生存理念中怎么可以想象有这样的世界这样的人和这样的生活?然而,只有当人没有任何身份和角色的束缚,只有当人不再为别的什么目的,只有当人纯粹地作为人,才能享受到纯粹的愉悦感知和幸福的生活。这是作为人的感知享受而不是某种身份和某个角色的享受,人真正回归到人,这完全可以思议。
人不受身份和角色的限制,人不再是某种理念、某种意志、某种目的的产物,人不再为实现什么付出一生,特别不再为了必然的死亡而活着,这时的人才真正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时的人才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获得自己的所需。人作为人,就像鸟作为鸟,鱼作为鱼,我们得到的是什么?是存在的愉悦感知,是纯粹的幸福生活。人这才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度,人只做自己,再不被强迫性地做为某种角色,这种自由多么地令人神往。(接下)
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