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无负今日》,何惧流年匆匆,但求不负今日

更新日期:2022-10-14 23:12:47阅读:2336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一朝一夕,即日即逝,一时一刻,今日须惜,今有一语赠诸君,何惧流年匆匆,但求不负今日。这是电影《无负今日》中的一段话,无负今日源自于《梁启超家书》,表达了梁先生对自己和家人的行为约束和恪守。这个词作为电

一朝一夕,即日即逝,一时一刻,今日须惜,今有一语赠诸君,何惧流年匆匆,但求不负今日。这是电影《无负今日》中的一段话,无负今日源自于《梁启超家书》,表达了梁先生对自己和家人的行为约束和恪守。这个词作为电影的名字,短短的60分钟,聚焦于《大学》《师说》《青春》三个篇章,跟随着时代的变迁,见证着国家一步步的发展和壮大,慢慢讲述着“尊师重教”的传承精神。

三个篇章,三个故事,组成了一首激昂的长歌,将师道传承展现在眼前。电影由远及近,带着我们穿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民国初期的新文化运动到解放前的小山村,从教师节的建立到新时期的课堂生活。老师和学生的相遇,艰苦时期的学习环境到现代化的课堂,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从而将尊师重教的精神传递给每个学生。当我们回望过去、聚焦当下、放眼未来的时候,在这道光影重叠之中,我们知之行之,无负今日。

一、大学的求知

1925年的北京,黎锦熙先生正在用鲁迅先生的文章给学生们上课,朗朗的读书声吸引了路过的鲁迅先生,被老师误以为是迟到的学生,鲁迅先生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拿起课桌上的书籍《呐喊》,此时电影的画面切换到校园里,阳光透过竹林洒向大地,校园里的凉亭一群人正在朗诵诗歌,湖面倒映着正在拉琴的女同学,舒缓的音乐和读书声组成一副美好的画面。周先生和黎先生行走在校园的马路上,正在谈论着关于白话文的推广。有个同学问到周先生,什么是希望?周先生告诉学生,穿过斑驳的树叶,阳光照在身上,你看到光,并且心中有光,就是希望。

在梁启超先生的演讲台下,聚集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学生有工人还有普通百姓,各行各业的人聚集于此,只是对知识的渴望,就像旱地渴望甘霖一样。众人同行愿为星光,在这些老一辈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拟定了国语罗马拼音方案,这是真是历史事件的写照。

秋意已浓,匆匆流年人生庸碌,吾辈自当惜爱年华,无负今日。

二、师说的感念

入夜后的小山村,微微下着细雨,一个身影出现在这里,他撑着一把油纸伞,提着一盏发出微光的小橘灯,行走在去往学生家里的路上,年少时的王梓坤正在煤油灯下看书,已经休学的他还在一遍又一遍的做题,母亲望着到处漏雨的房子,在儿子身后喃喃的说到,这个书我们是读不起了,这时门口想起了敲门声,他的老师黄少诚过来了,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是王梓坤在课堂上,给这届学生讲授的最后一堂课,他深情地讲述着,年少的他渴望读书,黄老师告诉他,只要你抓得住今天,再远的路你都能赶上,是他的老师带他走出了小山村,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才有了广阔的一番天地。就像他最后所说的,耕耘在今日,收获却在未来,老师是用一个生命点燃另外一个生命的人。值得一提的是,在王梓坤老师的号召下,和其他六位老师,可以号称当年的七君子的共同联合下,才有了今天的教师节。

肩住了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从此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三、青春的展望

跟随着电影,我们来到第三篇章,余华老师在黑板上写下活着两个字,这也是他笔下的一本小说,他和同学们讲述着创作中的感想,还有当年创作时的心得,年龄增长和时代的变迁,人生态度也会随之转变,活着就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力量,影响着自己的人生观,活着是由每一个当下和现在组成的。余老师说过,活着在汉语里面,是最有力量的词汇之一,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忍受活着给你带来的一切。

在余老师的讲课声中,一位女同学手里拿着一本《活着》,行走在校园里,莫言老师坐在小长椅上,静静地看着不远处的小黄猫,他告诉同学手中的小铜驼的来历,是启功老师的镇纸,当他坐在启功先生的塑像前,手里把玩着这个小铜驼的时候,就感觉到和老先生有一种精神上的交流,这就是中国文化的传承。

昨日已去,逝者如斯,明日未至,前景何知,唯今日握在诸君手中,尤应呵护之,珍爱之、记挂之、驾驭之。

故事到这里结束了,三个篇章三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年代切入,让无负今日这个主题变得鲜明立体。何惧流年匆逝,但求无负今日!

余华鲁迅莫言无负今日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