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不怪雷佳音王骁,可也恰恰证明:一些更糟糕的事,正在中国演艺圈发生
在当下的中国演艺圈,“二八定律”现象,变得越来越明显。
一方面,一大群“腰部演员”无戏可拍,为了一个演出机会,挤得“头破血流”;
一方面几个“头部演员”垄断了主角资源,影视剧里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人。
就拿雷佳音来说。
他是大家公认的好演员,刚出道就当上了主角,出演了宁浩的《黄金大劫案》。
可惜时运不济,一直没有大火起来,空有演技没有代表作。
直到今年年初,随着《人世间》的热播。
雷佳音饰演的周秉昆,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他总算有了一部“家喻户晓”的代表作。
《人世间》火了之后,雷佳音接受采访,表示自己想休息个半年,好好调整状态。
可没想到,今年反而成了他最忙碌的一年。
除了《人世间》,他主演的《相逢时节》《天才基本法》又相继播出,褒贬不一。
这些作品是已经拍好的,算是“清库存”了。
而几个月前,他又进入了张艺谋的《满江红》剧组,饰演奸臣秦桧。
该片杀青后,他又要参与综艺《有家杂货铺》,除此之外,还有好几部戏等着他。
他想要停下来,几乎不可能,这对一个演员来说是一个“幸福的烦恼”。
有这个“困扰”的还有于和伟。
于和伟是大器晚成的典型。
早年是话剧演员,后来进军电视圈只能演一些反派。
直到出演了新《三国》《军师联盟》后才真正火了起来。
去年他也迎来了事业的井喷期。
他还首次参与了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录制,给喜剧演员们当导师,忙得是不亦乐乎。
一个有意思的细节是,于和伟每录完一期综艺,就得继续去拍戏。
在剧组,他只有在上厕所的间隙,才能抽出时间,语音指导学员排练,可见他有多忙。
演员张译,也拿到过和于和伟、雷佳音类似的“剧本”。
他28岁才靠《士兵突击》进入大家视线,之前也是不温不火。
直到2020年,他一口气出演了《八佰》《金刚川》《一秒钟》等电影,一下子跻身一线演员行列。
这两年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待播作品多达十几部。
现在甚至成了王俊凯的“专业陪练”。
1、
男演员如此,女演员这边呢?
在影视圈,男演员的戏路比较宽,比如沈腾、徐峥、吴京,虽然是奔五的年纪,但事业正处巅峰,担任影视剧里的主角毫无压力。
女演员的待遇就比较糟糕了。
一旦过了30岁,适合她们的女主戏就很少了。
你看最近的《独行月球》里,沈腾一脸褶子,却逗得大家哈哈大笑,马丽风韵犹存,已经被大家嫌弃是“拖油瓶”了。
所以女演员的资源会更紧张,内卷情况也会更严重。
比如袁泉,早年的文艺女神,中途有些沉寂。
2017年出演完《我的前半生》后,又重新焕发第二春。
这些年更是接连拿了金鸡奖最佳女配和白玉兰最佳女主角,这样有分量的奖项。
但她这几年的角色都很雷同。
《中国机长》《中国医生》《相逢时节》还有最近的《玫瑰之战》。
她演的都是梳着干练发型的“职业女精英”。
这些角色职业虽不同,但几乎都是隐忍坚强的“美强惨”。
她们日常眉头紧锁,嘴唇紧咬,看多了这样的表演真的会审美疲劳,你让她再演文艺范儿已经不可能了。
还有海清。
她演的电视剧几乎都是儿媳妇的角色,被大家称为“国民媳妇”。
这个称号成就了她,但也束缚了她。
成名后她戏约不断,但接到的本子,清一色都是“儿媳妇”的角色。
为了改变戏路,她跑去演了文艺片《隐入尘烟》,能做出这种改变的女演员少之又少。
更多的女演员能抓住一两个主角资源已经是烧高香了,想要离开舒适区挑战自我几乎不可能。
2、
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主演身上,在配角身上,也体现得尤为明显。
比如刘琳。
2020年在《隐秘的角落》里朱朝阳的妈妈被大家熟知,之后她就成为了妈妈专业户。
在《觉醒年代》《中国医生》《暗恋·橘生淮南》,还有最近的《天才基本法》、《断·桥》里演的都是妈妈。
这些角色要么苦大仇深,要么神神叨叨,控制欲极强,基本都是一个演法,看多了观众真的会腻。
还有王骁。
当年他出演《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是全剧唯二,自己配音的演员,长得不帅,却因为醇熟的演技让人觉得魅力无穷。
这个宝藏演员,这些年在各大热剧里,频繁露脸。
《三叉戟》《巡回检察组》《功勋》《流金岁月》《光荣时代》《风起陇西》《天才基本法》等等。
最近正午阳光的新剧《县委大院》里又有他的身影。
他的台词功底深厚,角色差异也很大。
但出演的大都是“插科打诨”的小角色,给人一种玩票的感觉。
还有黄觉,霍青,岳旸,赵达这些演员。
他们堪称“万金油”,各种剧里都能看到他们来救场的身影,戏份不多。
不出彩,也绝不出错,给人的感觉不像配角,像一块即插即用的优盘。
就拿黄觉来说,明明是文艺片大男主,在电视剧里却只能出演配角。
除了《山海情》里的超神发挥外,大多数剧里都是“工具人”角色。
3、
可以看到,在中国演艺圈里,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固化现象。
这种固化现象,又分为2个方面。
第一个是演员身份的固化。
即主角、配角和龙套之间的壁垒已经形成,很难形成流通。
主角永远是主角。
一小波儿幸运儿,垄断了大量的主角资源,他们忙得连轴转,赚得也是盆满钵满;
配角永远是配角。
任凭你再有演技,只要没有主角相,几乎就提前写好了“结局”。
你只能在各个剧里插科打诨,混个脸熟,职业的天花板,就横亘在那里,似乎再努力也没什么用。
这种固化其实也是整个演艺圈的缩影。
过去几十年中国发展迅速,上升渠道很多,逆袭的例子也很多,在演艺圈里尤为如此。
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张译。
他毕业以后,就是话剧团打扫卫生的边缘人物,28岁之前还籍籍无名。
为了出演《士兵突击》,他给导演康洪雷手写了一封几千字的自荐信,最终为自己争取到了机会。
这种古典的浪漫励志故事,在当时是成立的,在现在的人看来仿佛成了“毒鸡汤”。
再比如周星驰《喜剧之王》的励志故事在20年前是经典。
20年后《新喜剧之王》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但因为时代变了,给人的感受不是感动,而是膈应了。
第二个是演员角色的固化。
「以前的演员,是很鲜活的。」
梁朝伟,能在《花样年华》里演得了深情,也能在《东成西就》里演得了“逗比”。
梁家辉,能在艺术电影里,演得了风度翩翩的美男子,也能在《黑社会》里演绎心狠手辣的大哥。
吴启华,刚开始,以演奸诈的反派著称,后来也能靠《妙手仁心》逆转大家心中的形象,成为“师奶杀手”。
「现在的演员,功能化越来越强了,个人特色,却越来越弱了。」
即使你是主角,你接到的大都是同质化的角色,
袁泉永远是女精英,海清大部分是儿媳妇。
靳东永远是霸道总裁,郭京飞演的十有八九是衰男……
这背后的原因也很简单。
社会在进步,人与人的分工越来越明确,好处是效率越来越高,代价就是演员沦为了“工具人”。
过去的演艺圈,是个小作坊,很多作品需要靠手工打造,粗糙但是充满各种可能性。
现在的演艺圈,就是一个大工厂,标准的流水线生产,演员们被压缩成了一个个螺丝钉,制作一件影视产品。
需要一个“傻子专业户”,就去找王王宝强;
需要“小妞代言人”,就去找白百何;
需要保证喜剧票房,就去找沈腾;
需要主旋律大片,吴京就是不二人选。
选主演了,就在“主演工具包”里拿出雷佳音、于和伟、张译这种当红有口碑的明星;
选配角了,就从仓库里搬出王骁、霍青、刘琳这种“万金油”。
一个演员配一个角色,就如同一个螺丝配一个型号的螺母,
大家为了保证绝对正确,只敢选“不会错”的演员。
4、
当然,这事也不怪雷佳音、于和伟、袁泉、刘琳、王骁等演员。
可也恰恰证明:还有一些“更糟糕”的事,正在中国影视圈和演艺圈发生。
当一个艺术作品有了“标准流程”和“政治正确”后,就会变得僵化和缺少创造力。
这两把固化的刀,从纵向横向,分别一砍, 形成了一个个狭窄逼仄的“萝卜坑”。
坑里的演员,他们已经被定型,因为没有了良性竞争,很可能早早就失去了演戏的热情,他们唯一的追求就变成了:
「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更多的回报。」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流量明星宁可被大家骂,演技仍是“原地踏步”。
因为一个萝卜一个坑,他们不需要磨练演技,只需要把坑位占好就行。
我们看到,很多大咖一边在节目里呼吁给年轻人机会,一边拿到影视资源后,宁可一把年纪演少女,也不肯给年轻人半点儿机会。
而坑外的演员,要么是运气太差,挤不进坑里的。
比如,出演电视剧《福贵》的陈创,空有演技没有机会,最后泯然众人;
要么是原本在坑里被挤出来的。
比如,我们熟悉的“达康书记”吴刚,当年出演完李达康后,一大堆官场角色找到他,他想改变戏路全都拒绝。
后来年纪上来以后,他光有演技圈里已经没有合适他的位置了。
我们这些年影视剧的制作水平越来越高,特效越来越出色,演员演技“先进”到能精准控制脸上哪一块肌肉如何跳动。
各种演技炸裂的场面层出不穷,随便一个剧播了都能“收视第一”。
但选择演员上的系统性问题,让很多好的演员只能戴着镣铐跳舞,让更多好的演员被拒之门外。
这个不成问题的问题,已成为影视圈的顽疾,也是整个当下演艺娱乐产业的悲哀。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一粒鸡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
雷佳音演艺圈于和伟王骁
易烊千玺从后台突袭电影之夜,和…
易烊千玺没有提前官宣,突然出现…
又见电影红毯!吴京马丽雷佳音等…
近期娱乐圈格外热闹,各种活动盛…
贾玲再度自导自演,召回张小斐,…
自2021年春节档上映的《你好,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