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的在场与不在场,剧作的编织与人物的双重性分手的决心

更新日期:2022-08-22 11:07:53阅读:1130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本文作者:小玄儿相信你可能和我一样,怀揣着巨大的期待「抢先」观看了《分手的决心》这部影片。但是在看完之后,却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面对网络上对这部影片和导演朴赞郁,以及汤唯演技的吹捧,以及对影片是

本文作者:小玄儿

相信你可能和我一样,怀揣着巨大的期待「抢先」观看了《分手的决心》这部影片。

但是在看完之后,却陷入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沉默。

面对网络上对这部影片和导演朴赞郁,以及汤唯演技的吹捧,

以及对影片是否是「男性凝视」的讨论,

这些纷繁复杂的声音反而让自己有点不知道

该如何安放观看这部电影之后的情绪。

如果你也是这样,我们先握个手。

于是,我纠结了好久,才下定了「写稿的决心」。

不是为了抢热点或吹捧这部影片有多厉害,

而是单纯的和大家交流这部电影的观后感。

关于这部影片的三大看点,

可以归结为「戛纳最佳导演的作品」和「汤唯的表演力作」,

以及充满了「侦探和黑色电影」元素的以「爱情」为主题的电影。

我觉得这三大看点:导演、表演和电影剧作,分别带出了三个问题。

朴赞郁的导演功力在《分手的决心》中是如何体现的?

如何评价汤唯的表演,以及对宋瑞莱这个角色的塑造?

电影的主题关于爱情,我们该如何进入这个故事,又如何消化这个结局?

Part1:导演的在场与不在场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

我们先快速回顾一下朴赞郁之前的作品。

正好七月份我在多伦多电影资料馆(TIFFBellLightbox)的大银幕,

重新观看了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

从《我要复仇》、《老男孩》到《亲切的金子》可谓是印象深刻。

同样是复仇的故事,

朴赞郁每次都能找到一个不同的面向、更深的角度,

去挖掘人性在复仇的过程中那种病态和扭曲。

在第一部《我要复仇》的故事中,

复仇成功的人并没有找回自己珍爱的人,而是更加痛苦。

甚至变成了被「复仇」这个行动所驱使的行尸走肉,

直到被反杀后,才得以解脱。

在《老男孩》中,

也是两个复仇者的相互追逐。

一个在明,一个在暗。

在这里复仇者为了达到目的,

变态地制造出了另一个自己。

而吴大秀在复仇之后,

面临着无限的空虚和黑暗,以及禁忌的爱情。

在《亲切的金子》中,

复仇的主体从男性变为女性,

复仇的行为从个体变为集体。

同样,探讨了在集体复仇之后,

如何解决复仇之后带来的空虚。

以及每个家庭纷纷留下联系方式,

为了尽快拿到补偿金的现实。

而影片最后我们可以看到金子强烈地渴求被救赎的愿望。

在朴赞郁之后的《斯托克》和《小姐》中,

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类型电影带来的感官刺激,

通过在剧情上把人物的状态推到极限,突破伦理道德的界线,

从而使人们观看影片的时候获得一种「上瘾」一般的快感。

在导演的层面上《我要复仇》重在讲述故事,

通过人物的行动来塑造戏剧张力。

到了《老男孩》朴赞郁开始大胆使用导演技法,

在镜头、节奏和配乐上,给予强烈的影像风格,(开场、对比剪辑、横向画面等等)

观众的注意力从第一秒就被牢牢抓住,

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视听语言的托举。

到了《亲切的金子》朴赞郁对影像的把控能力更加成熟了,

人物的塑造更丰富,叙事的效率更高,观看的快感也更强烈。

你会发现朴赞郁在复仇三部曲之后,

例如《斯托克》和《小姐》等影片中,

每次拍摄的方式都不同。

自由地把控影片的风格,

细节里都是导演的心思,

从而让每部影片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从2002年的「复仇三部曲」,

到2022年的《分手的决心》,

这20年中,朴赞郁(几乎)每次都参与编剧的工作。

而每一部和女性有关的电影,

他都是与编剧郑瑞景合作。

从2005年的《亲切的金子》,

到2016年的《小姐》,

再到2022年的《分手的决心》。

这次两个人找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讲述「复仇」的故事——那就是「爱情」。

关于爱情的发生、爱与被爱的关系、再到爱情的消失,

这些完全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

只是悄然地发生在人物内心的情感。

朴赞郁试图在他的电影中,

用他独特的方式呈现出来。

他在采访中非常直白地说,

这部电影没有什么象征和隐喻,

观众只需要走进电影院,

好好地感受和体验这部电影就好。

我相信大家一定都在这部影片里

体会到了这些与「爱情」有关的瞬间

例如:爱情诞生的时刻,

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凝视。

看与被看的关系,

监视与被监视的关系,

聆听与被聆听的关系,

在电影的上下部分中,

还被刻意地颠倒过来。

在影像的表达上,在影片的上半部分,

朴海日饰演的张海俊,他对汤唯饰演的宋瑞莱的监视和观察是调查,

是光明正大的、是赤裸裸的、是直接的、甚至是侵入式的。

也就是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既有希区柯克《后窗》似的窥探,

也有臆想上对于汤唯饰演的宋瑞莱在生活空间上的闯入和观察。

而反过来,在影片的下半部分,

宋瑞莱对于张海俊的跟踪和观察都是在暗中的,

张海俊完全不知道自己处于宋瑞莱的视线之中。

这和前面宋瑞莱非常清楚地知道,

并且看到张海俊对自己的跟踪和监视是截然不同的。

如果说朴赞郁在《分手的决心》中创造的影像世界

有一本可供观众解读的词典的话,毋庸置疑,

一定是那本被宋瑞莱捧在手里的《山海经》。

朴赞郁的这部《分手的决心》

从剧情的发生地「山上与海边」的两场死亡事件,

到角色的服装「土地与大海」的颜色对比,都非常明显。

宋瑞莱蓝色的毛衣、风衣、家中的壁纸和她手中的书,

都在无时无刻地赋予这个角色代表「海」的符号意向。

海是无声无息的,所以宋瑞莱对张海俊的观察是不被察觉的。

海也是神秘而美丽的、激情澎湃的、充满危险的、深不见底的。

而与之对应的山,则是裸露在外的,

无法隐藏秘密的,给人压迫感的存在。

张海俊作为一个失眠,焦虑的中年警察,

与脆弱内心相对应的,是他执着的行动。

他看到杀人案会兴奋,

他不允许秘密的存在,

他要亲手揭开所有的谜题。

当他第一次看到宋瑞莱的时候,

他被她身上迷样的气质吸引了。

但是当他把宋瑞莱的过去和现在,

杀人的方式和杀人动机揭开之后,

也就像宋瑞莱说的,他的爱就消失了。

而此时宋瑞莱的爱,才刚刚开始。

这样的情感错位,

导致了接下来以宋瑞莱为主导的下半部分的故事。

电影在一小时后,进入第二部分——13个月后。

从「山」篇,进入「海」的章节,

地点换到了雾气迷蒙的「梨浦市」。

可以说这部影片,

大到叙事结构,

小到镜头移动,

都在导演朴赞郁的控制之下,

对于正反打的插入和跳脱,

对于观看与被观看的设计,

这个镜头从我们之前讲过的

新浪潮祖母瓦尔达的《短岬村/短角情事》里,就被用于爱人之间的凝视。

到了导演伯格曼,以及无数导演用影像的重新书写——攻壳机动队。

再到《分手的决心》

朴赞郁刻意地赋予了张海俊和宋瑞莱,

每人一个凝视对方的镜头,

当然是以各自不同的方式。

可以说导演在承前启后的层面,

我们可以追溯到很多影史经典,

故事和影像语言又极具原创性,

导演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和想法,

再加上充满东方神秘色彩的文化优势,

难怪戛纳评委们纷纷为最佳导演买单。

Part2:剧情的编织与人物的双重性

影片在剧情上

还有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地方,

就是在宋瑞莱的家族故事中,

出生在中国的她,

在韩国有一座属于她的山。

当她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到韩国,

在不断被家暴的境遇下,杀死丈夫重获自由后,

带着曾经怀疑她,同时也爱上了她的张海俊,

一起登上这座山,完成自己的心愿后,

她下定了「分手的决心」。

也就是说宋瑞莱这个女性角色不仅仅代表着海,

她的内心和命运里也包含着山。

现在再回看电影的海报设计,

完完全全都是在诠释这个主题。

而深陷其中的警官张海俊是渺小的、迷茫的。

他看似每次都解决了案件,

但是却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和睡眠,

更加无从猜测宋瑞莱的下一步。

他从宋瑞莱生活的监视者和闯入者,

逐渐地转变为一个被动的,后知后觉的角色。

而宋瑞莱从一个男性眼中的「异国的」、「谜一样的女人」,

经典黑色电影里的「蛇蝎美人」(femmefatale),

逐渐过渡到一个有着强烈的个人情感,面对爱情会主动进攻,

即便是杀人,也会选择夺回生活的主控权,

即便是自杀,也会以自己决定好的方式去进行的角色。

在这里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影片对于

传统男性凝视和强势角色的讽刺,

警官张海俊的生活和内心最终一起崩塌了。

我们也可以看到影片对于蛇蝎美人的塑造和打破,

宋瑞莱拥有蛇蝎美人表象的一切,

但是在内里则完全不同。

对于名利金钱毫无兴趣,

她是一个追求爱情的人。

当爱情不在、心愿已了时,

她决定分手,选择自我消失。

我们判断一个角色最终是否成立,

往往在于TA最终的行动是指向TA者,还是为了对自己有所交代。

如果说宋瑞莱的死,

是为了成为别人生活的中的未解之谜,那么这就是一种被动的,彻底的悲剧结局。

如果说宋瑞莱的死,

是她自己的选择,无关张海俊的生活,那么这才是一种主动的,积极且圆满的结局。

你认为影片呈现的是哪种呢?

对我来说整部影片最大的观影障碍,

是将影片理解成「通过爱情来复仇」的故事,尤其是另一个译名《报复式分手》

其实《分手的决心》英文名字是DecisiontoLeave——离开的决定。

与其说《分手的决心》是一部用爱情来复仇的电影,

不如说《分手的决心》其实是一部决定离开的故事。

「离开」包括了和心爱的男人分手,

以及「离开」这个令人失望的世界。

导演在影片的结尾,将宋瑞莱的自杀——也就是「离开」,

刻画得毫不悲情,甚至可以说是壮丽,

宋瑞莱放下爱情,放下一切后的坦然,

她舒展的手指,和徘徊其中永远无法逃离的张海俊身影的重叠,

镜头里的海浪,对沙土堆积起来的「山」不断侵蚀并使其崩塌。

唯有从这个角度理解,

影片才是从女性视角出发,

描写了一段不被世人认可,

但是却发生了的爱情故事。

作为观看者的我,才能体会到这个女性角色是具有主动性的。

Part3:汤唯的美与宋瑞莱的魅力

上述两个部分的观点

都是从正面来阐述这部《分手的决心》。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

导演在场太过明显,

剧本太过匠气工整,

符号和设计满到溢出画框。

也是让我在观影的过程中,

充满了间离感,无法进入故事的主要因素。

那些刻意误导观众的正反打,

把人物臆想实体化的呈现方式,

手机翻译软件和AppleWatch录音的使用,

都让影片不断地离真实感越来越远。

汤唯的每一张剧照,眼神里都充满了戏,

但是只要她一动起来,一讲中文台词戏就破了。

我觉得一方面是韩国导演和编剧

确实无法细微地指导和把握中文台词的演绎;

另一方面,汤唯虽然是个语言天才——英语和粤语都讲得非常流利,韩语也能现学现用。

但是就是普通话,对于生于浙江成长在杭州的她来说,感觉就像是第二语言。

在她的戏里面,最弱的反而是普通话。

好的角色有《色戒》里的王佳芝和《黄金时代》里的萧红,

都是和她本人性格气质特别贴近的角色。

而《分手的决心》里的宋瑞莱,

我只能说,笨拙地讲着韩语的汤唯是有角色感的,

但是当她一开始讲普通话,人物就开始跳戏了。

当然,这是我非常私人的感受,

可能也是华语电影观众观看这部电影的一个障碍。

我想在朴赞郁导演和外国电影观众看来,并无问题。

最后想说说,对于宋瑞莱这个角色的看法。

如今对女性角色的开创性塑造,对于男性凝视的反思,

已经是近年来主流文化、电影行业的一大课题。

我虽然喜欢那些经典的黑色电影,

但是我真的不喜欢那些电影里的蛇蝎美人。

这些电影在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女性角色的同时,

也塑造了多年来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

也是当时在镜头背后,男性凝视最直接的体现。

女性被赋予了魅惑的、危险的、追逐名利的标签。

更可怕的是,这些电影里还有一类女性形象,

她们是疯癫的,愚蠢的,滑稽的,歇斯底里的,

几乎在每部老电影里,

女性角色都要被男性扇一个巴掌才能清醒。

以去年女性电影的代表《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为例,

讲述了现代女性对于自我的正视,对于自身优点与缺点的认同。

那么如今亚洲电影的高峰,还在将女人塑造成一个「谜」。

认为异国的,谜一样的女人才是富有魅力的,

在审美和价值观上,我觉得未免有些落后了。

我绝对不否认朴赞郁这部影片的导演功力和编剧的剧作水平,

但是说到底,我其实不太能接受《分手的决心》中

宋瑞莱最后说出的:“也许我是想成为张海俊的未结案件。”这句台词。

这是宋瑞莱离开前最后一句话,

它代表着宋瑞莱这个主体从生到死都是被动的,悲剧性的。

宋瑞莱看着连续剧学习韩语,

最后把人生活成了悲情结局。

这样的死亡是美丽的吗?

我们该欣赏她的死亡吗?

感谢你看到这里,我是小玄儿,欢迎留言你对《分手的决心》的观后感,

好电影和书一样,值得被反复观看

2022年8月20日小玄儿记

-----------------------------------------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汤唯蛇蝎美人朴赞郁分手的决心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