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白岩松是骨子里的做作,白岩松:我绝不还嘴,除非骂我妈!
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已经覆盖了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个小小的数字机顶盒,完全可以随心所欲的观看喜欢的节目和影视剧。
遥想当年,还是小朋友的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心心念念的电视节目,在等待的过程中看过无数的广告,和新闻。那时候虽然我们不关注时事政治,不关注社会动态,可是对主持人和新闻人却不能再熟悉了。
水均益,撒贝宁,康辉,崔永元,白岩松。即便不知道主持人的名字,但一定会知道他主持的节目的名字。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让我看到了荧幕背后,新闻人的不凡。
他们为了新闻奉献的精神,他们把事实的真相揭露于大庭广众之下的勇气,他们用谦恭甚至虔诚的态度确保新闻的真实性。他们是一群只为新闻而活跃于大荧幕的"名人"。
(一)王朔评白岩松:骨子里的做作
白岩松在央视新闻类节目的十几年间,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如今已入不惑之年的他俨然是新一代年轻人,尤其是年轻新闻人的偶像级人物。然而王朔评白岩松:骨子里的做作,白岩松说我绝不还嘴,除非骂我妈!
2001年,他的第一本自传《痛并快乐着》成功出版。这本书讲述了他从步入大学到进入央视从事新闻工作十年间痛苦与快乐的岁月。
这本书一经出版,在一个月内竟然卖出17万册,曾一度引发"白岩松效应"。这本书的成功让出版社在兴奋之余,决定为白岩松举办一场座谈会,与会人员不乏当时的知名作家和著名的文学工作者。
也正是这次座谈会让白岩松承受了来自王朔和刘恒言辞犀利的点评。
白岩松
众所周知王朔是知名作家,著名影视剧编辑。王朔的文风一向以犀利著称,在他的笔下高兴了就幽默调侃,不高兴就肆意直白。
他直言白岩松自认为的真诚,不过是骨子里的做作,并评价白岩松的新闻都是"肉喇叭""为民请命"这种大众共识,并没有什么突出的个人观点。
王朔从小在军区大院长大,从事文学创作之前的人生也是一波三折,在探索中前行。或许是人生经历,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他与白岩松看待事物的着眼点完全不同。
王朔说,白岩松给人的感觉是这个人过于得意,白岩松的书里处处透露自己的高贵与成功的同时,又充满谄媚。
王朔看不惯白岩松惯用肯定词,"肯定""一定""应该"等,而谈及同事和国家大事的时候,白岩松又容易把话说的很大"特别懂事""特别见得人"等。
王朔对这种所谓的"权威""高尚""伟大"的东西带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反感。
王朔
(二)白岩松说我绝不还嘴,除非骂我妈!
面对王朔的点评,白岩松的回应是极淡然的,他说我绝不还嘴,除非骂我妈。也曾平静的表示能得到"王老师"的评价,说明自己还挺"够格"。这二位都是神坛上的风云人物,如此隔空喊话,也同样彰显了二人的个人性格和内在涵养。
明面上白岩松说不还嘴,一方面表现了他的修养与大度;另一方面随后的这句除非骂我妈,又将王朔的点评直接划归为恶毒而低俗的境地。
或许像王朔这样的知名作家,就是应该有一些非常人的见解,但是作为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对社会对当事人的影响绝不仅仅是那几个文字的重量。
作为央视名嘴的白岩松说话显然要客气的多,当有记者问到他如何看待王朔的点评时,白岩松轻松的说:具体内容我保留态度,我不同意你说话的内容,但尊重你说话的权利。这就是在新闻界,主持界摸爬滚打十几年练就的护体神功。一句话四两拨千斤,对彼此都好。
(三)人生楷模白岩松
1968年,白岩松出生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年幼的他跟随父母住在牛棚里。这是一个苦难的开始,但是苦难并不能打败仰望阳光的人。
自小品学兼优的白岩松在1985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都言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白岩松在考入大学后并没有懈怠。他不仅成绩良好,还喜欢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有闲暇的时候还会去踢足球放松一下。
1989年大学毕业的白岩松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自此,开启了他从事新闻工作的辉煌旅途。
从创办并主持《东方时空》到相继参与香港回归、三峡大坝截流等重大事件的电视直播;从全能主持人,到知名作家。想必在他家中的一面墙已被形形色色的奖状、奖杯占满了。
白岩松的主持风格是严肃而正直的,他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就是在大荧幕前,他敢于站在老百姓的阵营,为百姓发声,就如当年他痛斥三聚氰胺、疫苗造假事件,如今想来扔荡气回肠,激情澎湃。
这就是白岩松,他嫉恶如仇,心怀感恩。他并不在意自身的颠簸和经历,他始终是在求一个公道正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捍卫老百姓的利益,敢于发声,勇于发声。这世道正义,有何惧之,白岩松无畏无惧!
一名合格的公众人物,或者说是明星,带给社会的需是积极的,正面的引导。它可以是行为上的,以身作则,树立标杆;也可以是思想上的,出书论作,教化大众。而白岩松作为央视名嘴,这两方面都成功的做到了。
而他的不争、不抢、不辩,只低头做好自己的事,更是中华美德----谦恭的表率。他自淡然处之,从不畏惧任何流言蜚语。
王朔老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