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拍电影却能解救人质,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逃离德黑兰》
今天分享菌聊一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逃离德黑兰》,本片的创意来源于1979年的伊朗人质危机事件,由于当时的政治冲突,伊朗民众攻破了美国在德黑兰的驻伊大使馆,绑架了很多人质,但却有六名大使馆的工作人员逃出了大使馆,于是一场伪装成拍电影的救援就出现了。
本片中,导演兼主演的本·阿弗莱克 饰演了一名救援专家托尼,本来美国政府对于这次救援行动的筹划是让众人伪装成教师或人道主义救援专家或是骑自行车逃往边境,但托尼却敏锐发现各个计划中的漏洞,发现这些计划都不符合德黑兰当地的社会现状。
在和儿子打电话时,托尼想到了一个奇妙的主意,托尼决定以拍电影的名义将那些逃脱的美国人带回国内,为此他找到了曾获得奥斯卡奖的化妆师约翰·钱伯斯和好莱坞制片人莱斯特来为自己帮忙,在他们的帮扶下,一场盛大的电影宣传开始了,报纸上都在报道《ARGO》(阿尔戈号)这部科幻电影即将上映。
计划非常成功,托尼在表明目的之后甚至获得了伊朗文化部的支持,为了显露出剧组的身份,他还带领这群藏匿的美国人走上伊朗街头,假装对于电影进行采景。
虽然计划的进行在国内受到一些阻力,但托尼还是成功带领众人到达了机场,而通过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宣传以及众人之前的练习,这些美国人都以加拿大电影剧组的身份骗过了机场中的伊朗部队。
虽然电影让人看到了当年的紧迫局势,却在烘托节奏时有些操之过急,影片结尾存在三个紧张点,因为国内计划的取消而消失的机票、被耽误的制片厂办公室同伙以及伊朗突然发现内幕而产生的追逐。
这三个点都极大地引发了观众紧张的气氛,但又巧得过头,在伊朗的众人恰好等到了美国重新订上的机票、制片人被路人遮挡恰好进入办公室接到了伊朗核对信息的电话以及结局中飞机恰好超过了追逐的武装分子,没有被拦下。
虽然这几点都很是巧妙,却又让人觉得有些过头,而且电影中有着一些个人英雄主义和对美国的赞美,属实夹带私货,这部电影获得第85届奥斯卡奖的原因或许掺杂着政治正确,在分享菌看来本片属于四星,故事原型和本片中的紧凑情绪还是挺不错的。
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