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强电影”的鼻祖!50年前的传奇电影《旺达》所表达的内涵
《旺达》是导演芭芭拉·罗登的处女作,也是遗作。在这部电影中,她同时担任导演、编剧和主演。这部1970年上映的老电影,是一部富有远见的杰作,受到伊莎贝尔·于佩尔、索菲亚·科波拉、达顿兄弟和其他著名电影人的高度赞扬。
本文将探讨这部命运多舛的“赋权电影”的背景故事。
什么是“女权电影”一般被称为“女权电影”(赋权电影,empowerment)的类型的定义,其实是因人而异的。它的范围可以从积极促进扩大妇女(或性少数群体)权利的电影,到仅仅是“由女性导演”的电影,或“以很酷的女性主人公为主角而给女性带来活力”的电影。
也就是说,赋权电影不是以男性的视角塑造女性形象,而是从女性自身的立场出发,“尝试用电影展现自己能产生共鸣的女性角色的作品”。
赋权电影的出现也是女性的呐喊。实际上,在好莱坞,女性导演的人数与作品少之又少。美国奥斯卡到今年为止已经有94届了,到2017年的第89届为止,女性获得最佳导演奖提名的只有《七美人》(1975年)的丽娜·维尔特米勒、《钢琴课》(1993年)的简·坎皮恩、《迷失东京》(2003年)的索菲亚·科波拉以及《拆弹部队》(2008年)的凯瑟琳·毕格罗。获奖的更是只有毕格罗一人。
但是最近5年,《伯德小姐》(2017)的格蕾塔·葛韦格、《无依之地》(2020)的赵婷、《前程似锦的女孩》(2020)的埃默拉尔德·芬内尔以及《犬之力》的简·坎皮恩等4人相继入围奥斯卡。赵婷与坎皮恩更是连续两年获奖,可见时代确实在变化。
无依之地
芭芭拉·洛登导演的杰作《旺达》芭芭拉·罗登的《旺达》制作于还没有“赋权电影”等说法的1970年,同年在第31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与费德里科·费里尼的《小丑》(The Clowns)一同首映。虽然《旺达》获得了最佳外国电影奖,但在美国国内几乎被封杀。
《小丑》剧照
那么,这部被同时代的男性低估,也被女性讨厌的电影,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罗登饰演的便是主人公旺达,她是一个在不知道人生目的地的情况下,反复与人相遇和离别,在彷徨中生活的女性。偶然认识并共度一夜情的男人企图抢劫银行,她一边帮助他一边思考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看起来就像是一个临时性的被动存在。
旺达所表达的这种情感在当时并不能引起共鸣,同时代的女性影评人宝琳·凯尔就十分厌恶这部电影。也许在女权主义的立场上,更加积极地开拓自己人生的女主人公形象更容易得到支持。
但是旺达却认为“我不适合做家庭主妇”,放弃了孩子的抚养权,和丈夫离婚,自己选择了流浪的人生。她并不是随便和身边的男人上床,只要是自己讨厌的人就会彻底拒绝。也就是说,旺达并不只是随波逐流,而是经常行使自己的决定权,她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在1970年,这样的女主人公形象可能会让男性感到不舒服,被男性观众和压倒性多数派的男性评论家低估。再加上,旺达所表达的女性独立的思想并不被当时的女性所认可,这就造成了这部电影成为沧海里的遗珠。
与丈夫决裂!《旺达》的拍摄背景作为女演员,芭芭拉·罗登只在她的丈夫,曾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导演奖的著名导演伊利亚·卡赞的电影《草原的光辉》(1961年)中扮演主人公沃伦·贝蒂的姐姐。但在舞台上,她曾获得百老汇托尼奖,是一个实力派演员。
在1966年与伊利亚·卡赞结婚后,罗登就生活在丈夫名声的阴影下,她逐渐放弃了演艺事业。生下卡赞的孩子后,罗登在社会上的标签便成为了“伊利亚·卡赞的妻子”。所以,在那个年代,即使罗登拍了电影,也被媒体大众认为是在卡赞权力的庇护下才有机会的。
但实际上,罗登与卡赞的婚姻生活早已经破裂,她从报纸报道中发现的事件中获得灵感,完成了《旺达》的剧本,作为专业导演,她邀请卡赞一同担任导演,但遭到了卡赞的拒绝。
《旺达》的诞生非常坎坷,罗登花了6年的时间才筹集到11万5千美元的制作费。就在筹集经费的过程中,前夫卡赞也不断对外界传达“我不相信她有成为独立电影制作人的资质”的信息,为了向卡赞证明她有能力单独完成电影制作,她同时担任了编剧、导演、主演三种身份。
卡赞指导的经典电影《码头风云》
结语如前所述,《旺达》这部电影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大奖,作为一种全新类型的美国电影在欧洲赢得了喝彩,但不久罗登就患上了乳腺癌,并在1980年去世,没有机会将她写的其他剧本变成电影。
芭芭拉·罗登的处女作和最后一部电影《旺达》被列为825部“值得永久保存”的电影之一(截至2021年底),与卡赞的《君子协定》、《码头风云》、《伊甸园之东》(1955年)和《美利坚》(1963年)并列。
这部开创了女权电影先河的杰作提醒我们,在半个世纪前,曾有过如此潇洒地活着、死去的女性电影人。如果有机会,请各位能够观看这部电影。
芭芭拉王达罗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