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手”对悬疑剧到底有多重要?丨剪辑说
律政悬疑剧《庭外》的热播,让下半年的悬疑剧市场开始热闹起来。《庭外》的AB剧形式,通过同一时空下两个故事的交叉,让观众看到了悬疑剧的创作革新,也让观众在追剧中体会到“蒙太奇”叙事的魅力。
在《庭外》中,《庭外·盲区》和《庭外·落水者》本是两个独立的故事,但却因两个主角的互动而对故事产生了影响。
对于有观影追剧习惯的观众而言,蒙太奇的概念并不陌生,在2019年的电影《误杀》中,就通过剧情清楚地向观众介绍了何为蒙太奇。
如果把一个故事分为A、B、C三部分,叙述者可以选择顺序讲述,即A、B、C的排列方式;也可以选择倒叙讲述,即C、A、B的排列方式;同样可以选择插叙讲述,即B、A、C。不同的组合方式,就会带来不同的呈现效果,就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感体验。
对于多数作品而言,叙述者大多采用平铺直叙的逻辑来讲故事,这种讲述方法以时间顺序为标尺,逻辑通顺、表意清晰,年代剧《金婚》《人世间》等均是此类代表。但平铺直叙却不适用于特色鲜明的悬疑剧,因为这意味着放弃了由时间差所带来的悬念感。
试想,如果《庭外·盲区》的剪辑师按照时间逻辑来讲故事,在剧情开篇就把田洋和冉森的关系透了出来,那么后续的追凶剧情也就失去了意义,剧集也就因此失去了对观众的吸引力。剧集失去了抽丝剥茧的解密过程,也就失去了悬疑感,失去了吸引力。
所以对于悬疑剧而言,前期剧本的逻辑是地基,后期剪辑的重组便是盖楼造型,型造得不好看,用户怎么会认可买单?
目前多数悬疑剧所采用的叙事方法,是插叙。比如在《开端》中,故事以李诗情第六次陷入循环为始,让观众跟着李诗情的视角带入整个故事。同样在《猎罪图鉴》中,故事并没有从杜成和沈翊因为雷一斐的殉职而产生交集开始讲起,而是以他们多年后在警队的重逢为开头。
观众在不知道二人前情的情况下,看着他们针尖对麦芒的相处模式,自然会对他们之前的故事产生兴趣,如此一来,既给剧集带来扑朔迷离的悬疑感,又让观众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欲望。观众的追剧行为,由此开始。
倘若一上来就把结局摆给观众,那么不论后续的解谜过程如何精彩,观众的好奇心早已经在一开始就被驱散殆尽。如果《隐秘的角落》在开篇就交代了朱朝阳的复杂性,那么在观众的眼里他的形象在一开始就被定义成了反派人物,一旦如此,朱朝阳这个人物的异化过程和他身上的反转因素,也就失去了意义。
悬疑剧对于插叙的运用是灵活的,它不只局限于叙事顺序,还包含了不同故事线和时间线的跳切。比如在《盲区·庭外》中,我们就能看到正在行进的时间线和回忆线的跳切。
在《陌生的恋人》中,这一点更为明显,观众跟着镜头,在霍佑泽和罗芊怡的过去和现在来回跳转,从霍佑泽态度的反差和罗芊怡性格的变化中逐渐get到,罗芊怡的死里逃生并不简单,或许此罗芊怡非彼罗芊怡。剪辑师对于插叙的灵活运用,能让剧集更有看头,也能让观众进一步参与到剧中人的解谜过程之中。
《陌生的恋人》
当然,对于插叙的使用还要根据剧情的判断来调整,否则一旦用的情景有误、力道不对,就很容易让故事产生故弄玄虚之感,岂不是得不偿失?
影视剧以视觉感受为主,所以一旦把镜头玩得游刃有余,那么观众的视觉体验也就很美。对于悬疑剧而言,镜头的处理也尤为重要,剪辑师通过对特定镜头的处理来强化视觉效果,这是对悬疑氛围的一大加成。
首先在悬疑剧里最常见的就是快切镜头,即把各个机位的镜头剪碎,再把碎镜头快速拼接起来,进而让剧情呈现出紧张、焦灼的效果。比如在《猎罪图鉴》褚英子案单元,沈翊审讯完褚英子并画出逃亡在外的嫌疑人曹栋的肖像之后,在巧合之下坐上了曹栋的车,沈翊和曹栋在车上的对峙戏份,就是这种碎镜头的处理方法。
《猎罪图鉴》
观众的视线几乎跟不上镜头切换,但却跟着镜头把心一起提到了嗓子眼。快切镜头所带来的压迫感和紧张感,为快速行进的剧情在氛围上再添助力。
其次,慢镜头也是悬疑剧的常客,剪辑师根据故事发展会通过慢镜头的形式来营造反差感、交代细节。比如在《陌生的恋人》中,罗芊怡在归来后与霍佑泽大吵,二人在争吵中推倒了玻璃琴架,身为小提琴演奏家的罗芊怡的手因此受伤。
《陌生的恋人》
剪辑师在处理玻璃琴架倒下的镜头时,刻意放慢了镜头速度,观众能清楚地看到琴架倒下的每一个细节和罗芊怡受伤的全貌,以此来传达出这件事对于罗芊怡的打击之大,并借此暗示她的后续剧情中的黑化。
再次,剪辑师还会根据剧情需要,来添加暗示镜头。比如在《开端》的开篇,就通过一连串的空镜,来暗示公交车的事故因素和跨江大桥的事故地点,提前给观众埋下了故事伏笔和心理暗示。
《开端》
还有通过对镜头的进行变色处理,来暗示不同场景、时间的转换。在《陌生的恋人》中,当罗芊怡发现霍佑泽在家里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时,镜头的颜色就从彩色变成了黑白,其意在通过黑白镜头来告诉观众这部分是监控中的画面,以此将监控里和监控外的镜头做出区别。
《陌生的恋人》
《庭外·盲区》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剪辑师将鲁南的回忆处理成黑白画面的操作,将不同的时间线做出区别。
最后,剪辑师也会根据故事风格和剧情需要,对镜头做出异化处理。比如在《八角亭谜雾》中,就出现过多次抽帧镜头,这些异化的镜头大多出现在被害者身上。
《八角亭谜雾》
《八角亭谜雾》虽是悬疑剧,但它的画面风格却带有江南水乡的诗意感,剪辑师通过抽帧技法将剧集的诗意感与故事的悬疑感两相叠加,反倒营造出别样的诡谲感。这种独特的视觉效果,让《八角亭谜雾》的观感在一众悬疑剧中尤显不同。
与此类似的还有《庭外·盲区》中的异化镜头,导演和剪辑师通过对镜头的扭曲处理,让剧中的幻觉桥段显得扑朔迷离,又略带惊悚。这种手法暗示了剧中陈曼的扭曲心理和不为人知的背后故事,也让剧外的观众在惊恐之余进一步打开脑洞,引导观众和鲁南等人一同猜测、揭开陈曼的真实身份。
《庭外》
剪辑师作为故事的操刀者,他们对故事和素材的判断,决定了故事的最终呈现效果。他们的想法能否一个个诉诸实践,取决于他们搭设结构的能力和渲染氛围的水准。这两点有一个立不住,剧集的最终效果就很难保障。
足见,剪辑手法之于悬疑剧的影响和意义,不容小觑。剪切与拼接,不只是手上的技术活,更是需要不断思考的脑力活。
【文/弈辰】
陌生的恋人罗芊怡八角亭迷雾庭外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