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城大亨》那些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

更新日期:2022-06-28 01:04:35播放:911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在思绪万千的夏日夜晚,我翻着优酷的电影库,想为自己无处安放的情绪寻找一段停留。偶然发现了一部《浮城大亨》。首先吐槽一下优酷的弹幕,简直让人血压飙升,什么“假洋鬼子养成记“,”这么穷还生那么多”。虽然欣

在思绪万千的夏日夜晚,我翻着优酷的电影库,想为自己无处安放的情绪寻找一段停留。偶然发现了一部《浮城大亨》。

首先吐槽一下优酷的弹幕,简直让人血压飙升,什么“假洋鬼子养成记“,”这么穷还生那么多”。虽然欣赏角度和水准各有高低,但是对于好的文艺作品还是应该有起码的敬畏,没有了解,不假思索地随意点评,非常影响观感,即使是在网上也应该有点礼貌。其次,这个影片应该是引入时候被某个暴发户引入商或者投资商瞎改了名字,叫《百年浮城》或者《浮城》都会更好。本来我以为这是一部类似于《5亿探长雷洛传》或者《跛豪》这样的枭雄人物的爽片传记,但不是的,电影在剧情和故事性上都很微弱,大部分的精力用于人物情感细节和感受的描写,运用了大量的独白,感觉就像百年香港坐在你的面前,着一身高档西服,充满情绪化且不失礼貌的在跟你讲述着一个时代远去、历史变革那淡淡的哀伤与凝重。电影大概讲述的是香港东印度公司第一位华人大班(经理)布华泉,从一个不识字的疍家人(渔民),在香港殖民时期从社会最底层进入上流社会的故事。说到东印度公司,历史太多了,大部分人对他的印象都是与鸦片贸易、血腥移民联系在一起,这个总体是没有错的,香港东印度公司除了作为贸易中转站,还有造船、基建等业务,说白了就是围绕殖民统治而进行商业活动。布华泉应该是由多个历史人物艺术化糅合在一起的一个角色,所以电影中对于他的奋斗史也没有太多的描写,最为重要的还是“选择”。布华泉是一个混血儿,亲生母亲年幼时被骗上英国军舰生下了他,然后被卖到海上人家,可以说他的命运是无法选择的,当牧师给他提供教育机会的时候,还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可以说这个形象,是香港人对于身份认同感的一种缩影,亲生母亲没有见过,养父母很好但是很穷,穷到不知道怎么避孕,生了一大堆孩子活口都是问题。大部分人只有一个念头:活下去,让身边的人活下去,然后更好地活着。布华泉是幸运的,接受了教会免费的教育,进入东印度公司后继续学习、深造,读到大学,拿到工程师证,步入上流社会。

站在这个没有倾向的、没有认知的普通人的角度,他如何思考:亲生母亲从未见过,爱国教育只存在一些热血青年的口中,地图上,生活无比艰辛。教会和东印度公司给了他上升的机会,能让他更好地活下去。他似乎更应该感恩?不,他还是能感受到殖民地人屈辱,身份低下,甚至连他这个步入上流社会的精英,依然无法融入真正的主流社会。我想布华泉是彷徨、悲伤、失落的,但是他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往前看,往上走。无论是多么璀璨的英雄人物,在历史变迁面前,依然卑微得如一粒尘埃。他只能选择能更好地活下去的那条路,他在电影中从来没有发声过,没有表达过对不公平的不满,参与到热血的爱国运动之中,更多的是沉默、无奈。这才是普通人的缩影,命运永远被摆布,唯有奋斗,才能勉强看清命运的全貌。在信息爆炸的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可以对历史进程、社会事件发表意见,反而误导了很多善良的普通人。我们现在讲究效率,搞不清楚一个社会事件的时候,倾向于相信那个所谓的一针见血说出本质的评论。然而那个评论,不知道是否有多少机器帮他点赞,他赚了多少钱,隐藏了多少未透露的信息。

而布华泉则代表了最平凡和质朴的人们,虽然当我们醒过来才发现这个世界已经变了,但也无能为力。像布华泉这样的“精英”现在还有吗?很少了,似乎现在的风气是每一位小有成就的人,都会出来发表意见和态度,每一个媒体都标榜自己客观、中立,要批判要反思,却大肆挑逗热点和情绪,真是天大的笑话。无声的人们才是最清醒,正如电影里出自《圣经》的台词: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经跑尽了,所信的道我已经守住了。正是那些千千万万沉默的人,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历史进程,他们不是不会说,就像电影里大段的独白,他们只是在和自己说。电影里有两段是最触动我的,一个是当养母被迫无奈送两个女儿去教会抚养,孩子都在哭,养母很着急,叫他们不要哭,如果哭就打大姐,然后孩子们都哭着喊:不要打大姐。养母发现她们还在哭,又说:再苦就打二姐。布华泉心疼地抱住二姐的头。这个方法看似愚蠢又扎心,但是充满了无奈与悲愤。委屈吗?委屈,心疼吗?心疼,有办法吗?没办法。

另一个是电影中多次闪回布华泉被送养的镜头,旁边的老太太说:卖仔莫摸头,摸头泪流流。正如很多香港人的命运,没有摸头就从一户人家到了另一户人家。还有就是电影前期多次提到的:“我们不是要饭的”,其实反映的就是一种对尊严的渴望,殖民地人所有的委屈与伤心都包含在了这句话里。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虽然一开始不适应昏暗的色调,突兀闪回的时间线,但是确实是很多年难得的可以用心去感受的电影,让我回想起《岁月神偷》,也是类似回顾香港时代老去的题材,令人动容。结语其实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就是上世纪为什么香港电影会发展得这么好,不像韩国一样有明确的政策支持,也不像好莱坞一样早早进入了工业化。也许是因为电影业和人的感性部分是共通的,经历了越多,才会感受到命运多舛、人生坎坷,去思考,去抒发、去升华。人的命运各有不同,正如罗曼罗兰所说:自己选择的人生,就是波澜壮阔的人生。千千万万个布华泉,在沉默与奋斗中,选择了自己的绚丽人生。

香港电影教会浮城大亨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