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来14位港台明星,这部“童年阴影”科幻片,已成不可复制的经典
在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四大武侠宗师的小说席卷整个亚洲之时,有一人却反其道而行,开始写起了科幻题材的小说。
自1962年开始,他取笔名为卫斯理,从此便有了《卫斯理》系列小说。
60年代,《卫斯理》系列开始在《明报》上连载,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吸引了无数读者,令报纸的销量不断攀升。
在这群读者中,有个胖子对《卫斯理》这本小说爱不释手。
大学毕业后,他下定决心,等自己当上导演,一定要把这本小说搬上大银幕。
这个“胖子”就是王晶,而这部电影便是《原振侠与卫斯理》。
请来14位港台明星,这部“童年阴影”科幻片,已成不可复制的经典:
作为中国科幻的著名IP,《卫斯理》不止一次被搬上大银幕。
周润发、许冠杰、刘德华、吴奇隆……他们都演过“卫斯理”这个角色。
而王晶作为倪匡的忠实粉丝,《卫斯理》对于他的影响非常大。
为拍这部科幻片,王晶请来了香港影坛多位一线大牌明星。
而导演蓝乃才一向以影像风格大胆著称,并且他对于倪匡的《卫斯理》系列小说也情有独钟。
作为第一部《卫斯理》电影,关于《原振侠与卫斯理》的评价褒贬不一。
但该片的影响力是由小扩大,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倪匡的投石问路。
起初,倪匡本打算写武侠小说。
可是当他把作品投给金庸看了后,对方却反问他:
“你为什么不能写些现代感强,带点玄幻色彩的小说呢?”
倪匡说我试试,没想到《卫斯理》系列应运而生。
在短短40年间,《卫斯理》的故事多达145个。
早期的《卫斯理》系列,其实与科幻关联不大,远不如《沙丘》这类的科幻名著。
但是从第四部小说《蓝血人》开始,才开始带有浓厚的“科幻色彩”。
以至于,很多读者都认为,《卫斯理》是他们的科幻启蒙之作。
在我看来,《卫斯理》系列充斥着科幻、冒险、动作、悬疑、推理等元素。
但“科幻”、“冒险”这些只是一层外壳,而内核其实是“猎奇”。
《卫斯理》的故事总能抓住生活中微小的恐惧和好奇,然后将之无限放大。
这些“细思恐极”的奇想,给《卫斯理》系列带来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王晶和蓝乃才的强强联手
蓝乃才是香港著名的Cult导演,他热衷于改编漫画,《孔雀王子》、《阿修罗》和《力王》这些都是公认的神作。
而《卫斯理》系列,他一共执导了两部:
相比之下,《老猫》是倪匡本人亲自把关的作品,最符合原著的一次改编。
而《原振侠与卫斯理》,王晶并没有直接改编倪匡的小说,而是基于人物,重新写了一个原创的故事,成为了许多人的童年阴影。
他首次让《卫斯理》系列两大男主角卫斯理和原振侠同框,故事借鉴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导演的《夺宝奇兵》,以及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异形》。
在蓝乃才的操刀下,硬生生将一部科幻小说,拍成了一部恐怖片。
三、童年阴影系列
故事刚开始,原振侠跟随一支科考队来到泰国边境考察,刚好遇见当地部落的巫师拿活人女子去献祭。
幸亏原振侠出手相救,那名叫巴珠的女子才活了下来。
但是此举却得罪了巫师,一怒之下给他下了降头。
巴珠得知此事后,将自己身上的护身符给了原振侠,但最多只能暂时压制住一年。
很快,一年过去了。
原振侠身上的降头,也开始频频发作。
于是他只好求助于卫斯理,两人携手重游泰国,帮助原振侠寻找解降的方法。
后来,两人得知解除降头的方法,是需要服下圣物舍利子。
但舍利子就是藏在部落山洞中,一尊佛像的眼珠子。
原振侠和黑龙去找舍利子,在一尊巨大的佛像上,与看守佛像的一群和尚大打出手。
当年,电脑技术还不太发达,所以这个场景只能实景拍摄。
为此,剧组花重金打造了那尊高达20米的巨大佛像。
演员全部做好防护措施,在佛像上拍摄。
随着剧情的深入,原来大巫师献祭活人,是为了供养被称为“老祖宗”的怪物。
结尾处,这个怪物将巫师吃掉,并发生了变异,外形跟《异形》差不多。
尽管实力强大,但是也挡不住炮火的攻击。
卫斯理扛着一个火箭筒,将“老祖宗”炸得粉碎。
四、电影的成功,催生出了更多佳作。
1986年,《原振侠与卫斯理》上映后,获得了1022万的票房成绩。
不仅没有入围年度票房榜前十,而且也没有回收庞大的投资成本。
周润发和钱小豪的唯一一次合作,却为80年代香港冒险类型片树立了一支标杆。
后来,电影中的一些元素,也被别的电影模仿和借鉴。
但是,相比《卫斯理》的原著小说,影片的节奏略显凌乱,故事也缺乏紧张刺激的悬念。
令观众不满意的原因有二:
一是,科幻片应该是靠推理悬念以及大场面的未知科学场面取胜,但本片却倾向于寻宝探险的模式。
二是,本片是根据《卫斯理》小说拼凑出来的故事,跟原著相差甚远。
全片删减3分钟,这部香港科幻片启蒙之作,曾是多少人的童年阴影。
但不可否认,《卫斯理》是一部有待深入挖掘的经典IP。
虽然国产科幻片还处于成长期,但是相信日后会有更多科幻佳作诞生。
其中,应该会有一份《卫斯理》的功劳。
卫斯理倪匡原振侠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