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no:邓伦被封杀第7天,更多内幕曝出:放过他们吧
从去年开始,因为偷税漏税被封杀的“大咖”一个接一个。
到现在,无论谁糊掉,我都不会觉得惊讶。
有些人,平时看起来人畜无害,甚至口碑不错,做出来的事却让人大跌眼镜。
一位粉丝问:
“伦伦为啥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上海市税务局负责人表示,邓伦被提醒督促仍整改不彻底。
看似是低级错误,其实正是“偶像们”毫无道德底线的体现。
联想到吴亦凡、郑爽之流,他们的所作所为又岂止偷漏税?
邓伦被封杀已经过去好些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绝不是最后一个。
一直以来,流量明星更多的是被诟病没作品、没演技。
其实相比之下,他们在台下、幕后的所作所为更值得警惕,因为受众之中青少年是主力,明星艺人私德败坏的影响远超想象。
所以我想借机跟大家聊聊“追星”,还有“追星”背后家长无法回避的一个家庭教育问题。
01
“饭圈”到底有多辣眼?
去年,官媒发布过记者卧底“饭圈”的所见所闻,也揭露出一条黑色产业链。
没错,“饭圈”有一套成熟的运作体系。
还记得之前粉丝为了给偶像拉票不惜雇人倒牛奶吗?
很多人不理解,这是正常人能干出来事情吗?到底是谁在为偶像买单?这是极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
了解过背后的“组织”,便不难发现:
没有感情,全是利益。
· 想成为“真爱粉”得先通过严格“考核”
某些偶像的粉丝群可不是想进就随便进,进群之前要先通过组织者设立的层层考核。
比如微博超话等级不低于10级,个人微博中发布的相关微博数不少于50条……个别任务大概要花费数月时间才能完成。
站在粉丝的角度:终于通过考验,离偶像又近了一步。
站在组织者的角度:能进群的粉丝都是优质“韭菜”。
为了所谓的“方便管理”,不遵守群规的粉丝会被迅速踢出群,比如提出异议的粉丝会被围攻、辱骂。
这一系列操作,美其名曰是显示对偶像的忠实度,其实就是为了筛选出更听话的“真爱粉”。
· 粉丝出钱、出力“成就”偶像
“饭圈”的力量有多大?
2018年吴亦凡发布新作品,让人惊愕的是,该作品瞬间霸占北美榜单榜首,销量惊人到一眼假。
用当时网友的话来说,“难度不亚于一位越南歌手在中国逆袭了周杰伦,还是刚发布新歌的周杰伦”。
但吴亦凡的粉丝就是做到了,而且数据真实有效,说白了就是用实打实的真金白银给哥哥买来一个榜单冠军。
当时相关新闻的评论区全是粉丝力挺吴亦凡,不容许一条负面评论出现,否则就是群起攻之。
因为这是“粉丝对哥哥的爱”,合情合理。
甚至大批粉丝为歪曲事实,站在道德制高点发布迷惑言论,让人无法辩驳。
即便现在,很多热搜评论区也是清一色的好评,连文案都大差不差。
不难猜到,背后有人在操作,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通过“控评”让偶像的“黑料”、负面评价消失。
其实“饭圈”内部人员分工很明确,比如站姐、反黑、打投、宣传、文案……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偶像保持热度、立稳人设。
“如果不控评,让黑料满天飞,会影响哥哥、姐姐的口碑和商业价值。”
乍一看,一位偶像的出道、成名、大火好像是真爱粉共同努力的成果。
其实是幕后推手在利用粉丝感情反复收割钱袋。
这些年“粉头”卷钱跑路的报道屡见不鲜。现场应援、打榜投票、发布会应援集资等都能成为敛财渠道。
2018年,某位小歌星官方后援会以专辑应援名义在粉丝群内集资。当时专辑应援分为五期,仅第三、四两期就筹集到150余万,事后“粉头”将这笔巨款挪作他用。
类似这样的纠纷在饭圈随处可见,但粉丝仍趋之若鹜。
· 青少年粉丝陷入“传销式洗脑”
相信看到这些就能明白,为什么数十万瓶牛奶会被白白倒掉。
“你买少了就是不爱哥哥,看不起你。”
“我们可以吃不上饭,但哥哥姐姐不能不出道。”
“人手105张专辑很难吗?一支口红钱难道你们都出不起吗?”
……
有专家提到,明星或背后的资本可以通过传销式营销、洗脑式追星的方式,形成巨大的粉圈来为自己服务。
很多粉丝群内“00后”占到八九成,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就这样被利用,被一步步培养成没有思想的工具人。
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自发地聚在一起支持偶像,本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但追星不是被威胁、道德绑架、PUA……
个别所谓的偶像和其背后的团队让“饭圈”变了味,跟邪教组织没有任何区别。
02
追星背后的心理分析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追星就反对,不能理解为什么要花费时间、金钱喜欢一个陌生人。
对于这个问题,可能80后、90后家长更容易理解,我们这代人刚好赶上了“偶像文化”的兴起。
一方面,有些明星确实有着不错颜值或是作品,人设也容易让人产生好感。
所以偶像容易让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归属感。
这是非常普遍的情感,谁青春期还没喜欢过几个明星呢?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青少年缺乏、渴望爱和关注,需要情绪宣泄出口。
在这个自我意识萌动的特殊时期,他们很容易对虚假人设作出不全面、不理智的判断,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这才是追星背后最值得家长关注的问题。
但遗憾的是,我们往往只纠结于表面,又急于纠正,这么做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就像小时候,父母每次看到我听周杰伦总要念上几句,他们看不到周杰伦的作品带给我们多少情感寄托。
从心理学角度看,追星不难理解。
只是现在的追星方式跟我们那个年代相比,又是天差地别。
打榜、控评、反黑、买周边、买代言,甚至当私生粉......随着互联网愈发便捷,追星族比以往更容易接触到偶像。
追星体验感越来越真实,也更容易让人迷失。
比如现在常被吐槽的“脑残粉”,即便偶像因为私德败坏、违法乱纪被封杀仍“不离不弃”。
为什么会有“脑残粉”?
一方面是不具备爱自己的能力,总是把情感寄托于外;
另一方面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容易随波逐流。
这也是普遍存在于中国家庭的问题:
我们孩子的青春期,也是学业压力最大的时期。他们很少有时间出门社交,或者社交深度不足,难以获得同龄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基于这种难以改变的现状,亲子之间的亲密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相关数据显示:中学生愿意和家长分享心事的比例不足2成。
我们没法要求孩子早早建立起完整的世界观,但家长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和关爱,教会孩子爱人先爱己。
自爱之外,还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建立。
03
关于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做到理智追星?
就像有的人看待问题总是全面又理性,能提出独到的见解。
这就是今天要着重和大家分享的,家庭教育中,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
霍尊先前因为前女友陈露披露的私人信息人设崩塌,但不久之后陈露因涉嫌敲诈勒索被抓,舆论也终于回归理性。
如果吃瓜群众一开始就能看到事件全貌,或许舆论就不会跑偏。
但我们日常接收到的信息未必全面、真实,尤其在虚假人设烂大街的网络世界。
追星是如此,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如此。
具体到日常教育,我们可以在孩子小时候就多多引导他们提问,比如在讲故事、看书的过程中:
Who?——事件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是谁?
What?——他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
Where?——事件在哪里发生?
When?——什么时候发生?
Why?——为什么会发生?
How?——具体又是如何发生?
这些问题看上去很基础,却能帮助我们一点点看到事情本质。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带着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初步的判断,再到接受不同的观点,反思自己的观点,直到确立全面、理性的认知。
俗话说“未知全貌,不予置评”,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孩子长大,我们可以经常跟孩子就社会新闻、时事热点、生活琐事探讨、辩论,帮助他们全面地看待万事万物。
孩子的世界总是非黑即白,但这个世界不那么单纯。
我们常说“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那些迷失在“饭圈”里的孩子,大都是因为家庭教育的某个环节出现缺失或者偏差而被蒙蔽。
其实在现实世界里,能做到独立思考并非易事,尤其身处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
不仅限于追星,批判性思维也是认识、探索世界的重要能力。
在这个人人都可成为意见领袖的时代,由衷希望:
我们的孩子将来都能成为清醒、独立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感受,表达,和热爱!
邓伦人物设定周杰伦明星
邓伦近照曝光:和友人聚餐仍居C…
邓伦近日和朋友聚餐的照片曝光,…
Angelababy被曝新恋情,男方身型…
6月2日,娱记爆料的85花顶流新恋…
邓伦又出事了!翟天临徐峥抱团?…
01于正打假维权?近日,于正在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