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目!著名作曲家王酩去世25年,他的妻子王香珠年年最怕过除夕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王酩
王酩是重量级的国家一级作曲家,创作了《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渔家姑娘在海边》《角落之歌》《青春啊青春》《难忘今宵》《知音》《妈妈看看我吧》《心中的玫瑰》等一系列经典歌曲,至今还有着很高的传唱度。
他与王立平、施光南被誉为新时期作曲家“三驾马车”,还有媒体将他誉为“旋律大师 歌坛李白”。
1997年,63岁的王酩不幸因脑溢血在北京早逝,妻子王香珠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而今王酩已逝世25年了,王香珠女士的生活状况怎样?
她以怎样特殊的方式,怀念天堂里的丈夫?
01王酩1934年11月出生于上海郊区一个贫困的花农之家。父亲和哥哥用卖花的收入,供王酩读完了上海交通中学。
王酩(左)、马友道(中)、 钱苑(右)于上海音乐学院
1949年上海解放,王酩参加上海青年文工团举办的音乐训练培训班,从此走上音乐之路。
期间,王酩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欢送大军南下》,该歌曲在上海市歌咏比赛中获奖,王酩的音乐才华初露锋芒。
1953年,王酩因为生了一场大病,没有考上上海音乐学院。身体痊愈后,为了帮父亲养家,王酩在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小学当了一名音乐老师。
王酩一边教学,一边钻研音乐,每月一发工资,除了将一部分钱交给家里,王酩就买回一大堆音乐理论书籍,在宿舍里苦读。
他还拜上海音乐学院陈铭志教授为师,在陈教授的推荐下,王酩去上海音乐学院夜校部学习。
王酩给学生们上课
陈教授爱才惜才,免费给王酩上课。有一天夜里下起瓢泼大雨,陈教授以为王酩不会来了,谁知10多分钟后,陈教授家的门被敲响了。
他打开门一看,只见王酩浑身湿漉漉地站在门口,陈教授眼里一下涌满了泪水。
1959年,王酩以业余自学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其中他的和声成绩考了100分。
大学期间,王酩师从著名声乐教授丁善德。丁教授1911年出生于江苏昆山,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乐院。
丁善德
丁善德及其雕像
他是我国首位灌制唱片的钢琴家,他灌制的《牧童短笛》《摇篮曲》《太阳出来喜洋洋》《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作品,有着巨大的影响。
丁善德创作的《长征交响乐》《新中国交响组合》《新疆舞曲》等,也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王酩在上海音乐学院经过5年的刻苦学习,于196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
大学毕业后,王酩被分配到北京的中央乐团从事音乐创作。单位分给他一间12平米的房间,王酩既做卧室,又兼做书房、钢琴房。
王酩与妻子王香珠
1967年,王酩结婚了。妻子王香珠也有着非凡的过往:她194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比王酩小8岁,毕业于上海美专音乐系。
1951年,王香珠被分配到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工作团,担任歌唱演员。后来她又被调往中央歌舞团,是我国最早的一批女高音歌唱演员。
1960年,王香珠被调往黑龙江省龙江剧院工作。期间,她主演了《春草闯堂》《贵妃醉酒》《四郎探母》《桂芝写状告状》等经典剧目,成为团里的骨干演员。
02王酩为音乐而生,生活中经常犯迷糊,他脑海里只装着音符,不考虑生活琐事。他与王香珠在北京领完结婚证后,妻子见他脚上的皮鞋开裂了,带他去王府井的一家鞋店买鞋。
售货员问他穿多大号的,王酩不知道,他问妻子穿多大号的。王香珠说自己穿36号,王酩便让售货员给自己拿36号的鞋。
王酩(前中)与同事们合影
售货员都被逗笑了。王香珠让丈夫从38码试起,一直试到40码,结果给他买了一双40码的皮鞋。王香珠叮嘱丈夫,让他记住自己穿40码的鞋。
王酩与王香珠结婚后,夫妻一直两地分居。1969年,他们的女儿降生了,王酩一点也帮不上忙。
王香珠将母亲接到身边,3个人住在剧团分的逼仄宿舍里,生活里有很多艰辛。
那时打电话不方便,交通也不便利,王酩与妻女见一次面并不容易。每年只有国庆节和春节,一家三口才能团聚。
分居期间,王香珠承受很大的压力,但她给丈夫写信很少诉苦、发牢骚,每次都说自己很好,将自己的生活美化。这让王酩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心一意创作音乐。
电影《海霞》海报
1973年11月,北京电影制片厂筹拍影片《海霞》,邀请王酩为该片创作歌曲。
王酩创作出了《渔家姑娘在海边》,影片的主创人员都觉得这首歌好听,但因为时代原因,影片刚做完后期制作,就被雪藏了。
《海霞》的编剧谢铁骊、导演钱江,因为拍摄该片接受批评,王酩也因此受牵连,不让他再进行音乐创作。
王酩在自己逼仄的房间里,焦躁不安,他一包接一包地抽烟,夹烟的两根手指都被熏黑了。夜里他睡不着,就翻身起来喝一杯劣质白酒,然后强迫自己睡着。
事情还没有结束,不久王酩就被下放到苏北油田劳动。他住在帐篷里,睡着木板床,每天吃的是冰冷的剩菜剩饭。
油田固井时,王酩光着膀子一口气背了20多个沙袋,他以超负荷的体力劳动来发泄内心的郁闷。终于王酩累得虚脱了,因血压过高晕倒在地,被送往医院。
王酩的现状刺痛了妻子的心,王香珠没法跟在丈夫身边,只有在信里鼓励他安慰他。这让王酩在黑暗隧道里,看到一些明亮的火光,他靠着对音乐的信念和妻子的爱,与命运抗争。
一年后,王酩回到中央乐团。就在这一年,王香珠被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担任化妆师,夫妻俩终于结束了长达7年的分居生活。
一家三口寄居在12平方米的房间里,与邻居共用厨房,做饭、上洗手间都要排队。
1975年8月,电影《海霞》在全国公映后引起巨大的反响。由王酩作曲,陆青霜首唱的《渔家姑娘在海边》,迅速在全国流行开来,王酩在歌坛崭露头角。
031980年,王酩荣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电影音乐奖
1977年,王酩又应邀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黑三角》创作歌曲。
影片公映后,由王酩谱曲、李谷一首唱的插曲《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又成为一首经典歌曲,在街头巷尾传唱。
王香珠是《黑三角》的化妆师,夫妻俩共同为这部经典影片增彩增色。1978年,北影厂筹拍影片《小花》,邀请王酩为影片创作歌曲。
他一口气写出了《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两首插曲。
1979年,《小花》在全国公映引发万人空巷。李谷一演唱的《妹妹找哥泪花流》《绒花》,也让歌迷耳目一新,大家争相传唱。
王酩(左一)与同事们
王酩与青年李谷一
然而该片公映不久,多位主创人员遭受不公正待遇。王酩创作的《绒花》被批为“流氓音乐”,相关人员经常开会批判王酩,让他写检查。
有的人还暗示李谷一揭发王酩,李谷一总共演唱了王酩创作的40多首歌曲,两人后来被媒体称为“黄金搭档”。
李谷一欣赏王酩的音乐才华,钦佩他的人品。她说:“我与王老师合作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要求演唱的,跟他没有任何关系。”
由于压力太大,王酩给妻子打电话时哭了。当时王香珠正随剧组在广西拍电影,她很惊讶:“电影不是公映了吗?怎么还这样对待你?”
王香珠没有看过《小花》,不知道丈夫创作的《绒花》到底怎么样。于是征得制片主任的同意,王香珠自己掏钱,请10多位同事去影院看《小花》。
刘晓庆《小花》剧照
当看到“何翠姑”跪着抬伤员上山,膝盖上的血印在石板上时,《绒花》歌声响起,大家都泪流满面。看完影片,同事们一致认为歌曲与影片配合得天衣无缝,非常感人。
王香珠给丈夫打电话:“歌曲很好,以后有什么问题我愿与你一起扛。”王酩热泪盈眶,称赞妻子是自己的知音。
王香珠在接受采访时,说丈夫在音乐上有男子汉的担当,生活中却是个没长大的孩子。他心地善良、单纯,将所有的感情、精力、时间都投入在音乐上,将音乐融入在他的血液里。
有一次,王酩深夜12点还在伏案写歌。王香珠心疼丈夫,给他做了一碗面条加一个荷包蛋做宵夜。
王酩
她将面条端进书房,让丈夫趁热吃。谁知王酩皱着眉头挥挥手:“去去,你将我的思路打断了。”
要是碰到有的妻子,免不了会与丈夫争吵,但王香珠悄悄退出去,躲在厨房里哭。
等丈夫将歌写完后,她再将宵夜送上去。王酩一边吃,一边说:“还是你最懂我,最疼我。”一句话又说出了王香珠的眼泪,她的气消了。
041983年,王酩为影片《知音》创作歌曲。他在办公室创作完第一稿,并交给了谢铁骊导演。
晚上回家他又写第二稿,写完已是凌晨3点。王香珠也没有睡,一直陪着丈夫。
王酩工作照
凌晨4点,王酩将《知音》第二稿写完了。他将两稿都哼给妻子听,王香珠说两个版本都好,但她还是更喜欢第一稿。
王酩顿时生气了,说妻子不懂音乐。他拉开门出去了,站在走廊里。王香珠让丈夫回家,他不肯。
随后王酩敲开同事王凯传的门,将两稿都哼给对方听,对方也说第一稿好。接着,他又敲开同事郭成志的门,又将两稿哼给对方听。郭成志也说第一稿好,王酩向妻子道歉。
第二天,他去找谢铁骊导演,说就用第一稿,不换了。后来被传唱开来的《知音》,就是第一版本。
王香珠在接受采访时,说她爱丈夫,也爱他的音乐。正因为对丈夫有双重的爱,她才愿意为丈夫付出,愿意陪他风雨与共,相濡以沫。
王酩与孙浩
王酩不仅是音乐大家,还致力于培养音乐人才。1987年,他在北京开办通俗音乐培训班,培养出了孙浩、胡晓晴、李殊等知名歌手。
孙浩在接受采访时,说王酩和王香珠是他的恩师,他一辈子忘不了。原来1987年,孙浩在西安一家工厂当广播员。因为在全省歌曲比赛中获奖,他被相关部门选送到成都参加全国比赛。
王香珠就坐在台下选歌手,结果她将孙浩选上了。孙浩听王香珠在与另外一个人谈论王酩,以为她们是骗子。
在孙浩看来,王酩是那么有名的作曲家,她们怎么会认识?分别时,王香珠给了孙浩一张名片,说以后找她联系。
孙浩直到两个月后,才按照名片上的地址给王香珠写了一封信。可这时通俗音乐班招生已经结束,学员已经定了。
王酩与妻子在厨房忙碌
王酩让孙浩赶紧来北京,破格让他免试入学。经王酩做工作,湖南歌手武力将名额让给了孙浩。武力是李谷一创办的轻音乐团的歌手,他有单位。而孙浩在北京背井离乡,更不容易。
王酩觉得孙浩皮肤黝黑,形象一般,但很喜欢他的音乐才华。
那时孙浩他们伙食不好,王酩几次落泪,他经常让孙浩去家里蹭饭。王酩擅长做红烧肉,但他平时不做饭,只有学生们来家里他才下厨。
1989年,孙浩用自己去歌厅唱歌一个月的收入600元,给王酩买了一块“花花公子”牌手表。
王酩以前戴的手表都是获奖得来的,他很喜欢孙浩送的这块手表,此后一直戴在手上。
王酩(右)与词作家乔羽
与此同时,1988年王酩还创办了中国轻音乐学会,并担任《音乐生活报》的主编。
05王香珠非常支持丈夫的工作,孙浩等学生来家里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她都拿出来。王酩还经常将《音乐生活报》的编辑记者带到家里开会、改稿。
每当这时,王香珠就给他们做后勤工作,给大家沏茶、续水,遇到饭点她还给大家包饺子。
王酩才华横溢,可一生清贫,他写一首歌最先是6块钱稿酬,后涨到几十元。他没什么版税收入,一直与妻子靠工资生活。
他吃穿没什么讲究,最爱喝酒。有时去外面参加活动,菜还没上来他就喝空腹酒。结果上了两三道菜,他就醉了。
王酩与家人合影
王酩与家人
1994年,王酩60岁了,女儿早结婚生子,他做上姥爷后没什么烦心事了。王香珠觉得丈夫辛苦了大半辈子,想让他享几天福,于是她让丈夫戒酒。
王酩戒不下来,王香珠让丈夫陆续戒,一天只让他喝一小杯。
1997年11月20日,孙浩登门拜访老师。王酩说喜欢吃川菜,孙浩请恩师在中央乐团门口的川菜馆吃饭。当火爆黄喉上来时,王酩连声说“好吃”,这让孙浩忍不住泪湿眼眶。
这也是孙浩最后一次与老师见面。11月28日中午,王酩外出散步突发脑溢血,路人赶紧将他搀上出租车,送往医院。昏迷前他说出了自己家的地址和电话。
王香珠和女儿得知消息,赶紧赶往医院。可王酩一直陷入昏迷,没有给母女俩留下一句话。他一直在医院昏迷7天。
李谷一与王立平
王立平、李谷一等好友纷纷到医院看望他,但王酩没有丝毫反应。
1997年12月5日中午11点,王酩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不幸离世,享年63岁。
当天傍晚,北京下了一场罕见的暴雪,天地一片苍茫。有人说,这是老天在为王酩的早逝哀悼、哭泣。
多年后,孙浩在接受采访时还泣不成声。他说王酩老师一生清贫,没有挣到钱,一直过着最朴素的生活,没有享一天福。他怪自己那时没出名,没挣到钱,也没能力回馈老师,这是他心里的遗憾。
王香珠在接受采访时,红着眼眶说,孙浩是最懂感恩的学生,他毕业后每年春节和其他重大节日都会问候老师。
王酩与妻子王香珠
王酩去世时,王香珠将孙浩送的手表戴在丈夫手腕上。在她和王酩的心目中,孙浩就像自己的儿子。
王酩的早逝,将王香珠推入巨大的悲痛中。从丈夫1997年去世,到2003年,整整6年间她一直在悲痛中沉浮。
她不敢听丈夫的歌,一听到音乐响起,她的心就会被刺痛,她就会陷入伤心中不能自拔。
为避免睹物思人,丈夫生前使用过的乐器,王香珠全送人了。每年除夕之夜,她不敢看央视春晚的压轴节目,一旦《难忘今宵》的音乐响起,她就躲在走廊里哭。
06女儿经常过来陪伴王香珠,傍晚女儿陪她在院子里散步。要是谁家窗户里飘出王酩的音乐声,王香珠就会想起丈夫坐在家写歌、弹钢琴的画面,想起丈夫高兴或发脾气的样子。
情难自已的她就会赶紧回家,坐在书房里捧着丈夫的遗像流泪。
女儿劝王香珠:“爸爸走了,一定不希望看到你现在的样子。爸爸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有完成,你为爸爸做点事吧。”一句话提醒了王香珠。
丈夫生前有个最大的心愿,就是想举办一场个人音乐作品演唱会,然而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如愿。
王香珠突然间找到了精神寄托,她要帮丈夫完成心愿,继承他未竟的音乐事业,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怀念天堂里的丈夫。
从此王香珠将泪和痛埋在心底,努力帮丈夫圆梦。
李谷一演唱《难忘今宵》
经多方奔波,2005年10月7日晚, “海珠之声·难忘今宵——王酩音乐作品音乐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隆重举行,李谷一、李素华等知名歌唱家,在舞台上含着泪花演唱王酩的经典作品。
舞台下的王香珠一边听一边流泪,在泪水怀想丈夫。这次演唱会非常成功,王香珠在心里告慰丈夫:“你在那边安息吧,我帮你完成心愿了。”
1997年,丈夫王酩逝世时,王香珠刚刚55岁,从中国轻音乐团退休。早在1982年,王香珠离开北京电影制片厂,与李谷一筹办中国轻音乐团,担任业务部经理。后来,她又担任爱乐女乐团演出部经理兼办公室主任。
王酩作品演唱会成功举办后,王香珠继续以音乐这种特殊的方式怀念丈夫。此后她担任中国大众音乐协会法人代表兼秘书长,还出任中国音乐家俱乐部副主席。
这些年,王香珠为繁荣我国的音乐事业做了很多实际的工作。
王香珠与王酩的学生李殊2008年,她成功主办了“中国杯”新创作词曲征集评选活动。2009年,王香珠又主办了“中国杯”共和国60周年优秀词曲、歌手、乐手展示大赛。
2013年,她联合相关部门举办的“中国梦 音乐情”演出活动,也取得巨大成功。
2015年,王香珠还策划、组织了李谷一个人独唱音乐会。王香珠想,如果天堂里的丈夫有知,一定会感到很欣慰。
丈夫生前,王香珠支持他做音乐,王酩走后,她继续在延续丈夫的音乐梦。与其说他们是夫妻,还不如说他们是知音。
072017年9月,央视文艺频道举办《向经典致敬——王酩专辑》,王香珠含着眼泪在纪念册上签名:“王酩,你为音乐生,你为音乐去。我们永远爱你。”
王香珠与女儿和外孙录制《向经典致敬》
这时丈夫已经去世20年了,王香珠依然眼里有泪,心里有痛。
著名词作家、诗人卞留念写了一首怀念王酩的诗《忆王酩》:“仁者王,酒美为酩。从不自欺,他一音一菩提;从不欺人,他一歌一乾坤。他堪称乐坛圣者,因为圣者以天下之心为心,和时代倾情、动情。他源音而乐,音容永存!留念刻骨铭心。
《向经典致敬》这样致辞王酩:你把赞美留给了世界/把深情留给了琴键/把感动留给了心灵/当你的旋律还在每天以风的速度传唱流行的时候/你自己却匍匐在了那片滋养你的土地/把悦耳动听留给了每一个路过这里的人们。
当每年春天来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世界上所有善良的人们/都会在《难忘今宵》歌声中/得到祝福,并由衷地说一句真好!
王酩离世时,王香珠刚好55岁。此后她一直没有涉足感情,心里只装着王酩,装着丈夫的音乐,再容不下其他。
王香珠与央视主持人孟盛楠
2022年,王酩已经逝世25年了,王香珠已经80岁了。时光如水,却冲不走她对丈夫的爱和思念,那些相濡以沫,风雨与共的一幕幕,经常在她脑海里回放。
虽然王香珠心里一直有悲痛,但她始终在以音乐这种特殊的方式怀念丈夫,这让她的心里有一丝安慰。如果真有来生,王香珠还愿意与王酩牵手做夫妻!
“细品名人“点评:笔者在全国一家知名杂志做编辑记者时,有幸采访了王香珠女士和孙浩。
王女士对王酩老师的爱刻骨铭心,他们既是柴米夫妻,更是精神和音乐上的知音。王香珠与钢琴家魏东明王女士说自己能与王酩生活30年,她很幸福,很幸运,很知足。虽然他们的物质生活一边,但那种精神上的愉悦,无法用语言形容。她爱丈夫,爱丈夫的音乐。孙浩说起恩师,至今还热泪盈眶,心疼王酩老师清贫一生。
从王香珠女士和孙浩那里,笔者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含着眼泪写下此文。其实笔者也是王酩老师的粉丝,王老师的很多经典作品,笔者都会唱。
虽然王酩老师走了,但他的音乐作品,他创作的每一个音符,永远鲜活地跳跃在歌迷心中!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李谷一孙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