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卫视美女主持大红之时,用自己的失踪,换来“没眼人”的出现

更新日期:2021-10-20 21:05:11阅读:487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在太行山深处,有个传说,“二战”期间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专门为中国抗日军队提供特殊情报。而这次队伍中的人,全部都是瞎子,以卖唱为生,毫无踪迹可循,人称“没眼人”。这支曾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的队伍,没

在太行山深处,有个传说,“二战”期间有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专门为中国抗日军队提供特殊情报。而这次队伍中的人,全部都是瞎子,以卖唱为生,毫无踪迹可循,人称“没眼人”。

这支曾为抗战作出了重大贡献的队伍,没有编制,没有档案,在历史上根本没有他们的痕迹,普通人对他们的故事更是毫不知情。

直到2000年,一个正当红的美女主持人走进了大山,见到了11位没眼人,才决定用自己的“消失”,换这些人的“出现”。

01 放弃光明的前途走进大山

这位美女主持人,名叫亚妮,或许现在提到这个名字,大家是没有印象的,但是在当时,在2000年,她可是家喻户晓的美女主持人。

在那一年,因为她的影响力太大了,所以浙江卫视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以她的名字作为一个新节目的名字,这个节目便是《亚妮访谈》。这个节目开播之后,也确实很火,成了当下浙江卫视的黄金节目。就连美国一家文化公司都对这个节目赞不绝口,表示道:“这样的节目太稀少了,它将记录和访谈融为一体,体现出了人文关怀。”

要将一个节目做好,不用心是不可能的。在亚妮看来,要挖掘出一个人背后的故事,就要亲自去采访他,去他的家乡看一看。

2000年,亚妮如日中天,她参与的节目自然不会只有《亚妮访谈》这一个,那时她还是“中国首届原生态南北民歌擂台赛”决赛主持人。

在比赛中,一位名叫石占明的人脱颖而出,他一根羊鞭,一身干吼,震惊全场。在他表演完后,台下的观众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对他称赞不已。

亚妮也被这位汉子的精彩表演震撼到了,想要挖掘出他背后的故事。于是,亚妮不顾艰辛,走进太行山深处,到了红都村,采访石占明。

石占明在看到亚妮的时候,相当的惊讶,一来,他觉得这个漂亮的女娃子意力惊人,居然跋山涉水走到了红都村。二来,他觉得自己的表演不算惊艳,毕竟在他们当地,人人都能嚎两句山歌,各个的声音都洪亮动听,唱歌水平都不在他之下。

亚妮当时有些不相信,觉得石占明是在自谦,直到她无意间听到了11位盲人的歌声,才知道对方真的没有胡说。

那时她看到这是11个人,坐在随身携带的铺盖上,用手上的乐器,吹拉弹打,演奏出了动人的音乐。

虽然当时的她,听不懂这些人演唱的歌词,但她的内心还是受到了触动。她从演奏中感受到了这些人的激情,体会到了他们身上的不屈精神。那一刻,她脑海中不由自主地闪出了瞎子阿炳说的一句话:这个音乐我是应该跪着听的。

就是这一次意外的相遇,让亚妮放弃了大好的光明前途,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大山里。

亚妮的突然消失,引来了众多人的关注,很多喜欢她的粉丝们四处寻找,想要探寻她的踪迹,甚至不少人担心的猜测,她是不是出了意外?但任凭这些人怎么努力,亚妮依然了无音讯,再也没有于网上发布过任何动态。直到12年后,她才终于有了消息。

时间能让人忘记很多东西,在她消失的这段期间,这个曾经耀眼无比的大才女,逐渐被众人遗忘,时至今日,再提起她的名字,大家也都是迷茫的,完全不知道她是谁。

02 卖掉一切家产拍电影

放弃大好的事业,就为了挖掘出这11个没眼人背后的故事,这值不值得呢?

在当时的亚妮看来,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她回答不出,她只知道,她被这些没眼人感动到了,她打心底里想要为这些人做些什么。

亚妮认为,这些没眼人,虽然没有眼睛,却像向日葵一般,始终向阳而生。在她的认知里,像这样身有残疾的人,浑身应该散发着阴暗的光芒,随意坐在地上歌唱,毫无灵魂,就像是在等着谁的审判一样。但是,在这11位没眼人的身上,她看不到这种失落和绝望,她从这些人脸上看到了笑容,看到了希望。这种强烈的反差感,让她心里受到震撼,出于媒体人的直觉,她深知这些人的背后一定藏着故事,她想挖掘出这些故事。

随着深入了解,她越发知道这些没眼人的“珍贵”。这些人唱的是地地道道的辽州小调,他们用最原生态的表演方式,将这种艺术流传下来。

这些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唱法,觉得很正常,殊不知,辽州小调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弥足珍贵。而这些人怀着珍宝却不自知,过着平凡又普通的生活。如果某一天,没眼人消失了,或许世界上根本不会有人知道曾有过这么一支身怀绝技的队伍,更不会有人知道他们曾经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过怎样的贡献。

一想到这些,亚妮心就紧了,她做不到视而不见,她想行动起来,让这支传奇的队伍,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于是,亚妮不顾周围人的劝阻,一意孤行的放弃了如火如荼的事业,筹集到了资金,带着队伍进入大寒山深处,拍摄这11位没眼人的故事。

与那些投资上亿的大制作比起来,亚妮的剧组还真是寒碜的不忍直视。她总共只筹到了几百万的资金,其中有36万,是她向上申请的经费,有180万,是她这些年辛苦工作存下来的钱。

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拍电影,仅投资这么些钱,显然是不够的。

没过多久,亚妮就发不起工资了。最初的时候,剧组还有近百人,到后来,人都走了,就留亚妮一个人忙活着。

这个时候亚妮心中不是没有后悔过,她也时常在问自己,这么瞎折腾,究竟是为了什么?老老实实地当着主持人不好吗?可能现在,她的事业如日中天,她的生活也过得休闲娱乐吧?

而每当她思想上有松懈的时候,她看到身旁积极向上的没眼人们,心中又会生出无限的奋斗力,她觉得,为这些人吃苦,值得!

03 同吃同住,女人来导男人的戏

为了继续拍摄,不得已之下,亚妮将在杭州刚买的新房转手出去,筹了些钱。

为了省钱,亚妮与没眼人们同吃同住。

这些没眼人们年龄都不小了,最小的30多岁,最大的70多岁,但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光棍,身边虽然有亲人们,但他们延续了部队的纪律,一直跟着队伍走,偶尔才会回趟家。

所以亚妮和他们同吃同住,其实也是有很大压力的。第一,这对她的名声有影响。第二,这些光棍汉们在生活上不讲究,平日很少洗澡,身上常年带着味道,而且这些人睡觉,呼噜声震天,吵得人不安宁。与他们住在一起,这对于亚妮也是一大考验。

在这种环境下拍摄,对亚妮来说,无疑是一种身心折磨,有时候她甚至会在想:就这样算了吧。

就在她又一次打退堂鼓的时候,旁人的一句话,又迫使她坚持下来。

那天天刚刚亮,一个村民过来送水,见屋里点了灯,随口说了一句:“没眼点啥灯?”

亚妮抬头一看,一盏散发着柔和光亮的灯,温暖了她的心。不用想都知道,这灯其实是没眼人们专门为她点的。那一刻,她心里说不出的软,这些过得粗糙的汉子们,其实都有一颗柔软的心。

从那一天起,亚妮就再也没有动摇过,她觉得不管多么艰苦,她也要让这11个活在烂泥里的“向日葵”获得“太阳”的认可。

在朝夕相处之间,在一举一动之间,在一步一行之间,在一唱一和之间,这11位没眼人的故事,逐渐被揭开。

04 因为感动,再苦再难也坚持

这11个人中,唯一一位在抗战期间给八路军送过情报的人叫明贵叔。他很厉害,会唱许多老歌,他说,在百团大战时,他们就会将想要宣传的话语融入到小调里,然后去各个村庄宣传抗日,给大家带去希望。

第一次听到明贵叔用怀念的语气讲述关于自己的故事时,亚妮就很震撼,心中百感交集。

遗憾的是,当亚妮决定拍摄没眼人的故事时,明贵叔已经不在了。

没眼人中,擅长打鼓的,长得肉乎乎的,脾气特别好的,叫肉三。

肉三天生没眼,耳朵特别灵,这像是上天特意给他的补偿。

虽说生来就不见光明,可肉三心中却从不失光明。他待人真诚,特别能吃苦耐劳,体贴得让人心酸。

记得有一次在拍摄的时候,天特别冷,那时候是冬季了,山上冰天雪地,看着倒是美,就像是被雪包裹的童话世界。不过这地方,看着赏心悦目,要真在里面待着,那可得遭一番罪。

那天拍摄之前,整个剧组的人手脚冻得冰凉,做事情也麻利不起来,行事上显得有几分畏畏缩缩。身为主角的没眼人们,这时候没什么事干,他们待在一旁,笑着聊天。听到剧组的人冻得直哆嗦时,他们还笑的骄傲,说:“我们打小活在这大山里,早就被冻惯了。”

刚开始,大家的状态也确实很好。直到一个镜头扫到没眼人的脚上,亚妮才察觉出不对。

原来,肉三穿了两只不一样的鞋子,一只黑棉鞋,一只草绿色的球鞋,且都是湿漉漉的样子。穿错鞋子没什么,毕竟他们没眼,只能摸索着穿鞋,穿错了也发现不了。问题是,这湿漉漉的鞋已经冻成了一坨冰。

亚妮赶紧叫停拍摄,走到肉三面前,只见他已经冻得满脸发青了,却依然憨厚地笑着。

在亚妮的再三追问下,肉三才说出自己不小心踩进冰窟窿的事情,他怕影响拍摄,就一直没说。

亚妮听后,默默地让人给肉三换上新棉鞋。换完后,她又特意的关心肉三:“你确定没事吗?”

肉三笑了笑:“没事,我很幸福。”

可惜的是,这样一个乐观的人,懂得知足常乐的人,没活多久。

他走的那一天,全村人都自发地聚在一起,为他忙了几天几夜,给他举办了一个盛大的葬礼。

2009年,肉三走的那一天,他说:“最大的遗憾是等不到电影上映的那一天。”

肉三远在上海的侄子,得知消息后,火速买票赶了回来。送葬的那一天,他背着舅舅的墓碑,很久很久,肉三的姐姐喜籽,盯着儿子说:“是你舅舅走山卖唱,供你读到博士,你要记得你身上背的情,永远不要卸下。”

没眼人中的老队长,77岁,擅长吹苼,打鼓也很厉害,编词更是一流的,他呀,叫做屎蛋,拍完电影的第二年他就走了。临走前,他把自己这50年攒下的两千八百六十四块七毛钱交给了心心念念的疯女人二梅。

没眼人中,有个叫小辫的,唱女声很厉害,他经常和招财搭档,唱夫妻。小辫也是个苦孩子,小时候家里人为了让他避灾,就给他梳上小辫子,将他当女孩养。他擅长三弦,有着天生的好嗓子,唱出来的歌,婉转动听,细腻柔美。

没眼人中,叫光明的那人,40岁,曾经的他也是个上过场面的人,30岁以前,他也曾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而现在,他是没眼人,是队伍里胡琴兼全套打击乐手。

……

越是了解这些没眼人,亚妮就越是敬佩他们的积极和乐观,她称这些人是中国的“荷马”。

这些没眼人们,心中始终挂念着祖国,他们有一个愿望——想去北京天安门看升旗。

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升旗的时候,是不允许人靠近的。

看着这些人说出心愿时的虔诚模样,亚妮没法不心软。她将这件事放在心上了,特意找了武警总队的领导,一番协调,终于让这些没眼人圆梦了。

那天早晨,才凌晨3点,这些没眼人们就兴奋的起来了,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他们就手拉手的到了广场。

当国歌奏响的那一瞬间,这些人瞬间收了笑容,庄严地立在原地,昂首向上,似乎在看着国旗冉冉升起。

升旗仪式完成后,升旗的支队长笑着对他们说:“看不见国旗,摸摸国旗总行的。”

随后,这些人小心翼翼又仔仔细细地摸了摸国旗,饱含泪水地说:“就是现在死了,也值了。”

在拍摄的这段期间里,亚妮不是没有遗憾,她看着一个又一个没眼人离开,想做些什么,却又无能为力。因为拍摄的事情,她还错过了女儿的成长。在2009年,当她得知18岁的女儿要出国的时候,匆忙赶到机场,却只来得及见到女儿过安检的背影。一瞬间,懊恼涌现心头,她愧对女儿,忍不住泪如雨下。在这段拍摄期间,亚妮的父亲去世了,她也没有来得及见到父亲最后一面。那天晚上,她默默地悲伤,得知这个消息的没眼人们,也用自己的方式,为“亚妮姐”的父亲送别。他们在院子里唱了一天一夜,用最动听的歌声,唱出最饱满的情感。

05 从出书看到人文

转眼间,15年的时间过去了,亚妮收集到了足够多的素材,据她所说,就光这些素材,没日没夜的看,也要看上一年多才能看得完。

2018年2月21日,亚妮发了一条动态,表示电影制作进入到了后期阶段,很快就会被搬到大屏幕上。

而在此之前,亚妮已经先行出版了《没眼人》这部书籍。

刚开始要出这本书的时候,出版社不愿意帮忙,还是亚妮多方联系,才终于说动一个出版方与她合作。起初,亚妮没有想过这本书能够受人喜欢,她的心态很好,宽慰自己就当是在做善事。可没想到,这本书在一年内狂销10万多册,不少年轻人也都对这本书视若珍宝。

这样的数据,给了亚妮极大的信心,让她看到了年轻一代人的人文关怀。也是从这一刻起,亚妮对电影抱有了极大的信心,她相信她拍摄的这部电影,会有人关注,会有人愿意看的。而只要有人愿意听她讲述这些没眼力见的故事,她这些年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当然,别看亚妮对这部电影满怀信心,但其实她心中还是抱有担忧的。倒不是担忧票房问题,而是她怕随着这部电影的上映,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关注到没眼人,会让这群心怀纯粹的人被污染、被喧嚣吞噬。

亚妮说:“关注就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有利的一方是,它能让没眼人走出贫困,把歌声带到更远的地方,让更多的人听到地道的辽州小调。但弊端就是,这会让这支散发着斗志昂扬的团队逐渐失了精气神,我很担心,他们的激情最终消失在物质生活里。”

亚妮的担心确实有道理,但在我看来,就算弊端真的出现了,那也是值得的。因为,他们的精神会被更多的人传承下去。这些眼盲心不盲的没眼人们,讲述出了最璀璨的人生故事,他们的出现,他们的传奇,会成为一种永不枯竭的精神,鼓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们,告诉所有身处困境的人,只要心中向阳,那便是晴天。

浙江卫视电影主持人石占明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