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更新日期:2021-08-30 16:52:06阅读:2211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8月25日,在引发全网热烈转发、网友爆浆式热议后,现象级的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山河岁月》这一季共22集,它从国家、民族、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握选题,选取党史的关键节点和核心内容,

8月25日,在引发全网热烈转发、网友爆浆式热议后,现象级的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山河岁月》这一季共22集,它从国家、民族、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把握选题,选取党史的关键节点和核心内容,共讲述了150多人的故事。时间跨度是从西安事变讲到新中国成立前的解放区土地改革。这13年,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岁月,也是国共两党两种中国命运决战的岁月。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网友纷纷留言,“这部纪录片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它以全新的视角审视历史、挖掘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展现我党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它像一道深刻的年轮,记录着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奋起的历史,像一面鲜艳的旗帜,标示着英雄烈士优秀党员们的精神高度,更像一声嘹亮的号角,激励着今天的人们沿着民族复兴的大道走向未来。”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回望革命征途

感受时间永恒历史必然

一个民族心灵深处的自我认知离不开对历史的回望和解读,党的历史恰恰是最好的老师,它是营养剂、清醒剂,也是必修课。在以史为鉴的创作思路指导下,《山河岁月》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撷取了那些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来讲述。它通过塑造环境事件交代历史背景,以行动事件推动故事发展,又以人物描摹雕刻精神,可以说准确还原了历史现场,深入生活肌理,切身去感受革命历史环境下人物的实际处境和心理状态。在这样的深刻讲述中,人物和故事蕴含的精神信念都摆脱了时间的束缚,穿越时空把瞬间变成永恒,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必然。

“等全中国解放了,就再也不用搬家了”,这是第43集《滹沱河畔》中,落脚于滹沱河畔西柏坡的毛泽东发出的感慨。这是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奋斗,中央领导机关进入北平前的最后一个落脚点,也是“进京赶考”前的最后一站。毛泽东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他向前线发出了408封电报,为各场战役起草了190份指示、电文。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毛泽东在西柏坡

“谁获得了土地谁就获得了农民,谁获得了农民谁就获得了中国”,这是毛泽东的论断。第44集《土地诗篇》就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进行的同时所展开的轰轰烈烈的土地运动。当时在东北,有大约1.2万共产党干部跑出城市,推行新的土地改革政策。在华中,华中分局采取了“中间不动两头平”的分田办法,迅速将群众动员起来。获得土地的农民坚定地站到了共产党一边,仅1946年8、9、10三个月,就有30万农民参加解放军,300至400万农民参加游击队和民兵。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滹沱河畔》谈政治军事,《土地诗篇》讲经济和民生,《挺进敌后》《真正的铜墙铁壁》《大江南北》讲的是抗日根据地斗争和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古城风云》《宝塔山下》《坚如磐石》《五月的鲜花》分别讲的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

这些事件相互关联,线索繁复却枝蔓清晰。观众从中看到了共产党为国为民的丹心碧血,感受到了它一路拼搏奋进的铿锵足音。随着该片一起沿着历史长河溯流而上,那些年轻观众由此更加深刻地了解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又要到哪里去。

细节见微知著

直抵人心唤醒凝聚力量

小说家李凖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给我100个情节,不如给我两个细节。”《山河岁月》中,大量的历史细节被挖掘出来,故事以一种富有时代感的方式展开,传达着理想之美、信仰之坚、人性之光,如此展示出的特有的精气神吸引着观众,在人们的心中激起涟漪,滋养、陶冶和丰盈着他们的内心。

“延安的城门成天开着,成天有从各个方向走过来的青年,背着行李,燃烧着希望,走进这城门。学习,歌唱,过着紧张的快活的日子。然后一群一群地,穿着军服,燃烧着热情,走散到各个方向去。”这是诗人何其芳对延安的印象。这并不是他一个人的感受,而是成千上万进步青年的共同认知。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前往延安的年轻学生

延安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山河岁月》有多集进行了细节刻画。第32集《宝塔山下》,展示了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条件简陋却又朝气蓬勃的学校;慕名前来的陈嘉庚发现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对抗战充满了必胜信念,他直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毛泽东曾在这里亲自为原一二九师政委张浩抬棺,又曾为普通战士张思德的牺牲致词。第34集《五月的鲜花》中,洗星海在延安仅用六天就将光未然的诗歌谱写成了回肠荡气的《黄河大合唱》。第35集《坚如磐石》中,为了参加中共七大,炮火连天、围追堵截中,广东的古大存、福建的伍洪祥等在路上走了一年多才到延安。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毛泽东、朱德、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为张浩抬棺

除此之外,让人难忘的细节还有:第30集《密林中的日记》中,周保中在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里留下的数十本日记,让我们知道了八女投江的壮烈事迹、十二烈士的奋勇牺牲;第41集《在烈火中永生》中,江姐带领狱友们凭想象绣下了五星红旗;第42集《墓场与鲜花》中,在雨花台牺牲的数万名烈士中仅有1500多人留下了姓名,他们为了信仰慷慨赴死,其中年龄最小的袁咨桐只有16岁……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雨花台牺牲的年龄最小的烈士袁咨桐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山河岁月》以人物带故事,以情感摄人心,它从一个个小小的细节切入,细腻地展示个人抉择与国家历史命运之间的内在关联,在将个体情感内嵌在历史记忆中后,在受众之间搭建起情感共通点,凝聚力量,引发人们对历史和今天的再认知。

引入多维视角

从国际视野领略革命的广袤

《山河岁月》第二季还有一个创作特点,它引入多维视角,通过一些国际友人的故事,通过第三只眼睛看待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这样的创作方法不仅拓展了叙事角度,让观众充分领略到了革命的广袤,还感受到了在那段历史时空中中国革命的世界意义。

第27集《不远万里》中,介绍了1936年与斯诺一起到了陕北后就留下来的美国医生马海德,在前线艰苦条件下创造了69个小时完成115例手术奇迹的加拿大医生白求恩,在抗日根据地成为无线电专家的英国经济学者林迈可。他们在中国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投身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赢得了中国人民永远的纪念与怀念。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白求恩、林迈可、聂荣臻在晋察冀根据地

第37集《观察延安》中,第一位访问八路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美国军官卡尔逊、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和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等几位美国人对延安与中国共产党给出了极高评价,他们的近距离观察以第三只眼睛为中国留下许多宝贵的历史文献。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1937年12月24日 卡尔逊从山西八路军总部寄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第一封信

第40集的《红色中国纪事》中,荷兰纪录片导演尤里斯·伊文思、匈牙利裔美籍战地摄影师罗伯特·卡帕、美国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法国摄影家布列松等人手持照相机和摄影机,用镜头记录下红色中国,表达了他们的立场和态度。

以光影记录两种中国命运的决战  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第二季高燃收官

伊文思与卡帕

第44集《土地诗篇》中,还介绍了美国人韩丁写下的《翻身: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以及英国的伊莎白·柯鲁克和大卫·柯鲁克夫妇写下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两部著作视角独特,主题都是一个:共产党如何让农民获得土地。

换个角度解读中国革命,《山河岁月》给观众带来了更宏阔的视域,更客观的评价,更完整的答案,更深远的世界感。

展山河之壮阔,颂岁月之波澜。百集文献纪录片《山河岁月》赓续红色血脉,讲述伟大的建党精神。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