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时代 不忘来时路 ——记《1921》主创团队重走红色地标之旅

更新日期:2021-08-04 15:39:47阅读:515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上海、延安、西柏坡、长沙、武汉、重庆、北京,这些闪耀炫目光芒的红色地标,不仅拥有镌刻着英雄的丰碑,更是在近现代华夏大地上谱写的史诗。一个多月来,《1921》主创团队努力追随革命先辈走过的光辉足迹,

  上海、延安、西柏坡、长沙、武汉、重庆、北京,这些闪耀炫目光芒的红色地标,不仅拥有镌刻着英雄的丰碑,更是在近现代华夏大地上谱写的史诗。一个多月来,《1921》主创团队努力追随革命先辈走过的光辉足迹,用脚步丈量这些红色热土。沐浴百年辉煌史,重走先贤奋斗路,他们慨当以慷,努力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状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信仰净化之旅:看星火燎原

  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资源星罗棋布。一个个红色地标,星火燎原般串联起革命历史,传承着红色基因。一个多月来,在上海,在延安,在西柏坡,在长沙,在武汉,在重庆,在北京,《1921》主创团队也被革命先辈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深深感染,感受到信仰 “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力量。

  正是党如此深入地理解国情,以人民为中心,相信人民群众之伟力,才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从城市到乡村,从东南到西北,《1921》主创因而得以跟随党的足迹,跨越大半个中国:

  上海,作为党的初心始发地,见证了党诞生初期的蓬勃发展。而当1949年钟山风雨起苍黄后,解放军进驻上海整齐地睡在马路上的照片,更是让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形象传遍了全世界。

  这里也是《1921》启程和正式启航的地方,影片得到了上海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去年七一在“一大”会址开机,大部分镜头画面也都是取自这座远东第一大都市。也正是缘于此,在7月1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电影《1921》主创重回上海“一大”会址举办首映仪式。

  在三湘大地的长沙,这里不仅有着“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文化传承,更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革命豪情。《1921》主创们也来到橘子洲头,深情缅怀革命先辈,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前留下珍贵纪念。湖北也是革命重镇,革命年代的湖北籍英雄前赴后继,抛洒热血,而在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已成为知名红色景点,也是在武汉,主创们同样接受了一番革命精神的洗礼。

  抗战时期的延安,更是当时全国青年翘首以盼的“红色圣地”。那里不仅有杨家岭的红旗,还有枣园的灯光。凤凰山麓,王家坪院,《1921》主创们来到这片热土后,默默地感受这种红色气质,还参观了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学习了鲁艺旧址乃至延安的相关革命历史。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近距离地瞻仰这些革命史迹,总是让人心潮澎湃,不自觉代入当年的枪林弹雨与热血魂魄,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总能给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文化寻根之旅:不忘来时路

  对红色史实娓娓道来的主旋律影视剧,对于观众来说不啻为一次文化寻根之旅,不仅有助于把红色文化资源 “立起来”,更在于让它“活起来”。在电影《1921》里,人们记住了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树德里望志路106号这些上海知名街巷里弄,它们与北大红楼、合肥延乔路这些红色地标一起,在建党百年期间迎来了络绎不绝的慕名而来者。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秘书长王洋这样称赞电影《1921》:“做到了将严肃的党史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让观众产生共情。”

  “历史,不仅写在历史书上,也镌刻在像‘一大’会址这样的历史遗址中,闪动在像《1921》这种现实题材影片的光影里,最终凝聚在所有人的心中”,《1921》出品人,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在上海首映仪式现场表示。

  而诞生于重庆的“红岩精神”,也正是在《在烈火中永生》等影视剧的弘扬下,与“红船精神”、 “延安精神”一道,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着祖国大地的红色血脉。当然,这里还有曾家岩50号周公馆的八路军重庆办事处,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新华日报》。而《1921》主创团队在炎夏的抵达,也是一场红色文化探寻之旅,与这里的红色气质相得益彰,得到了山城人民的热烈反响。

  在享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美誉的西柏坡,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的告诫言犹在耳。也正是在西柏坡的窑洞里,参加七届二中全会的革命元勋们,规划着新中国的美好未来。

  《1921》主创团队,也正是带着对历史周期律的思考,来到西柏坡致敬先贤。制片人任宁在西柏坡之行中表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1921》努力用可视化的方式来讲述党史,就是为了让当下的人们深度触摸那段百年前的激情岁月。

  西柏坡纪念馆研究部副主任史进平也向观众介绍说,电影里毛泽东和李达将党比作即将开张的新公司加以祝福,而1948年11月,毛泽东也正是在西柏坡写给李达的信中说,“吾兄系本公司发起人之一,现公司生意兴隆,望速前来参与经营”,这与电影片段无疑形成了一种巧妙的时空呼应。同场的《1921》联合导演郑大圣表示,为了引用这个红色典故,剧组提前做了一些功课,而与红色圣地西柏坡产生巧妙关联,剧组也感到与有荣焉。

  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1921》主创团队“寻根”北大,也深深感受到北大师生家国天下的情怀。对于电影聚焦1921年的历史含义,北京大学党史研究中心主任陈晋认为,“1921”前80年历史演变的“果”,是100年后今天一切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因”,1921年的建党是先进知识分子把握大势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真理的历史进程。

  信心凝聚之旅:精神的宝库

  从上海,到延安,到西柏坡,再到北京,这些红色地标的接续与传承,不仅道出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时间线索,更呈递出了一把解码中国的钥匙,那就是在纷繁复杂的近现代时局中,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在延安,毛泽东同志在窑洞里写下的《论持久战》、南泥湾的荒山变良田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如红烛般点亮当时幽暗的时局;在西柏坡,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两个敢于”振聋发聩;在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则成为解放全中国的战斗号角。

  正如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所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是苦难中铸就辉煌、挫折后毅然奋起、探索中收获成功、失误后拨乱反正、转折中开创新局、奋斗后赢得未来的百年。如果说苦难是党诞生和发展的起点,那么探索与奋斗就是它代表时代发出的最强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抚今追昔,在一堂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下,《1921》主创团队对党的自我革命、奋斗不息的精神有了更深认识。从井冈山初期只有千余人的革命火种,到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从解放战争初期的“小米加步枪”,到完胜美械装备武装到牙齿的国民党反动派,试问又有什么艰难困苦,恐怖悬疑惊悚电影大全能够难得倒中国共产党?

  这也是《1921》想着重突出的精神特质。也正像中央党校研究生院院长潘悦所言,历史是一艘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向未来的航船,电影《1921》通过高质量的叙事,为人们撑起了向前的桅杆。

  《1921》监制兼导演黄建新表示,“拍这部电影对我们而言也是‘赶考’,前后总共花了五年时间,就是想更好地向党的一百年致敬”。如今“新的一百年又开始了,我们满怀信心”。 “不管走多远,这些地标永远是我们最初的起点。这个起点决定了我们未来的方向,是我们精神的宝库”。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