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大电影不仅要上天,还要加特技
2016年4月15日,量子云主办了“量子云影视云战略发布会”,MSI映美传媒联合创始人高锐在发布会上进行了名为《要上天的网络大电影》的主题分享,在高锐看来,网络大电影不仅要上天和“云”连接,也要主动去
2016年4月15日,量子云主办了“量子云影视云战略发布会”,MSI映美传媒联合创始人高锐在发布会上进行了名为《要上天的网络大电影》的主题分享,在高锐看来,网络大电影不仅要上天和“云”连接,也要主动去追求高品质和高科技。毕竟2016年,是网络大电影“不成功,便成仁”的洗牌年。
MSI映美传媒高锐在量子云发布会上进行分享
网络大电影风潮 是平台打开的新局面 ▼ 2015年是网络大电影爆发的元年,这一年出了一个案例《道士出山》,跟陈凯歌的电影《道士下山》就差了一个字。但《道士下山》是部亏钱的电影,网络上的《道士出山》却是一部赚钱的电影。《道士出山》以极小的投入成本,实现了斐然的投资收益比。 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去年并非个案,再加上视频平台如爱奇艺的助推,给众人展示了网络大电影商业上巨大的可能性。 通过几个突出的成功案例,爱奇艺等各大视频平台撬动了这个市场上巨量的资金,以及众多的内容团队,纷纷投入到网络大电影的制作之中。 现在大家都在说,是平台付费时代的到来。但是平台的会员是怎么诞生的呢?以爱奇艺为例,《盗墓笔记》短短几天内带来了260万会员,《太阳的后裔》半个月新增了500万会员,这也是大部分人付费成为会员的理由。但为了网络大电影而成为会员的人有多少呢? 所以其实目前平台还是通过热剧、大片吸引来会员,用会员的收入去养网络大电影的制作方。 而网络大电影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一个人为了一部网大而成为会员,这时候网络大电影内容的产业链才能完满地滚动起来,这就给网络大电影树立了一个更高的标准。 互联网≠低水准 ▼ 现在互联网大电影的制作团队分两种,一种是在互联网摸爬滚打很久的内容团队,另一种是传统的电影、电视剧制作公司、传统广告公司加入到这个行业里来。 他们普遍都有两种心态。一种是:原来网络那帮人做的东西那么low,我们只要稍微把质量提高一点,网民就会买我们的单;另一种心态是:我是做给网络的人看的,那我就要用网络比较low的标准去做这件事情,因为“得屌丝者得天下”。 但实际上,“互联网”这个词,并不代表着一种欣赏水准,而是一种创作者和网民之间很接近的状态。比如《屌丝男士》、《煎饼侠》、《万万没想到》,他们会自嘲是屌丝,把创作的身段放得比较low,但不是在制作和审美上很low。 井喷之下,必须上天 ▼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数量的变化,根据预估,2016年可能会有10000部网大被生产出来,其中只有大约2000部能够上线,但每一个人的时间却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部网大都有很好的票房呈现。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做什么?现在的网络大电影除了制作,整个运作模式上也要越来越向院线电影靠近,不仅要提高制作的质量,还要通过有力的宣传、发行,想办法把网民有限的时间份额抢到自己手上。 我们有一部片子《猎灵师》,是个玄幻IP,可能是目前网络大电影投资额最高的一部,我们几个出品方联合投入了600万。这个片子在上海取景拍摄,导演非常用心,拍一条非常简单的镜头要拍20多次,布光、背景、演员的表演都抠得非常细,我们尽量在制作水平上向院线电影看齐。《猎灵师》剧照
除了制片方面,我们会在这个项目的宣发方面也照着高标准去操作,融合团队成员的院线宣发经验和互联网操作经验,整合出更适合网络大电影的宣发方式,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会努力去做。 网大实验场将孵化出明星团队 ▼ 今年整体的行业经过一次清盘和整理之后,明年会留下来的团队是: 1.网感非常强的团队; 2.制作周期把控非常好的团队; 3.能把所有的运营(包括发行和宣传)都能做好的团队。 这些团队会浮出水面,并形成巨大的吸金能力,把大部分的网络票房攥在手里,这个过程已经在进行当中。 其实现在说白了,就是视频网站在不断补贴给片方,就像鼓励万人创业,希望片方都进入到这个行业里面来制作好的网络大电影,让大家放手去打的过程中出现好的团队和作品。 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每年从电影院校毕业的学生很多,原来要经过漫长和复杂的过程,才能成为一个导演,操作一部电影。但现在,他可以在网络中找到自己的空间。 网络大电影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试错平台,我们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投入,试试一个新导演能不能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一旦他在网络大电影的尝试取得成功,就可以把他的成功放大,加大资金投入,加入明星和更好的制作团队。所以网络就是一个孵化器,IP和团队的孵化器。 用特效还原想象 能更好地激发创作者的热情 ▼ 网络大电影从来都热爱特效,哪怕是五毛特效也会去做,这是互联网人的特性,科技带来的惊喜我们绝不会放过。现在网大在一个洗牌的过程中,有一点可以确定,就是网大的质量一定是个越来越好的状态,特效的提升,对于网大一定是加分的。据我已知,今年年初科幻类的网络大电影大约有二三十部开机,都有特效,并且是强特效在里面。比如我们出品的《乒乓侠》,里面有大约三分之二的镜头是特效做的,所以网大对特效的需求量是越来越大的。
《乒乓侠》海报,图中为特效制作的机器战士 一部电影需要很多专业团队的协作,这就是MSI映美传媒和量子云合作的原因。在特效这个部分,需要大量的团队去协作,云渲染等实用技术可以很有效的帮助我们。如果一个有好创意的团队,能够不用考虑带宽、设备、技术的问题,由量子云这样专业的公司来解决,那就使这个新兴产业链完善了一大步。这会给创作者打开巨大的空间,他的想象力可以无限延展,创作状态也可以无限延展。中国的创作团队很多时候不是没有创意,而是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实现不了。但当有了这样的技术,这样可以快速实现创意的产业链的时候,这个创作者就会变得越来越开放和有兴趣,找到了自己发光发热的空间。这个,就是我觉得互联网跟院线、特效公司、技术公司形成的生态产生的最好的结果。
科技、影视、互联网界共同探讨中国电影特效 量子云与映美传媒启动云计算+互联网大电影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