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姜子牙》和50条差评,我怀着复杂心情写下这篇文章

更新日期:2023-01-14 11:08:27阅读:184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电影《姜子牙》的口碑非常两极分化,看懂的,觉得这是一部深刻、绝佳的好电影。看不懂的,觉得这部电影剧情空洞、索然无味,一点都不好笑,我在各大平台,仔细看了50条关于《姜子牙》的差评,内心也是感慨万千。不

电影《姜子牙》的口碑非常两极分化,看懂的,觉得这是一部深刻、绝佳的好电影。看不懂的,觉得这部电影剧情空洞、索然无味,一点都不好笑,我在各大平台,仔细看了50条关于《姜子牙》的差评,内心也是感慨万千。

不少人,怀着类似于《哪吒》的期待来看《姜子牙》,误认为这是一部“合家欢”电影,带着5岁的孩子,还有70岁的奶奶过来捧场。怀着这样的期待,自然难免产生“《姜子牙》不知所云”的割裂感,甚至有些家长误认为它一无是处,笑点比《哪吒》少多了,我的娃看着都没有哈哈大笑,远不如《熊出没》搞笑,差评!

在评价一部电影之前,我们得先搞清楚,它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影片。

《姜子牙》不是一部“合家欢”的动画片,它是拍给成年人看的深刻之作。

在正式展开对《姜子牙》的分析之前,我先说个题外话。

看《姜子牙》,还有一个意想不到好处。每年的国庆档或者春节档,去电影院有个挺烦人的地方,就是有些家长会带着几个孩子来看,尤其是《哪吒》这样的合家欢电影。所以电影院里面的声音就非常嘈杂了,孩子的大笑声、哭声、还有不断问爸妈“这是什么”的疑问,真的挺影响观影体验的。

《姜子牙》上映的前2天,能看到不少父母带着孩子进场观看,不过到了第三天以后,带孩子来看的父母就很少了,所以我们去看《姜子牙》时,基本不用担心熊孩子影响观影体验的问题。

那么,《姜子牙》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它要探讨一个什么主题?

《姜子牙》是一部隐含多层次主题的电影,如果仔细品味,我们至少能看到2个层次的主题精神。

电影《姜子牙》要探讨的第一个主题,就是对告诉我们:你一直信奉的金科玉律,有可能本身就是错的。

在片中,申公豹和姜子牙的那一句呐喊:我们到底该信什么?就是在隐喻,原来天尊所代表的的神界秩序,其实暗含着惊天阴谋。什么是神,什么是妖?

我们仔细一想,才发现背后的潜规则:不服天尊管束的群体,被定义为“妖”,追随天尊的族群,被定义为“神”。

这样的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也屡见不鲜。例如很多企业,评判一个员工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够不够听老板的话,至于能力和业绩,反而是其次。所以,那些站在领奖台上、拿高额津贴的优秀员工,也许只是很听上司差遣的“绵羊”而已,真正有能力的好员工,却往往因为发表过不同的意见,而被认定为“后进生“。

姜子牙的遭遇,也一样,尽管他为封神大战立下汗马功劳,即将成为”众神之长“,却因为最后一刻,没有遵循天尊所说的”立斩狐妖“,被贬入凡间,功名尽失。连残暴的纣王,最后都被封了姻缘神,姜子牙忙活大半生,反而最后一无所获,两者一对比,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电影《姜子牙》的第二个主题,是对传统善恶二元价值观的探讨,电影通过深层剖析天尊的善和九尾狐的恶,告诉我们,善不是单纯的善,恶亦不是单纯的恶,就像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它有很多中间地带,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甚至在特定情境下,善恶会瞬间互换。善,是成功者的华衣,恶,是失败者的标签。善恶无关乎黑白,只是成王败寇而已,站到最后的胜者,拥有善与恶的定义权。

电影里的天尊,策划封神大战,最后取得胜利。于是,天尊和他的追随者们,成为神族,一统三界,他们的所作所为,皆被定义为善,一举一动都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天下苍生。而作为失败者的商朝子民,被定义为罪人,囚禁在北海赎罪。狐族就更惨了,直接被定义为作恶多端的妖族,人人得而诛之,谁割下狐族的耳朵,就可以赎罪。

这多么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某些事情啊。一些公司的某个团队,侥幸取得了一些成果,于是这个团队过去所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对的,所有人都要好好学习、认真取经。成功者说过的所有话,都被认为是名言金句,成功者的所有行动,都被认为是”神操作“。这些事情背后的本质,就是成功者最后获得了话语权,他们可以重新定义,这是善,那是恶,这是对,那是错。

很多人会拿《哪吒》跟《姜子牙》做对比,为什么大多数人,看完《哪吒》会觉得很”燃“、很有共鸣,而看完《姜子牙》却有点不知所云的感觉?

因为这两部电影的立意,有很大的区别。

《哪吒》的故事内核,非常符合大众对于成功的定义,一个怪胎突破偏见,释放神力,最终获得普世意义的成功,也赢得大众的认可,这其实是每一个普通人都渴望的理想。虽然很俗套,但大多数成年人就是喜欢这样的大圆满结局。而对于儿童来说,《哪吒》全片埋了很多笑点,看着哈哈大笑,乐呵乐呵也就够了。

《姜子牙》的立意很高,它是写给成年人看的深刻童话。它全片没有什么笑点,主角姜子牙最后也没有取得世俗所认为的成功,他为了一个小女孩,放弃了”众神之长“的职位,继续做一个凡人。他所追求的”愿世间再无不公“,太过于”伟光正“,也不符合我们”各扫门前雪“的处世哲学。

所以,真正能看懂《姜子牙》的人 ,可能不到一半,而真正能产生共鸣的人,也许不到10%。

但无论如何,《姜子牙》仍然可以称得上是国漫电影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如果说,《哪吒》用魔童哪吒逆天改命的进取之路,讲述了个人成功主义的俗套故事,而《姜子牙》则用姜子牙的不屈抗争,让我们重新审视世间的善恶是非。

前者很容易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因为每个人都渴望世俗意义的成功,而后者很容易让人无感,因为是非善恶似乎跟我们自己的生活相距甚远,但是仔细想想,这真的很远吗?

姜子牙申公豹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