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当·麦凯的精英宇宙与儿戏时刻《不要抬头》影评

更新日期:2022-03-22 23:26:09阅读:3756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精英”和“儿戏”,两个词语完美地构成了亚当·麦凯的创作宇宙。当《大空头》问世时,观众还在努力从字里行间汲取信息,一场金融界的历史回眸已经悄然完成,参与者多半是来自华尔街的精英。然而,这场对于2008...

来着网友小宁波对《不要抬头 Don't Look Up》的评论

“精英”和“儿戏”,两个词语完美地构成了亚当·麦凯的创作宇宙。当《大空头》问世时,观众还在努力从字里行间汲取信息,一场金融界的历史回眸已经悄然完成,参与者多半是来自华尔街的精英。然而,这场对于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像回溯却少了些许想象中的严肃和悲悯,多了些许幽默和戏谑。由此构成了其影像风格,是持着一种相当轻松的态度看待当代社会精英群体。在新作《不要抬头》中,亚当·麦凯将此种态度延伸至了更广阔的群体,镜头对准了自然科学界,人工科技界和政治界。

较之前作中出现的大量旁白和解释性语言造成的情节停顿和叙事游离,完成一种类似游戏插曲般的观影体验,其目的性是对主旨内核的重要提示。例如《大空头》中将华尔街金融游戏比喻为赌博和下厨;《副总统》中将政治计划比喻为以人像为棋子的微缩军事布防。这一次,《不要抬头》的戏谑性体现在故事本身。即便依然是发生在天文学术界和政治界这样的精英阶层,其文本的专业性显得并不那么强势。

在亚当·麦凯的“精英电影”中,不乏群像描摹。场景往往设置在一间办公室或者一间会议室,几个人迅速地完成观点的输出和回应,进行激烈的讨论和思想的碰撞,台词的重叠似乎成了“精英电影”的惯性呈现方式。你方唱罢我登场般密集的连珠炮,加之视角在群体中的来回切换,观众自然从试听语言的堆叠中捕捉到了庞杂的信息量。当兰德尔声称作壁上观的处理方式非常危险之时,奥尔林发出了兴奋的叫声,此时的兰德尔话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眉头深锁,双唇微张的惊愕之颜,镜头在这个段落中切换了三次。我们在兰德尔短暂出现的,快要溢出屏幕的脸庞上,读到了一丝对世界运转规律的怀疑。在被告知地球即将毁灭时,出现笑声是一反常态的,事实上,它出现了,儿戏与荒诞之感在这一刻立现。

莱昂纳多标志性的眉头与咆哮似乎与《不要抬头》的气质相符合,全片充斥着兰德尔的踌躇不安和自我困惑。援引李约瑟之言:“对科学家来说,不可逾越的原则是为人类文明而工作。”,而此时,兰德尔与凯特所代表的自然科学正站在现代人类文明的对立面。政界精英在世界末日来临前担心中期选举,对所谓的末日学说司空见惯。媒体精英在世界末日来临前保持微笑,维持风度,谨慎公关。每个人在其擅长领域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发挥,这便是亚当·麦凯所打造的精英宇宙,也是对现代人类社会的重彩描摹。看似理所应当,实则是举起了单筒望远镜,从中窥见金黄的皮肤,而不见金钱豹身上独特的斑点,对于既得利益的判断远远高于六个月后的地球毁灭。亚当·麦凯利用这种一反常态的戏谑性叙事,完成了对发达社会的嘲讽之旅。

同样站在自然科学对立面的,还有巴什公司所代表的人工科学领域。原本人工科技的发展无法离开自然科学,但在《不要抬头》中,后者却凌驾于前者之上,形成一种广义上的人工智能反噬。伊式维尔所代表的科技精英是大数据时代的主宰者,在他面前,世人没有秘密可言,连死亡都变得如此清晰可见。同时他也是“科技造福人类”的忠实拥趸,这里的“造福”在英文中可以被翻译为“Benefit”,而“Benefit”亦可被译作为“利益”。在末日来临前,开采矿石以获得物种延续的想法是荒唐可笑的,又是合情合理的,因为科技,人类,利益三者在此时被无形桎梏。

“儿戏”只是亚当·麦凯的创作手法,“精英”才是他的最终落笔之处。凯特始终无法想通五角大楼的高级将领为何售卖本该免费的零食,奥格尔索普给出了答案:斯汀放了一个屁,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个人魅力。精英的外衣显得光鲜亮丽,使其不舍得脱下,其内里还是人类。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