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峰爆》:国产灾难电影新标杆,值得五星推荐观看!

更新日期:2021-11-17 14:07:58阅读:3642次编辑:来源:友谊影视
“洪翼舟,你知道你上去很可能下不来了吗?”“知道,但值得。”电影《峰爆》中的洪翼舟是一位专门研究bao破的工程 师,在危难之际决定冒险去悬崖上的山洞放置炸yao,他坚毅的眼神和毫不犹豫的回答将整个影片

“洪翼舟,你知道你上去很可能下不来了吗?”

“知道,但值得。”

电影《峰爆》中的洪翼舟是一位专门研究bao破的工程 师,在危难之际决定冒险去悬崖上的山洞放置炸yao,他坚毅的眼神和毫不犹豫的回答将整个影片的激情推向顶峰,让作为观众的我颇感震撼。

在不同平台,观众评价出现如此明显的两极分化,客观上让这部由《流浪地球》特效团队提供特效支撑的国产灾难大片增加了不少讨论空间,比如对国产大片的深度思考——《流浪地球》的好评如潮,一度让我们对国产大片信心满满,但《峰爆》的两极分化提示我们,特效制作对包括科幻大片和灾难大片在内的国产大片而言,虽然重要,但显然不是全部。

一、一部观众评价两极分化明显的国产大片

《峰爆》以中国西南山地贵州为地域背景,以中国铁建高难度隧道工程为故事出发点,以洪翼舟和其父亲老铁道兵洪贇兵之间的情感冲突为暗线,以大规模山体滑坡、16万人处于灾难之中为重要故事情节,构建起整部电影的灾难叙事。

灾难面前,人民至上。在面对花费十年时间即将修建完工的隧道和云江县十六万人民的生命安全的取舍时,《峰爆》中项目经理丁雅珺说道,“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zha药量上一倍,炸!”

可是,当炸隧道的命令下达时,工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毕竟,每一段隧道的修建都是数以千计的工人和工程师汗水的结晶,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他们不舍得。

但危机就在眼前,全县十六万人无法在两个小时内全部撤离,因此,必须牺牲隧道,保住县城人民的平安。

项目经理丁雅珺在暴雨中对工人们说:“我们不得不引爆它(隧道),这是唯一能救县城的办法,我们没有选择,我们只能选择救人。我们的前身铁道兵是和平年代牺牲最多的军队,今天的我们依然是一支能打仗、敢牺牲的队伍,隧道毁了,我们就再把它给挖通,桥梁断了,我们就再把它给架起来,大不了,再来一个十年。”

正是这些振奋人心的救灾情节以及慷慨激昂的话语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峰爆》是一部剧情紧张、节奏紧凑甚至可以说是全程都处在高能情况下的影片。而且,由于在电影制作中有中国铁建的深度参与,所以对于影片中的设备、服装以及工作流程的展现,可以说是非常专业的。

其次,灾难下感人至深的父子故事(《峰爆》中的洪家父子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由于缺乏沟通,使得他们二人对于早年间的一件旧事不能忘却,直到在面临生死关头,两人互相扶持战胜危机时,才彻底打开心结),也为一直处在紧张气氛的剧情添加了一抹温情,也让观众感受到了“两代基建人”舍小家为大家的情怀,感受到身为中国人能被时刻保护的安全感,直戳观众内心。

整体来看,这部影片很多部分都是由特效来合成,前期表现的不错,但是在高潮部分,也就是最后的山体崩塌有些失真的感觉。其次就是,影片中的人设有些不完美,虽然能够感受到制作团队已经有意在弱化个人英雄主义的呈现,但是对于尺度的把握难免有些出入。

上面提到的影片中的父子故事,虽是灾难中一抹温情的存在,但也会有观众觉得,这类戏码有些多余。不论是山洞里父子二人的交心谈话,还是徒手攀爬时父亲为了给儿子当脚点而导致坠山身亡,难免会让部分观众觉得有过于煽情之意。

如此以来,在不同观众中出现两极分化的评价,也就变得很正常了。

二、叙事创新正成为国产大片崛起的关键

一般来讲,大型灾难影片都会用到大量的特效场面,这对制作团队来说是最大的考验之一。《峰爆》的特效制作整体来看可圈可点。据悉,《峰爆》有1600颗特效镜头,由《流浪地球》特效团队打造,其中,地裂、地震、山体滑坡等等地质灾害场景都是由特效合成,可谓是一部大制作电影。

如果说《流浪地球》开创了科幻片的先河,那么《峰爆》可以说是打开了国产灾难片的新视野,它所展现的视觉冲击力不亚于任何同类型影片,无疑为中国电影的特效发展、视听奇观的打造奠定了新的发展根基。

曾经,灾难片等类型片始终都是中国影片的短板,很难有突破。从之前的《唐山大地震》、《烈火英雄》、《中国医生》等等,到如今的《流浪地球》、《峰爆》等等,它们作为市场难得的灾难片,值得我们认真借鉴,也值得我们去细细思考。

从这一列影片来看,国产灾难片和科幻片的特效制作、后期剪辑等相关技术问题,与国外差距正在慢慢缩小,虽然与国外相比,电影制作还处于模仿追赶的阶段,但是,国内最主要的技术短板已然有了很大突破。

数字化技术为国内灾难型电影带来新的卖点。最初,数字化技术还未涉足电影领域时,自然灾害的场景再现有很大困难,但是,当数字化技术进军电影领域时,大多数的自然灾害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模拟制作。同时,伴随着数字虚拟影像的日益成熟,一些更复杂更逼真的制作已然不是问题。

在此基础和前提下,对国产大片而言,如何进一步优化和提升电影叙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同事,兼顾现代观众和全球观众对中国式审美的认知程度和节奏,就变得很重要。

改变叙事策略,往往意味着需要寻找新的创作思路。比如,尽量突破传统主旋律电影中英雄人物的单向设定,摆脱传统主旋律电影中单纯的英雄叙事模式,削弱英雄的“神性”光环,在彰显英雄人物形象的同时,不妨夹杂一些作为普通人的情感,通过一些个体叙事,将主人公刻画的更为丰富。同时,紧跟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变化,塑造新的英雄形象,不只是面向国内市场,更要在国际影坛上引起共鸣。

如今,很多国外电影开始将宣传上的营销策略基点都放在了“中国元素”上,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中国人,同时也试图为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观众带去新鲜感,但是其影片中并没有太多“中国元素”的存在,不过,这些电影在西方市场收获了很高的评价。这向我们暗示了一些中国电影人所欠缺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将来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的关键点之一。

另外,要想成为一部备受青睐的影片作品,讲述从未在国产电影中见过的内容是在市场崛起的有效方式,毕竟,大众在娱乐消费中期待的是“差异性体验”。因此,必须转变叙事角度、开发丰富的内容主题,避免假大空或者是喊口号,改变“说教式”的刻板印象,将主流意识形态和受众审美有机结合,脱离传统主旋律电影创作方式的桎梏,为灾难片等其他类型电影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创作新思路。

还有就是,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众的心理状态和审美趣味,在新的媒介语境背景下,新媒体对电影创作、人物构造、叙事策略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所以,主创人员要加强对网络意识的敏锐性,增强叙事的连贯性。同时,电影叙事结构在制作过程中也要融合网络审美,为电影叙事增添新媒体色彩。

从电影出现开始,好的故事对于吸引观众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同时,也会为电影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更大的生存空间,这对于国产大片的发展而言,也是一个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价值标准,也是国产大片真正走向国际市场的必由之路。

因此,对于国内的电影制作团队而言,除了对特效技术的重视外,在叙事创新方面也需要有更进一步的突破,要兼顾全球市场对中国故事和中国叙事的接受度,从“注意力经济”的角度对电影叙事进行多维度的关照和引导,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国产“类型电影”的突围与崛起。

流浪地球峰爆

Back to Top